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公司+農戶”模式渠道權力結構分析

        2015-06-05 01:29:30曹艷愛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家庭經營純收入效用

        曹艷愛

        (廣東金融學院工商管理系,廣東廣州, 510521)

        一、渠道權力-依賴理論

        渠道權力-依賴理論認為,一個渠道成員(A)對另一渠道成員(B)的依賴程度可以用較高的效用和替代稀缺性來評估,兩者缺一不可。[1]已有的關于渠道權力-依賴理論的文獻主要集中于工業(yè)品流通領域的分析。相對于工業(yè)品而言,農產品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農產品流通渠道作為商品流通渠道的一個特定形態(tài),流通渠道理論的分析框架對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也是適用的。[2]然而,由于農產品在產品特質和生產組織方式上與工業(yè)品差異巨大,現有的偏重于工業(yè)品營銷渠道的研究結論恐難以解釋發(fā)生在農產品營銷渠道中的一些渠道行為。因此,對農產品營銷渠道行為問題進行的專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3]

        張闖和夏春玉運用渠道權力-依賴理論,從農產品交易額和交易對象的稀缺性兩個角度,對“農戶-龍頭企業(yè)”渠道中的權力結構進行分析。他們認為在該渠道關系中,農戶對龍頭企業(yè)的強烈依賴,使得龍頭企業(yè)在該渠道關系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但在現實運作中,該渠道關系并沒有完全呈現出龍頭企業(yè)絕對主導這一特征。[2-3]在“公司+農戶”模式渠道關系中,農戶為數眾多、分散且規(guī)模弱小,相對而言,公司規(guī)模巨大、實力較強,這樣會出現權力結構的過度傾斜。當渠道中權力弱勢地位一方(農戶)采取一致性的“反抗”行為時,權力優(yōu)勢成員(公司)的權力就會失效[3]。因此,作為權力優(yōu)勢方的公司并不必然就處于優(yōu)勢地位,作為權力劣勢方的農戶也并不必然就處于劣勢地位。

        心理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將依賴定義為“一個人希望或主動尋求得到其他人在經濟、情感、安全等方面的幫助”的狀態(tài)。[4-5]B對A的依賴與B對A所介入和控制的目標的激發(fā)性投入成正比,與B由A-B關系以外的途徑達到其目標的容易程度成反比。[6]在渠道權力理論里,依賴是指一個渠道成員為實現期望的目標而需要保持與特定渠道成員關系的程度,[7]是渠道成員為實現目標而與另一個成員維持交換關系的心理和行為狀態(tài)。[8]這個目標的內容可以視為“效用(價值、利益和滿足感等)”。B對A的依賴受三大因素影響:(1)交換關系產出的大小,即B從與A的交換關系中獲得的效用越大,A對B的目標實現的影響力越大,則B對A的依賴越大,A的權力就越大;(2)替代關系的多少與替代的難易程度,即B能否從A以外的來源獲得對其實現目標有價值的資源決定了B對A的依賴程度,可替代的來源越少,B對A的依賴就越大,A對B的權力也越大;(3)替代成本的高低,即B用其他成員替代A的成本越高,或與A結束關系的損失越大,B越是依賴于A。[9-10]較高的效用和替代的稀缺性是構成渠道依賴關系,進而構成渠道權力關系的兩個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一個渠道成員對另一成員的依賴程度可以用效用的大小和替代的稀缺性來評估。[11]

