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偉 陳奕宇
摘 要 沫若文化精神“開貞、開放、開創(chuàng)、開拓”的現實解讀即愛國、開放、創(chuàng)新、開拓,對當代高校校園文化發(fā)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文在挖掘沫若文化先進的文化精神內涵,分析了沫若文化對社團內涵發(fā)展的意義,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利用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策略。
關鍵詞 沫若文化精神 高校學生社團 內涵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5.7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77
Strategy of Moruo Cultural Spirit to Deepen Student
Societies' Content Development
LI Zhongwei[1], CHEN Yiyu[2]
([1] College of Arts,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2]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Abstract Moruo cultural spirit of "open Zhen, open, create, open up" the real interpretation of that patriotism, opennes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campus has a good guide. In this paper, tap the advanced culture spiritual connotation Moruo cultur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Moruo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he use of Moruo deepen cultural cont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Moruo cultural spirit; college student community; content development
0 引言
高校的社團發(fā)展已經從“量的突破”到了“質的提升”的階段,進入了深化內涵發(fā)展的階段。然而現階段的社團出現了諸多的發(fā)展瓶頸,對先進文化和思想的需求度越來越高。郭沫若文化是一座豐富的文化思想資源寶庫,其美學思想、浪漫情懷、吞吐古今中外、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和先進思想,對于指導社團內涵發(fā)展是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如何利用沫若文化精神深化學生社團內涵發(fā)展,是十分有價值的。
1 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意義
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紐帶,自發(fā)組織的學生群眾性組織,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產物,經歷了數十年的發(fā)展,已經構成了其獨特的文化模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以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新形勢下更是要求我們要不斷改進手段、創(chuàng)新方式,積極探求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豐富社團活動內涵、緊跟時代步伐、貼近學生,感化學生,引導學生。
1.1 社團發(fā)展至今存在的問題
學生社團發(fā)展至今,已經在各高校出現了“百團大戰(zhàn)”的蓬勃景象,但是社團個體的吸引力在逐漸下降,社團真正的參與人數在逐年減少,社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漸漸失衡,整個社團的發(fā)展已經陷入瓶頸。但是社團的發(fā)展出現了諸多問題,不少著述指出了社團發(fā)展的瓶頸。張金泉在《高校學生社團內涵建設初探》中,提出了社團建設整體結構不合理、發(fā)展規(guī)劃缺失、深度不夠等問題,提倡豐富社團文化,培養(yǎng)思想道德高尚的社團骨干,打造社團凝聚力,注重社團建設的開放性,深化社團內涵,提升社團質量。向順濤在《大學生社團文化的偏差淺析》中,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方面指出了大學生社團的問題,并提出了調整社團類型、由自由式管理轉向目標管理等措施。夏天陽在《高校學生社團的困境與出路》中,指出了通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強化德育氛圍、明確社團分工、提高社團活動質量等方式,以促進社團內涵的提升,吸引力的增強,活力的煥發(fā)。
1.2 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理論意義
高校學生社團建設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先進的文化內涵作支撐,需要科學的教育思想作指導,郭沫若文化資源是一座寶庫,不斷探索其文化精髓,應用于高校社團建設無疑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層面建設和精神層面建設,幫助社團制定科學的自我定位和發(fā)展規(guī)劃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同時對高校建設沫若文化研究站,進一步推廣應用郭沫若文化具有示范意義。
1.3 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實踐意義
沫若文化應用于社團建設,首先將有效的幫助社團制定自身的發(fā)展原則和發(fā)展目標。其次幫助社團骨干成員明確自身責任和使命,提高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保全社團持久發(fā)展的生命力。再者,可以拓展社團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社團活動質量。最后,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正確的看待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在關注社交型、娛樂型等社團活動,而是更多的關注文學類、科技類、哲學類等社團活動,更好的促進自己成長成才,從而促進社團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
2 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基礎
