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麗亞 查曉峰
摘要:當前選修模塊歷史人物教學存在眾多問題,應該重視教材《人物評說》的獨特價值,建構“教師方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結構,挖掘人物教學的核心理念,以此彰顯歷史人物的高度,讓學生感悟真善美的人性光輝,傳承教育真諦。
關鍵詞:選修人物教學 華盛頓 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143-01
歷史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人學”,它凸顯人物活動,彰顯人物高度。新課改高中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著重介紹了在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具有時代象征意義的22位歷史人物,每一個歷史人物都饋贈給我們無窮的歷史智慧。但是課改者精心選排的課程實際實施效果與初衷相距甚遠:所占高考分值少,教與學均輕視;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導致學生對偉大歷史人物的認識膚淺,很少能讓學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引領、詳實資料的解讀、相得益彰的語言技藝中觸動到學生內心。針對上述現(xiàn)象和問題,筆者以蘇州中學王曉梅老師《美國國父華盛頓》一課為例,就《人物評說》教學談幾點想法,希望有所助益。
1 重視教材《人物評說》的獨特價值,彰顯歷史人物的時代高度
新課標要求:“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何要強調這點,很簡單,因為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因為有人而精彩,人的活動影響了歷史的進步、時代的變革。所以,有兩點認識我們需辨證看待:
其一,教材《人物評說》的編排不可回避的要與必修模塊的知識點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他們只是必修模塊敘述歷史時的一個知識“點”而已,換言之,在必修模塊中我們看不到完整的一個“人”:我們看不到他們的事跡介紹,覺察不到他們能夠“杰出”的時代機遇,體會不到他們人生歷程中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品質,也鮮有對其歷史貢獻的具體分析。故,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資源,無疑教材《人物評說》有著必修模塊不可詮釋的獨特價值:彰顯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質——完善人格。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國父》此課選修內容的學習,學生感受的只是美國的歷史,忽略的卻是美國歷史的靈魂。
其二,教材《人物評說》的編纂者在歷史知識點的呈現(xiàn)、內容的編排上力圖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那個時代的時代風貌的同時,也盡可能的緊跟當代的步伐,反應教科書所處的這個時代的要求。故,作為授業(yè)者的我們給學生呈現(xiàn)出的文史資料及其解讀方式的選擇上,理應深層探究歷史人物與時代的相互關系,凸顯時代的“高度”,增強課堂生命力。明人陳繼儒在其佳作《小窗幽記》中寫出君子應達到“宇宙內事,要擔當,又要善擺脫”這般境界。而華盛頓不正是踐行了“力擔當、能擺脫”的處世智慧嗎?而這種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至上不正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主流教育追求的目標嗎?
2 建構教材《人物評說》的教學結構,彰顯歷史人物的探究高度
《人物評說》,從書名就體現(xiàn)了選修4教材的編撰特色:敘事和分析的結合。根據(jù)《歷史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歷史選修課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內容,它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探究精神與探究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更會引導更會用教材教。所以,“教師方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可以成為《人物評說》選擇采用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扮演好一個“設計師”的角色:先構思好想讓學生通過此位歷史人物的學習想要領悟到的核心精神什么,最好用一個簡潔的詞來串聯(lián)本課,讓學生感受到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王老師在設計《美國國父華盛頓》一課用了一個詞“高度”。其一是華盛頓的身高,其二是華盛頓的才能高度,其三是華盛頓的精神高度。繼而,提綱挈領的指導學生一個學習思路:探究什么資料、用什么方法“感受和了解人物歷史——理解和評說歷史人物——感悟和體驗人生經驗——歸納和比較同類人物的特征”。新課改下新材料新情景的不斷涌現(xiàn),給我們的課堂提供了海量的利用資源,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篩選。選擇最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文史、圖片、視頻等資料。王老師在課前提供了一段資料,讓學生去查閱并作出自己的理解,課上進行演講展示。
第一段材料,翻譯詞匯,并運用下列詞匯勾勒華盛頓的一生:
1、Mount vernon
2、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Continental Army.
3、Continental Congress
4、Cornwallis
5、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6、a Precedent, the President
7、Farewell Address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教材了解了華盛頓領導獨立戰(zhàn)爭、主持制憲會議、首任總統(tǒng)政策先例等貢獻,并從老師補充的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等軍事行動中感受到他靈活機智的杰出軍事才能,從而被華盛頓的才能高度所折服。
3 挖掘教材《人物評說》的核心理念,彰顯歷史人物的精神高度
人物教學主要涉及三方面問題:人物的行為、人物的品質、人物的智慧,在平時教學中我們通常會在人物的行為和品質上下工夫。而人物的智慧常常因細節(jié)的缺乏、現(xiàn)場還原的困難而難以把握。但是恰恰是人物的智慧是我們最應讓學生感悟和傳承的。時過境遷,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后人無法亦無需模仿,更無法重復。所以,就歷史人物教學而言,最有營養(yǎng)的莫過于蘊藏在人物行為背后的智慧和精神品質,這些智慧和品質其實就是歷史人物對自身生活意義透徹領悟的集中的、典型的反映。正如華盛頓之所以被尊崇為“國父”,贏得美國人民的愛戴,世界人民的尊重,恰恰就是在他身上閃耀著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瞻仰著他流芳萬世的精神的高度。“to understand Washington is to know why to be king would be beneath him.”。逝者如斯,而精神永恒。但教學中,僅用粗淺蒼白的說教的方式來彰顯人物的精神品質只會增添學生的反感情緒。人物教學應回歸人物生活,教學中要一方面要善用細節(jié),讓人物“鮮活”起來,尤其是那些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如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的表現(xiàn)、華盛頓在信件中流露的情感態(tài)度、華盛頓在出任首任總統(tǒng)時內心的惶恐,等等,這些細節(jié)使華盛頓這個遙遠的歷史人物跟學生的距離迅速拉近。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善于“表演”,加強教師語言藝術的感染魅力。
習得智慧、塑造人格,讓具有真善美品質的偉大的心靈去喚醒和激勵大眾平庸的靈魂,這就是教育的真諦!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