        渠道成員為了實行自己的目標,彼此相互依賴,[12]根據依賴程度的差異可以分為對稱性依賴和不對稱依賴。[13]如果渠道成員彼此依賴程度一致,視為對稱相互依賴關系;如果一方更依賴于對方,則視為不對稱相互依賴關系。在一個二元渠道關系(A-B)中,根據渠道成員(A和B)間的依賴關系的相對大小可以劃分為高度權力均衡、低度權力均衡、權力傾斜(A)和權力傾斜(B)四種形態(tài)。[2-3]高度權力均衡意味著高度相互依賴,渠道成員彼此擁有高度的相互權力,并且具有創(chuàng)造高附加值的能力,[14]彼此都可以利用對方,因而可以增進協調,促進合作。[15]這樣的狀態(tài)有利于創(chuàng)建并保持渠道戰(zhàn)略聯盟,但這種高度權力均衡關系在實際運作中很少見。相比之下,低度權力均衡比較常見,在這種低-低依賴關系的渠道中,渠道成員傾向于按照古典經濟關系的路徑運行。[16]渠道權力的不均衡是渠道成員關系的常態(tài),因此,對相互依賴不對稱關系中渠道成員行為的研究將更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那么,在“公司+農戶”模式中,公司與農戶之間的依賴關系一定就是“農戶對公司的強烈依賴”這一模式嗎?是否還有其他的渠道權力結構狀態(tài)存在?農戶對公司的這種依賴性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如何?這種發(fā)展趨勢將對“公司+農戶”模式的發(fā)展帶來怎樣的挑戰(zhàn)?本文將運用渠道“權力-依賴”理論對上述問題做一些嘗試性的探討。

        二、“公司+農戶”模式中交換產出大小

        在“公司+農戶”模式中,公司與農戶彼此互相得到滿足、互相依賴,彼此都能從交易中獲得效用。公司通過簽約,對農戶的生產進行計劃、指導和管理,不但可以改善農產品質量、增加產量,獲得穩(wěn)定的原材料來源,還可以節(jié)約與農戶的交易成本。農戶通過契約,不但可以解決種植品種、生產數量、產品銷售等問題,還可以節(jié)約單個農戶單獨面對市場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高昂的交易成本。

        在“公司+農戶”模式中,充當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的公司往往規(guī)模巨大,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戶規(guī)模很小。由于公司與農戶規(guī)模相差懸殊,從彼此的交易中獲得的效用大小存在巨大的差異。

        依據我國現有相關政策,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有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等之分,任何一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的申報及認定都有一定的程序和標準。根據《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認定和運行監(jiān)測管理辦法(農經發(fā)[2010]11號)》,申報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要求:企業(yè)中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銷售收入(交易額)占總銷售收入(總交易額)70%以上;總資產規(guī)模:東部地區(qū)1.5億元以上,中部地區(qū)1億元以上,西部地區(qū)5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規(guī)模:東部地區(qū)5000萬元以上,中部地區(qū)3000萬元以上,西部地區(qū)2000萬元以上;年銷售收入:東部地區(qū)2億元以上,中部地區(qū)1.3億元以上,西部地區(qū)6000萬元以上。①資料來源:農業(yè)部的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認定和運行監(jiān)測管理辦法(農經發(fā)[2010]11號),具體內容詳見:http://www.foodmate.net/law/qita/164952.html。據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不完全統計,在農業(yè)部官網公布的1191家第六次監(jiān)測合格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名單中,直接或間接關聯的上市公司共有74家,以2013年披露業(yè)績?yōu)榛鶞?,主營收入過百億的共有12家。74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平均固定資產規(guī)模為15.66億元,平均主營業(yè)務收入為61.52億元,平均凈利潤為2.67億元。②資料來源:大智慧財經(上海)的A股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上市公司平均凈利逾2.6億[N]. 2014-10-21 09:53:00,具體參見:http://www.gw.com.cn/news/news/2014/1021/200000383532.shtml。由此可見,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的規(guī)模巨大。

        由于受經營土地面積所限,我國農戶家庭經營規(guī)模通常很小。我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農村土地經營細碎化嚴重,農村居民家庭經營土地面積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編撰的《中國統計年鑒2013》的數據顯示,③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3》,具體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農戶居民家庭人均經營的耕地面積為0.156公頃,其中最多的為黑龍江,人均0.904公頃,最少的為上海,人均才0.017公頃。1990—2012年,我國農村平均每戶常住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由1990年的4.80人每戶,下降為2012年的3.88人每戶。如果取2012年的農村居民平均每戶常住人口3.88人,則平均每戶經營的耕地面積為9.08畝。同時,農戶家庭戶均農業(yè)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很低。④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3》,具體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農村居民家庭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年底數) 單位:元/戶