“開貞、開放、開創(chuàng)、開拓”是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章玉鈞歸納了郭沫若作為中國先進文化代表者的基本精神的概括,即堅貞不渝的愛國之心;吞吐中西文化的開放心態(tài);貫之一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鍥而不舍的開拓精神。本課題組成員在查閱大量郭沫若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社團發(fā)展特點,認為有效將沫若文化精神內涵融入社團內涵發(fā)展,需把握沫若精神文化的三個精髓。
2.1 “內心—情感—現實”的發(fā)展模式
郭沫若20年代的美學思想及其變化是其全部美學思想的特點和傾向的體現,可以分為自我縱橫發(fā)展兩個方面??v向為自然擴展,表現其美學思想對主題個性和審美特性等問題較為深刻的認識,橫向為社會擴展,是他傾向傳統(tǒng)的入世思想,自我沖動的意志轉化為對社會實踐的意欲,并突出實踐意欲的支配地位。繼而形成了郭沫若“內心—情感—現實”的個人發(fā)展模式和自我和群眾結合的觀念,倡導“善”支配“美”,將實踐意欲突出到了支配地位。①
2.2 “腳踏實地而神游天外”的浪漫情懷
浪漫主義是詩人天生的品性,郭沫若的作品讓讀者不僅感受到的是他的文學造詣,更是高境界的浪漫主義精神。一首詩中以“腳踏實地而神游天外”對水牛品性概括,也是本人精神個性的反映,表現了其浪漫主義精神不僅是詩學和審美意義上的浪漫,而是一種富有浪漫精神的情感方式和思維方式,其主要內涵為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②
郭沫若的理想主義更多的體現了其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英雄主義更多的可以體現在“愿將殘骨埋諸夏”的愛國主義和“用文學喚醒民眾”的責任和擔當。郭沫若在中國科技大學的辦學思想和實踐中為國家服務、對自己負責的教學理念亦是其浪漫主義精神的體現。③
2.3 “反映時代”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
郭沫若為《戲劇報》題詞“藝術必須反映時代精神,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切實的為人民服務?!笨v觀郭沫若的文學作品和各種記載文獻充分的體現了其“個人就是時代,時代就是個人”時代與個人的一重化。他在列強分割,軍閥反動統(tǒng)治的年代編《創(chuàng)造月刊》,以喚醒群眾;在大革命北伐時期,他投筆從戎,當了戎馬書生;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只身回國,組織領導對敵文藝宣傳工作;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創(chuàng)作《新華頌》,率先對社會主義新中國放聲歌唱;改革開放前夕,他又張開雙臂,熱情迎接“科學的春天”。④
2.4 “吞吐中西文化”的開放心態(tài)
郭沫若學貫中西,通曉古今。郭沫若在大學時學習的是醫(yī)學,但其同樣在歷史、文學、考古、古文字、翻譯書法等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這是他孜孜不倦學鉆精神的體現,更是其“吞吐中西文化”的開放心態(tài)的表現,他始終認為文化是不斷發(fā)展的,不同的文化存在沖突,但也有互補性,能夠相互吸收融合的。⑤
3 沫若文化深化社團內涵發(fā)展的策略
“質的提升”需要社團尋求先進的文化內涵作支撐,需要科學的教育思想作為指導,可以利用沫若文化的四個精髓對社團的發(fā)展模式制定、職責明確、開拓發(fā)展、文化兼容進行指導。
3.1 確定社團“內心—情感—現實”的發(fā)展模式
“內心—情感—現實”是郭沫若個人的人生觀的核心也是其美學思想的基點。其倡導自我在縱橫兩個方面的無限擴張,即縱向的自然擴張和橫向的社會擴張,縱向的自然擴張是橫向社會擴張的基礎,橫向的社會擴張亦是縱向擴張的動力。個人發(fā)展是如此,社團發(fā)展同樣需要在縱橫兩個方面的擴張,形成確立“內心—情感—現實”的發(fā)展模式,即因喜愛在一起,因情感而擴張,因現實而努力。這就要求我們的社團要做好內部發(fā)展和外部發(fā)展。
內部發(fā)展要求社團做好內部建設,建立健全制度并要嚴格執(zhí)行,不能流于形式;確立以“人”主的原則,讓社團的內部成員從客到主;社團成員技能提升,不斷的提升社團內部成員的社團的技能;培養(yǎng)社團骨干讓社團,強化社團競爭力,形成社團發(fā)展的骨干引力。
外部發(fā)展要求社團擴大社團影響力,即不能獨樂樂,僅僅是社團內部的人玩得開心,要及時的開展成果展示、匯報表演等活動,利用社團自身的技能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志愿服務等活動,積極利用現代傳媒,如新媒體等的作用,擴大社團在校內、社會中的活躍度和影響力。
3.2 培養(yǎng)社團“腳踏實地神游于天外”的浪漫情懷
“腳踏實地神游于天外”是郭沫若的一首描寫水牛的詩,是其浪漫主義情懷的體現。學生社團作為一個群眾性組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會的資源。高校社團應該確立立足校園,校外結合的發(fā)展原則。在校內立足校園,廣泛調動廣大社員的積極性,發(fā)展校園文化,形成自身特色;同時實行開放,走向社會,敢于以社團擔當起當代大學生的時代擔當,高校在文化強國進程中的使命責任,這樣既可以發(fā)揮高校的智力優(yōu)勢,繁榮社會文化,又可以用社會實踐來反哺高校社團,推動社團自身建設。
3.3 培養(yǎng)社團“與時俱進吞吐文化”的開拓精神
郭沫若主張藝術要反映時代精神,適應時代需求,同樣社團作為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藝術的有效載體同樣要融入時代。并且社團內涵發(fā)展的基礎要求社團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包括觀念創(chuàng)新和方法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指要有時代意識,順應時代發(fā)展;方法創(chuàng)新要求社團具有把握全局,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理事社員、社團與校園、社團與社會等關系統(tǒng)籌起來的方法。⑥
隨著社團的不斷發(fā)展,社團已經進入了“質的提升”階段,需要我們有新的思路和方法,用先進的文化和思想來指引社團的內涵發(fā)展。沫若文化正是一個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寶庫,我們應該在高校內推行沫若文化研究站,研究提煉出更多適用于社團發(fā)展的沫若文化精神,推廣沫若文化精神,以沫若文化精神深化社團的內涵發(fā)展。
基金項目: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項目 ?GY2011C11
注釋
① 鄒華.擴充的情感與實踐的意欲——郭沫若美學思想簡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4):34-37.
②④張超鳳.論樂山高校教育中郭沫若精神文化傳承方法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3(1):100.
③ 丁毅信.郭沫若在中國科技大學的辦學思想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武漢華中工學院),1987(2):18-37.
⑤ 劉國華.論郭沫若的文化哲學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39-144.
⑥ 陳靜,胡華鋒.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3):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