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繼紅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社區(qū)進行治療的70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5例,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對比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我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腦卒中后偏癱康復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患者活動能力,因此值得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康復;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62-01
腦卒中是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臨床發(fā)病率、致死率及致殘率均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偏癱為腦卒中的嚴重并發(fā)癥,據相關研究顯示,大約有50%-70%的腦卒中患者均遺留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等殘疾,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負擔[1]??祻椭委熓谴龠M腦卒中后偏癱恢復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加強康復效果,積極、恰當的護理干預也非常重要。本文對在我社區(qū)治療的35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了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社區(qū)進行治療的70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均符合腦卒中及偏癱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并經顱CT或MRI予以確診。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5例,研究組中男15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37-78歲,平均(54.7±5.3)歲;其中包括腦梗死19例,腦出血16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21例,患者年齡為36-80歲,平均(55.1±5.1)歲;其中包括腦梗死20例,腦出血15例。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并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有:①保持病房整潔、安靜,為患者營造良好病房環(huán)境;②給予患者脫水等降顱內壓治療;③為患者補液,營養(yǎng)腦細胞等。
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干預內容有:①心理護理:腦卒中偏癱患者身體活動不便,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喪失,因而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等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康復過程雖然較長,但是可以康復的,使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積極配合康復治療。②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屬對偏癱知識了解較少,主觀認為不能恢復,以致錯過了康復的最佳時期。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普及偏癱的治療、康復等相關知識,使其提高自身認知,積極的接受臨床治療和康復鍛煉。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定期檢查血脂的重要性,避免疾病復發(fā)。③康復鍛煉:早期,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進行被動、主動鍛煉,包括按摩患肢,活動肩、肘、腕關節(jié)等,減少肢體畸形、攣縮等。中期,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站立鍛煉、行走鍛煉等,從而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后期,護理人員應鍛煉患者的肢體協(xié)調性及精細運動,進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④健康指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做好健康宣傳,囑患者在家按時服藥,積極鍛煉,規(guī)律生活,從而改善生活質量[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差異,其中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評定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對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實施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代表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發(fā)生改善,其中研究組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Barthel指數 Fugl-Meyer評分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研究組 35 28.12±16.23 55.35±18.74 33.23±5.87 60.86±9.43
對照組 35 27.96±17.34 38.63±17.87 32.89±6.36 43.74±8.6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狹窄、阻塞或破裂的腦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患者通常遺留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語言等功能障礙。偏癱為腦卒中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活動不便,生活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壓力。
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腦卒中偏癱的6個月內對患者實施康復治療及護理能明顯促進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護理干預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有效措施,護理人員通過心理護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加患者治療信心;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識,積極進行康復治療;通過康復鍛煉,增強患者生活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復;通過出院指導,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總而言之,護理干預對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對比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良好,能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
結語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能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雷麗芬.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08):189-190.
[2]高春霞.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02):254.
[3]徐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9):3318-3319+3324.
[4]王清芬,張佩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04):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