        從表1以可看出,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戶均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盡管一直呈增長趨勢,但依舊處于較低水平。1990年戶均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為1258.06元,到2012年增長為16974.09元,總增長率為1249.23%,年均增長率為12.56%。其中出現三次快速增長期:1990—1995年,年均增長速度達17.14%;2004—2005年,年增率為20.14%;2010—2012年,年增長速度達50.26%,呈現跳躍性增長。農業(yè)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在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中一直占據比較大的比重,基本在67.20%~75.27%之間徘徊,但在2008—2012年,占比呈下降趨勢。農業(yè)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年均增長率為12.24%,幾乎保持與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同步的增幅。由此可見,我國農村住戶的家庭經營活動仍是以農業(yè)生產活動為主,且規(guī)模很小。

        公司與農戶在經營規(guī)模上的巨大差距導致彼此在與對方的交易中獲得的效用大小相差懸殊。

        公司從單個農戶處獲得的效用相對很低。由于單個農戶經營規(guī)模通常很小,而公司的經營規(guī)模往往很大,單個農戶提供的農產品的交易額在公司總的交易額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公司從單個農戶處獲得的效用很低。如果將與公司簽約的所有農戶看成一個整體,整體簽約農戶的交易額則構成公司總的交易額,公司從與整體簽約農戶的交易中獲得較高的效用。

        農戶從與公司的交易中獲得的效用則相對較高。農戶家庭經營活動主要是從事農業(yè)活動,從事農業(yè)活動的收入依然是家庭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農戶與公司之間的交易依然是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故而,農戶能從與公司的交易中獲得很高的效用。

        三、“公司+農戶”模式中的替代稀缺性

        依賴性是由備選項的稀缺性造成并放大的效用,效用和替代稀缺性對于依賴性缺一不可。[11]當渠道成員B從另一個渠道成員A處得到的效用(價值、利益和滿足感)越大,且B所能獲得的這些效用的替代來源越少,B會更大程度上依賴于A。[11]也就是說,只有較高的效用和較高的替代稀缺性同時具備,才會構成依賴,較低的效用和較低的替代稀缺性都認為是無效的,依賴性為零。

        單個農戶通過交易提供給公司的效用很低,因此其在市場上是否具有替代者就變得無關緊要,公司對其的依賴性都是零。公司通過交易提供給農戶的效用很高,因此農戶對公司的依賴性還取決于公司在市場上的替代稀缺性。

        公司與農戶的替代稀缺性程度受買(公司)賣(農戶)雙方市場結構的影響。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可以分為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四種形態(tài),兩兩組合,構成4×4矩陣(見表2)。

        表2 農產品買賣雙方市場結構矩陣

        由表2可知,對角線上的四種組合狀態(tài)(F1,C1),(F2,C2),(F3,C3),(F4,C4),表示簽約農產品交易中的農戶與公司,面對的是對稱的市場結構;非對角線上的組合狀態(tài)表明雙方面對的是不對稱的市場結構。

        “公司+農戶”模式中,訂單的簽約過程如圖1所示。T=0期,公司向農戶提供訂單;T=1期,農戶選擇是否接受訂單;T=2期,簽約雙方選擇是否履約。簽約農產品的市場結構的差異,會影響雙方的簽約行為。

        1.公司與農戶的市場結構處于對稱狀態(tài)

        (1)雙方的市場結構均為完全競爭(F1,C1)。當簽約農產品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均處于完全競爭狀態(tài)時,意味著市場信息充分且完全對稱,農戶提供的農產品具有同質性,公司有眾多的賣家,農戶有眾多的買家。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公司可以輕易地從市場上獲得想要的產品,農戶也可以將產品便利地出售給任何公司,雙方所占有的資源對另一方沒有任何的吸引力。公司作為博弈行為的先行者,在T=0期根本不會提供訂單,就更談不上后續(xù)的簽約與履約行為了。因此,當交易對象的買賣雙方市場結構均為完全競爭市場的時候,簽約不太可能發(fā)生,交易雙方更傾向于選擇通過市場進行交易。

