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摘 要:成就性報道是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報道的一種形式,指黨和政府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由新聞媒體對某個領域取得的光榮成就和顯著業(yè)績進行報道。昭示黨的各項決策和基本方針的正確性,是黨提高執(zhí)政能力,加強輿論影響力,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推動社會進步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徑。通過成就性報道,使人民群眾清晰地感受到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飛速發(fā)展,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念,進一步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凝聚力。
關鍵詞:成就性報道;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2-00-01
電視,廣播,黨報和其他主要的新聞媒體,都要有成就性報道,特別是黨報,必須要有成就性報道。如何做好成就性報道,是一個基本的技能,每個記者必須掌握。成就性報道時時刻刻都有,當然也有過多情況,政府或者黨委換屆前、國慶前夕、五年規(guī)劃收尾時、迎接重要會議和重大決策做出后等這些時間段,成就性報道非常之多。但是因為題材的局限,成就性報道很難有創(chuàng)新。成就性報道如果做得好,確實能揭示規(guī)律、鼓舞人心。如果做得不好,或濫用過度,必將使人厭惡,起到反作用。然而,近年來的成就性報道的確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很多成就性報道無人看,新聞老套,生動鮮明的新聞少,內容空洞無味,少有創(chuàng)新,千篇一律。
在有些成就性報道中,盡管媒體著力描寫,內容醒目突出,使盡渾身力氣,仍然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甚懷讓人們懷疑其真實性。
人民群眾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新聞的信息價值最終要通過人民的理解和接受來評估。如果成就性報道沒有吸引力,很少有人看,甚至無人關心,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無效傳播。
所以,成就性報道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主題,符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主題,使人們認為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內容,讓人民自然的重視報道內容。那么記者應如何做好成就性報道呢?
第一,增強報道的新鮮感,確保報道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成就性報道時效性差,家喻戶曉的舊新聞很多,生動新鮮的卻很少,比如寫經濟發(fā)展的成就時,大多寫“改革開放以來”,寫幾十年了,讓人們一看標題,思想就回到了1979年,讓人們毫無興趣感可言,時間跨度很大,群眾覺得與我們非常遙遠,時間概念不明確,加之以長篇大論,單純夸我黨如此高深,毫無新意,使人感到厭煩,一定要通過人們關注的問題來闡述要報道的觀點,比如現(xiàn)在的有些報道,某月某日,又有一名高官涉嫌貪污腐敗被抓,因為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貪污腐敗,通過這樣的報道,讓人們深切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手腕之硬、力度之大、嚴打之持久,足以給人民信心,用人民關注的話題來做好成就性報道。
成就性報道也是新聞,必然要講究時效性。成就性報道并不是不可以追溯歷史,敘述過去的事實用以對比也是必要的。但是成就性報道一定不能機械式地復述以前的工作,應該著重新聞事實的現(xiàn)在時和進行時,充分展示其在民生中起到的有利作用。經驗豐富的記者總是能發(fā)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線索,作為現(xiàn)實和歷史的銜接點。尊重新聞規(guī)律.最重要的是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要政績。企業(yè)要效益,專家學者要有名氣,目前報道經常看到“有關專家、有關領導、有關部門”,這三個“有關”已經被人民當作笑談,一看到有關專家,人們潛意識認為,媒體又在編造事實了,有關的專家請說出他是哪個部門的,有關的部門請說出部門名稱,而不是朦朦朧朧一帶而過,報道要讓人們認可、相信,才是成功的報道。有的新聞媒體在利益的趨勢下,在成就性報道中蓄意夸大事實,添油加醋,人為的“拔高”。甚至虛構事實,久而久之,新聞報道自然沒人相信,自己將自己的門面砸毀。還有的記者為了追求華麗、深刻的語言,不貼近生活,不貼近實際。用一些過于溢美的詞語,缺乏貼切性,讓人們直接懷疑成就性報道的真實性。
第二,貼近百姓生活,不做作。以往的成就性報道以“宏觀”為主,追求大跨度。擺官腔,居高臨下,高處住下看,注重成績。很多記者總是盯著機關和領導干部,習慣歌頌領導,沒有新聞,新聞事件,只是空洞、夸張的作贊歌式的宣傳。更有甚者夸張到讓人一看便感到厭惡,適得其反,例如,某年植樹節(jié)有個新聞是這樣報道的,有關領導親自植樹,目的為了歌頌領導,贊美領導,但是領導個個西服領帶,新鐵鍬,甚至帶著一次性鞋套,這令人極其反感,哪有勞動帶鞋套的?這條新聞太做作,本來意圖是好的,宣傳領導們如此熱愛勞動,保護植被,我們大家更要發(fā)揚光大,但是由于事件過于虛假,讓人方案厭惡,適得其反。有些領導面對電視鏡頭,提起成績滔滔不絕,身上靈光閃爍,炫耀之態(tài)人所共識,受眾對其真實性相當懷疑,認為這是“瞎忽悠”,“形象工程”。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老百姓感興趣的話題卻沒有多少,這種成就性報道人們早就看膩了、看煩了。他們認為這種成就報道是政府的事,是領導干部的事,是歌頌領導豐功偉績的報道,甚至是來“秀官腔”的,與老百姓沒什么關系。
成就是黨領導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舉,每一項成就都凝聚著人民群眾辛勤付出的汗水。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成就的主體,要歌頌的是人民而不是有關領導,成就性報道要想出彩,吸引受眾的眼球,就必須貼近百姓生活,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找出與老百姓的生活和利益有關的成就。
第三,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富有感染力、親和力。多用生動的、活潑的、幽默的群眾語言,讓人民像看故事一樣,即使讀完報道還意猶未盡,人民平時工作勞動已經很疲憊了,不想在讀新聞時還是一樣的枯燥乏味,不要滿篇官話、套話,長篇大論,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最深刻的含義,才是一個記者的基本功。在成就性報道中,記者過度使用“文件語言”,與群眾斷檔,與群眾缺乏互動燥,枯燥無味,沒耐心看下去,記者在關注政府、領導、干部的同時,抽出一點時間去關注關注人民群眾,將會有更大的收獲。
近年來的成就性報道,能讓受眾稱贊,富有吸引力的太少,枯燥無味的“官話”文章多如牛毛。為增強成就性報道的吸引力,必須強化新聞的時效性,保證真實性,不夸張,轉變新聞視角,與民生接軌,密切貼近百姓生活,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增強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