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教師進修學校 楊蘭娥
習作教材,即教材里的單元習作。在人教版教材編排體系里,教材習作并非孤立的存在,它和課文、綜合性學習、語文園地(口語交際、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等)構(gòu)成一個主題單元系統(tǒng)。如《我喜愛的動物》(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習作),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本組教材還安排了四篇描寫動物的名作(《白鵝》《大公鵝》《貓》《母雞》);口語交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我的發(fā)現(xiàn)——點撥本組課文的共同表達方法,即明貶實褒;日積月累——帶有動物的四字成語……無論是“讀”“說”,還是“積累”“表達”,都緊緊圍繞本單元的主題詞“動物”,體現(xiàn)了從讀到寫,先說后寫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顯然,在這樣一個不可分割的單元整體里,習作教學不可能“天馬行空”“我行我素”。作為課程資源的“消費者”和“生產(chǎn)者”——教師,樹立靈活開放的教材觀至關(guān)重要。只有從單元整體的立場觀照教材,教材習作才能教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正如杭州大學葉黎明教授所言:“從教的角度看,寫作教學的主要問題,不在于教師教了什么,而在于教師普遍沒有教什么。”的確,習作教學課堂里,除了做寫前動機的激發(fā)與寫后評價反饋外,很少有教師去關(guān)注“教什么”的問題,習作指導效果十分有限。教師沒能準確把握習作的訓練目標,課堂缺乏明確的習作技能訓練點,教學效果自然不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沒有細致、可操作的習作要求,現(xiàn)行教材也不具備系統(tǒng)的習作體系編排。因此,教材習作教學訓練目標的制定最重要的是要正確領(lǐng)會教材單元整體編排意圖。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chǔ)上,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薄傲曌魈崾尽敝械摹皩懗鰟游锏奶攸c,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提示了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和目標。細讀本組四篇描寫動物的名作,其中不乏各具特色的表達手法,而它們的共同點是明貶實褒。對此,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fā)現(xiàn)”也有進行巧妙點撥。
由此,可確定本次習作教學的技能訓練點——“明貶實褒”。
依據(jù)學段特點,基于對本組教材的綜合研究,整合并提取出相關(guān)信息,可確定如下習作訓練目標:
1.激發(fā)習作興趣。
2.寫自己喜歡的動物,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在習作中嘗試運用明貶實褒的手法。
3.修改自己的習作,并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小學生的習作中普遍存在題材單一、無病呻吟等現(xiàn)象。有的學生為了應付交差,生編硬造,邏輯混亂;有的學生為了追求高分,為抒情而抒情,為寫作而寫作。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教師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充實生活,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豐富感情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抒寫生活的欲望和熱情。綜合性學習是語文學習與生活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紐帶,適時開展綜合性學習,能將學生從單一、封閉的課堂里解放出來,接觸自然,關(guān)注社會,走進生活。綜合性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題材,還能使他們通過實踐獲得真切的感受和體驗,為真實表達奠定基礎(chǔ)。人教版教材每一冊一般只安排1—2次綜合性學習,教師不應囿于教材安排,而應根據(jù)單元習作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綜合性學習。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師就可在學習本單元課文伊始,布置、安排如下綜合性學習:
1.組織開展“我喜歡的動物”為主題的交流會;確定觀察對象。
2.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中能找到的動物作為觀察的對象;認真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習性等,至少每2天觀察一次;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3.在學生填表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交流,指導學生抓住動物特點再次觀察,修改觀察記錄表。
附:我喜歡的動物調(diào)查表
將習作教學中的“觀察”環(huán)節(jié)至少前置一周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有目的、全方位地接觸動物,觀察動物,了解動物。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真情自然就能隨著筆端流露。綜合性學習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為他們的寫作注入源頭活水,也能使學生的心靈變得更加敏感,逐漸學會發(fā)現(xiàn)和感悟生活,而這恰恰是學生習作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zhì)之一。
閱讀教學時教師不知要教什么,習作過程中學生不知寫什么、怎樣寫,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應該歸結(jié)為語文教學中的讀寫分離。潘新和教授認為:“寫作是閱讀的目的,在語文課堂里,閱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語表現(xiàn)素養(yǎng)、寫作素養(yǎng)的手段與過程。文章不僅要讀懂,還要使學生學以致用,就是要讓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運用在文章寫作中?!绷曌鹘虒W應與閱讀教學緊密結(jié)合,“用寫的任務來驅(qū)動讀”,以寫導讀,以讀促寫。
緊扣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要求,教師應以四篇名家作品為“例子”,有計劃地進行相關(guān)技能的訓練和表達的實踐,實現(xiàn)讀寫同步,讀寫一體化。比如,從課文的題目中可以獲得習作擬題的啟發(fā);從四篇例文的不同題材特征知道,可以從叫聲、步態(tài)、吃相、性格和活動等方面來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栋座Z》一文,豐子愷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鵝的特點,適合學生模仿運用?!栋座Z》《白公鵝》《貓》所采用的抓住動物特點先總述后分述的表達方式符合學段特點,學生可學以致用?!敦垺芬晃牡谝蛔匀欢沃小罢f它……吧……,可是……”這一句式巧妙寫出了貓讓人難以捉摸、充滿矛盾的性格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另外,本組課文多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且善于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師可將這種語言表達風格作為重要的言語訓練內(nèi)容,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
根據(jù)單元內(nèi)每一篇課文的特點,分散落實本單元習作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有法,遵有章,寫起作文自然更輕松。
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用“說”來連接讀和寫,不僅僅針對小學低年級孩子。要把課本知識、生活體驗變?yōu)樽约旱膶懽髂芰?,“說”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途徑,“寫”往往得益于“說”。書寫作文前要讓學生學會“說”,在培養(yǎng)學生用書面語言來思考、表達的習慣和能力的同時,讓孩子明白寫作其實就是說話,降低學生對習作的恐懼感。人教版教材常常把口語交際與習作編排在“語文園地”的同一版塊中,體現(xiàn)了先說后寫,說寫結(jié)合的傳統(tǒng)規(guī)律?!霸谧骷夜P下,一個個小動物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想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吧?那就來試試?!梢灾v它的外形、脾氣,也可以講它怎樣進食、怎樣嬉戲、怎樣休息?!比私贪嫠哪昙壣蟽缘谒膯卧谡Z交際的內(nèi)容與后面的習作要求——“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前后呼應、一脈相承。個人言說、小組分享、集體交流,如此充分的“說”,必然使得“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愈加鮮明,呼之欲出。交流過程中因為有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為規(guī)范、充滿個性,習作欲望被激發(fā)了,習作思路自然打開了。“口語交際”就是學生習作的前奏,將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橋梁,降低寫作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