        (2)雙方的市場結構均為壟斷競爭(F2,C2)、寡頭壟斷(F3,C3)或完全壟斷(F4,C4)。如果農戶提供的農產品市場結構處于壟斷競爭,則意味著交易對象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市場上提供相同產品的競爭者較少,交易對象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隨著農戶提供的農產品差異性的增強,其市場結構會向寡頭壟斷,甚至向完全壟斷狀態(tài)演進,市場上提供相同產品的競爭者就越來越少,交易對象就越變得越來越稀缺。公司在市場上尋求相同產品的交易成本高昂,甚者不可得,因此對交易對象的提供者(農戶)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農產品生產的季節(jié)性與需求的常年性,會進一步加深公司對農戶的依賴。因此,企業(yè)必然會選擇提供訂單和履約。相應地,由于買方市場結構處于對稱狀態(tài),意味著農戶銷售農產品的渠道具有稀缺性,農戶將產品轉售市場或其他企業(yè)將面臨高昂的成本,甚者不可能進行轉售,因此農戶對公司具有依賴性。此時,農戶會選擇接受訂單和履約。當雙方所占有的資源在市場上變得相對稀缺的時候,締約雙方都會因為對方占有了對己方“有價值的資源”而選擇履約,彼此相互依賴。

        2.公司與農戶的市場結構處于不對稱狀態(tài)

        “公司+農戶”模式中,當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處于非對稱狀態(tài)時,對角線左下方的組合狀態(tài)(F2,C1)、(F3,C1)、(F4,C1)、(F3,C2)、(F4,C2)和(F4,C3)更有利于賣方(農戶),而對角線右上方的組合狀態(tài)(F1,C2)、(F1,C3)、(F1,C4)、(F2,C3)、(F2,C4)和(F3,C4)更有利于買方(公司)。

        當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處于對角線左下方的組合狀態(tài)時,買方(公司)市場競爭比賣方(農戶)市場更加充分,在交易中公司更容易被替代,作為賣方的農戶占有的資源相對更加稀缺,因而擁有更大的選擇權。此時,為穩(wěn)定貨源,公司傾向于提供訂單。

        當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處于對角線右上方的組合狀態(tài)時,賣方(農戶)市場競爭比買方(公司)市場更加充分,在交易中農戶更容易被替代,作為買方的公司占有的資源,因而選擇余地更大。此時,為穩(wěn)定農產品銷售,農戶傾向于接受訂單。

        3.不同市場結構下公司與農戶的相互依賴關系

        通過對買賣雙方的市場結構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當雙方的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tài)時,彼此互不依賴,傾向于通過市場進行交易;當雙方的市場均處于壟斷競爭、寡頭壟斷或完全壟斷時,彼此相互依賴,傾向于通過訂單進行交易;當買方(公司)市場的競爭性比賣方(農戶)市場更加充分時,買方(公司)傾向于通過訂單穩(wěn)定貨源,買方(公司)表現得更加依賴于賣方(農戶);當賣方(農戶)市場的競爭性比買方(公司)市場更加充分時,賣方(農戶)傾向于通過訂單穩(wěn)定銷售,賣方(農戶)表現得更加依賴于買方(公司)。

        四、“公司+農戶”模式中的渠道權力結構

        由于公司從與單個農戶的合作中獲得的效用很小,無論單個農戶的市場稀缺性如何,公司都不會依賴于單個農戶,因此表1對角線左下方的組合狀態(tài)無需考慮。單個農戶從與公司的合作中獲得較高的效用,公司在市場上的替代稀缺性會直接影響農戶對公司的依賴狀態(tài)。當公司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tài)時,公司有眾多的替代者,農戶可以從市場上很輕易地就獲得簽約以外的交易對象,農戶不會依賴于公司;當公司市場均處于壟斷競爭、寡頭壟斷或完全壟斷狀態(tài)時,公司的替代者較少,農戶很難甚至不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其他的交易對象,農戶只能依賴于公司。因此,可以將“公司+農戶”模式中渠道權力結構狀態(tài)總結如表3:

        表3 “公司+農戶”模式中渠道權力結構狀態(tài)

