張志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毙〗M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重要途徑,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好處
1.融洽師生關系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之間互尊互愛,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活動能夠有機地融為一體。這種師生互動的新形式能夠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2.彰顯學生的主體性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交流之中,還可以開展互學、互查、互評活動,從中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促進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個體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索。
3.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尋求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因此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活躍,常有靈感閃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融合、自由的環(huán)境,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焙献鲗W習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它能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與人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小組學習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都要求成員合作完成,這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
1.學生發(fā)展不均衡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是優(yōu)秀生具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在小組中處于主導地位,甚至出現(xiàn)“一言堂”的情況,而學困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思維的靈敏度和敏捷性不足,在學習中就顯得力不從心。這就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餓得慌”,一部分學生“撐得慌”的現(xiàn)象。
2.小組分工不明確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不明確,導致中等生和學困生產(chǎn)生依賴心理,不積極動腦思考,把任務拋給優(yōu)等生,自己靜靜地“享受”學習成果,有的甚至“開小差”。長此以往,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弱者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3.教師提出的問題多而雜
教師常常為了解決一個指向不夠明確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而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教師誤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通過解決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因而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較多,由于合作學習的目標不明確,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學生缺乏合作意識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并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合作。究其原因,一是學校不重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二是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普遍缺乏合作意識;三是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一些學生更關注如何在競爭中取勝,而不是在競爭中合作。這些原因致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關系顯得生疏,對合作學習缺乏熱情。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建議
首先,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應先弄清楚幾個問題,即為什么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什么情況下適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是否優(yōu)于學生的獨立思考?然后根據(jù)學習內容的特點、重難點、學生的疑點,有選擇、有針對性地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討論的問題不僅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有助于思維活動的開展。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組內分工要明確。把不同類型、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學習潛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成員的構成既要考慮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學生的性格、感情、家庭等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明確的個人任務,如組織人、記錄人、中心發(fā)言人、補充資料人等,并定期輪換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角色輪換中得到鍛煉,提高能力,增強體驗。
再次,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小組長要對各小組學習情況進行必要的指導,尤其要重視對那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指導。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但不等于放羊式學習,教師、小組長要掌握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
最后,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及時的評價與反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小組內部成員之間更好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目前很多教師都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