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S-8800型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其優(yōu)點多多,不但操作簡便,準確可靠,還能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分析對比不同鋼號的標準鋼樣的碳硫值闡明了該儀器的上述優(yōu)點。在工作實踐中經(jīng)過大量的總結,分析和對比,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降低了產(chǎn)品和材料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
關鍵詞:碳硫元素;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檢測
大慶油田三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建筑材料檢測站,擔負著大慶油田大部分地區(qū)的眾多實驗項目的檢測任務。例如管線、鋼筋、壓力容器等材料的質量和材質,都采用了CS-8800型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作為主要實驗儀器,因為它能夠準確快速地測定鐵、鋼、有色金屬、合金、礦石、水泥、玻璃及其他材料中碳、硫所占的質量百分比。儀器不但操作簡便,準確可靠,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經(jīng)過大量的總結,分析和對比,發(fā)現(xiàn)該儀器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降低了產(chǎn)品和材料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特別受廣大實驗員的歡迎。
CS-8800型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是集光、機、電、計算機、分析技術等于一體的高科技產(chǎn)品,具有分析結果準確可靠、測量范圍寬等許多優(yōu)點。因為它采用了計算機的先進技術,所以儀器的智能化、屏幕顯示的圖像、文字以及數(shù)據(jù)的采集、處理等都達到了目前國內先進水平,該儀器已成為諸多行業(yè)測定碳、硫兩元素理想的檢測設備。
1 分析儀檢測各種不同鋼號標準鋼樣的結構
該分析儀檢測各種不同鋼號標準鋼樣的結構見表1和表2。
表1 ?普碳鋼標準值校對
[鋼 號\&C
(%)\&S
(%)\&備 注\&470(04F)\&0.016
0.014\&0.021
0.022\&標準值
測得值\&442\&0.10
0.10\&0.028
0.029\&標準值
測得值\&BH0507-4A\&0.175
0.175\&0.022
0.022\&標準值
測得值\&26─3\&0.19
0.19\&0.046
0.047\&標準值
測得值\&]
表2 ?中低合金鋼標準值校對
[鋼 號\&C
(%)\&S
(%)\&備 注\&BH1308-1A\&0.175
0.175\&0.018
0.017\&標準值
測得值\&BH1302-1A\&0.135
0.134\&0.006
0.006\&標準值
測得值\&BH1305-1A\&0.145
0.144\&0.061
0.062\&標準值
測得值\&]
2 操作規(guī)程
在具體的工作案例中除了總結出了一套先進的改進方案及周密的注意事項還掌握了正確的操作規(guī)程,具體內容如下。
①坩堝在馬弗爐中加熱直至其溫度達到1000℃-1200℃后,再恒溫4個小時,當其自然冷卻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以備使用。
②鎢粒需要在恒溫箱中,加熱到200℃并烘干2個小時之后,把鎢粒取出來在干燥器中冷卻后再使用。
③儀器每分析24個樣品時,在屏幕中間就會出現(xiàn)報警提示,以展示給操作者,這時就應該打掃石英管,打掃方法如下:將“升、降爐”開關調至下降的位置,按下“清掃”開關,反復幾次,即可清掃石英管。
④每天在儀器還沒打開電源前或分析200個樣品后,需要清掃一次爐腔及過濾網(wǎng),清掃方法如下:
a擰開頂氧接頭并上鎖緊環(huán),拔下Φ4×6管。
b擰開緊固件1并取出圧帽上端的所有件。用銅刷清掃鋼絲刷、氧槍頭、連桿。
⑤每天應檢查高頻爐右入側面小移門內部的干燥劑和石英棉。
⑥每月應清洗過濾網(wǎng)一次。
⑦每季度應檢查經(jīng)過壓緊閥內部的硅橡膠管,若發(fā)現(xiàn)有彈性不好或老化時應立即更換。
⑧高頻感應燃燒爐。
a開電源開關,風機不轉或者電子管燈絲不亮,說明可能保險絲已經(jīng)壞了。若要排除這種故障,只需要換一個新的保險絲就可以了。
b在燃燒樣品過程中,如果有高壓打火現(xiàn)象發(fā)生,做法是應該立即切斷高壓電源,也就是按面板上“過時、流復位”開關或按“ESC”鍵退出分析狀態(tài)。
產(chǎn)生高壓打火現(xiàn)象的原因:
a由于石英管壁雜質太多沒有及時清掃所引起的石英管內部打火。
b 加熱線圈外部打火,是由于加熱圈經(jīng)常處于高溫灼熱狀態(tài),容易氧化,氧化后的銅片易被高頻電場擊穿。
⑨紅外檢測裝置。
a打開檢測裝置電源,若開關上的燈不亮,并且上下溫度無指示,證明是保險絲壞了,需要更換保險絲。
b若上屏的數(shù)據(jù)有波動,須用數(shù)字萬用表檢測,如果萬用表上數(shù)字正常,則說明采樣板上器件有問題。若萬用表測量數(shù)據(jù)同樣不正常,則有可能對應前放板有問題。
作者簡介:
鄭瑋(1987-),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油氣儲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