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摘要】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包括工具性質(zhì)觀、應需目的觀、科學教材觀、善教教師觀等,這些思想對當代語文教育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應批判性地繼承。
【關(guān)鍵詞】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內(nèi)容;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其有關(guān)語文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價值意義?,F(xiàn)就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內(nèi)容和不足簡要談談看法。
一、葉圣陶語文思想主要內(nèi)容
(一)葉圣陶的語文性質(zhì)觀——工具論
葉圣陶提出:“語文是現(xiàn)代中國人社會生活實踐必需的工具。”這句話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工具性。說到底,語文就是為了表達,表達總是為了一定的交際目的,因此語文是為達到某種交際目的而采用的工具。具體而言,口頭表達涉及聽、說兩方面,書面表達涉及讀、寫兩方面。因此,語文教學的全部內(nèi)容無非就是口頭書面兩個角度以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學語文,就是要學聽說讀寫,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一種語言能力。學語文,終究是要學語言能力。
語文是交際表達的工具,同時也是思維的工具和表達思維的工具。誠然,我們思考,必須要有語言的參與,特別是抽象思維。沒有語言作為依托,很難想象我們的思維該如何進行。整個思維的過程我們要表達出來,也要用語言。語言是語文的基礎,因此可以說語文是思維的工具和表達思維的工具。
在葉圣陶先生看來,語文還是生活的工具。他指出,語文“在生活上是必要的工具中的一種”。也就是說,語文不僅是一種生活工具,而且在現(xiàn)代社會中還是必要的一種工具,如果沒有它,在生活中就會有很多不良影響。
語文作為工具,還因為其他任何學科的表達都離不開語文,要學好自然科學知識,就要學好語文。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離不開自然科學,自然科學離不開語文,因此可以說,語文對四個現(xiàn)代化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工具。
總之,在葉圣陶先生看來,語文是表達的工具、思維的工具、生活的工具,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工具。
(二)葉圣陶的語文目的觀——應需論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葉圣陶看來,語文教育的目的是“養(yǎng)成善于運用國文這一種工具來應付生活的普通公民”。這一觀點迎合了現(xiàn)代教育的目的: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把每一個人培養(yǎng)成為健全的公民,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F(xiàn)代中國公民就要善于運用語文工具來應付實際生活所需,語文教育就是要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公民掌握語文這種工具,最終能自如應用于生活。具體而言,語文教育就是要讓國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形成清晰表達的能力和寫作文章的技能。
從葉圣陶的語文目的觀看來,語文教育必須與實踐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沒有脫離生活的語文,更沒有脫離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脫離生活的盲目的記誦、為了應付考試的八股式的練習,都不是真正的語文教育。真正的語文教育必須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培養(yǎng)學生真知真能的活動。
綜合看來,關(guān)于語文教育的目的,葉圣陶先生的觀點用現(xiàn)代的話來表達則是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正確良好地運用祖國語文字的能力。
(三)葉圣陶的語文教材觀——科學性
語文教育的實施,必借助于特定的教材。什么樣的教材才是合適的教材呢?什么樣的教材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語文教育的目的呢?在葉先生看來,語文教材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讀本,而應該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鎖鑰”。教材一方面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則要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讓學生掌握語文能力不斷提升的“鎖鑰”。比如就閱讀而言,語文教材只是提供有限的范例,但學生的學習不能止步于有限的范例,而要從范例出發(fā),做到舉一反三,掌握閱讀的方法,從而能自主閱讀教材之外的任何文本。其他聽、說、寫等方面也無不應當如此。
(四)葉圣陶的語文教師觀—善教
在語文教育中,教師自然是少不得的角色。那么,作為工具的語文的教育活動中,對教師該如何定位呢?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在葉圣陶看來,教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所以葉先生說:“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lǐng)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巧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倍處熞龅健吧平獭保鸵J真?zhèn)湔n,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情況后,才能對每個學生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葉圣陶語文觀的局限
(一)語文性質(zhì)觀強調(diào)工具性,但忽略了語文的人文性
過度強調(diào)語文的工具性,就使語文教育停留在聽說讀寫的反復訓練之中,過分強調(diào)語文之于人的生存性的意義。事實上,語文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明顯的人文屬性。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應用能力,還應關(guān)注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心理的成長、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人格的完善等。也就是說,語文教育不僅要使國民掌握交際表達的工具,還應擔當國民精神改造提升的重任。
(二)教學上過度強調(diào)方法,忽略了精神內(nèi)涵的積累
語文教育上過度強調(diào)聽說讀寫訓練,強調(diào)方法的掌握,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教學走上一個極端:逐字逐句講解分析。而與此同時,語文文本中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的分析提取則不夠,使學生在精神內(nèi)涵的積累上顯得不足。
此外,過度強調(diào)語文學科本身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其他相關(guān)邊緣學科之于語文的作用,這也是局限之一。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論中國語文教育的改革[C].//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于漪,聞達.準確完整地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J].語文學習,1996(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