        由此可見:當買方(公司)賣方(農戶)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時候,農戶提供的農產品具有同質性,農戶和公司都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農產品和市場的全部信息,市場上農產品的需求者和供給者為數眾多。此時,公司和農戶彼此處于低度依賴平衡狀態(tài),雙方傾向于選擇市場交易,而不是簽約。即便選擇簽約,由于農產品契約先天的不完備性,一方面簽約前雙方都難以預期未來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的難以標準化、甚至難以為第三方所證實或證實成本高昂。一旦市場價格低于契約價格,公司就有違約動機,在收購農產品時,就會出現公司故意壓價、人為壓低產品等級變相壓價、減少收購數量、甚至拒收等違約行為;而一旦市場價格高于契約價格,農戶就會有違約動機,通過減少履約數量或以次充好來規(guī)避初始契約,甚至將產品轉售市場。這也支持劉鳳芹 “以龍頭企業(yè)作為農村經濟發(fā)展動力的政策主張并不具有普遍性,至少在糧食生產基地,這種模式是難以展開的,因為它不具備合作的基礎?!边@一觀點。[17]由此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農業(yè)產業(yè)化過程中,“公司+農戶”模式的有效性是有條件的,不能迷信這種模式,更不能盲目推廣。[18]

        五、“公司+農戶”模式渠道權力結構未來發(fā)展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農戶與公司的交易額占據家庭經營收入的絕大部分,但由于農戶家庭收入的多元化,以及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尤其是工資性收入的快速增長,降低了農戶對家庭經營純收入的依賴)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農戶對從與公司的交易獲得的收入的依賴性就會減弱,對公司的依賴性也會隨之下降。

        1990—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純收入快速增長,人均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收支相抵后有所節(jié)余,且節(jié)余呈增長趨勢;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純收入是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的主要來源。

        (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快速增長

        1990—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快速增長,由1990年的686元增長為2013年的8896元,總增長率為1196.23%,年均增長率為11.78%。⑤1990-2012年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3》,具體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2013年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的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2014-02-24 09:30,具體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其中1990—2000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到27%,隨后增速放緩;2013年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⑥人均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收入。為7907元,增長12.7%。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基本與人均純收入保持較為一致的增長速度,1990年人均消費支出為585元,到2013年增長為6626元,總增長率為1033.37%,年均增長率為11.13%,基本與純收入增長同步;人均純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相抵后,都有節(jié)余,且呈不斷上升趨勢,由1990年的人均節(jié)余102元,增長為2013年的2270元,總增長率為2132.71%,年均增長率為14.46%,超過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伴隨人均收入的增長,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0—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⑦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guī)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恩格爾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一直呈下降趨勢,由1990年的58.8%下降為2013年的37.7%,表明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二)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來源多元化

        農戶家庭純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純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1990—2013年,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是家庭純收入的主要來源,并始終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始終是次要的。但在這23年中,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內部構成部分仍然具有較大的變化。⑧資料來源:1990-2012年度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3》,具體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2013年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的國家數據,具體參見: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E095BC2159AF7059ADFC1CE12543A031?m=hgnd。

        首先是工資性收入。1990—2013年,工資性收入一直呈快速增長態(tài)勢,其增速超過家庭經營純收入的增長速度,因此其在家庭純收入中的占比也就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由1990年的20.22%上升到2013年的45.25%,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在家庭純收入中42.64%的占比,成為家庭純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其次是家庭經營純收入。1990—2013年,家庭經營純收入一直是我國農戶家庭純收入的主要來源,并呈增長態(tài)勢,但其在家庭純收入中的占比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由1990年的75.56%下降至2013年的42.64%,首次低于工資性收入在家庭純收入中的占比,降格為家庭純收入的第二大來源。

        最后是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在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中的占比一直較低,但在1995至2013年間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2005年—2010年出現一個小的跳躍,由2005年的4.53%上升為2010年的7.65%。財產性收入占比則始終在較低的水平徘徊,上升十分緩慢且長期處于上升與回落交替的狀態(tài)。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戶收入呈現出幾個特點:農戶家庭收入不斷增加,已經步入富裕階段;農戶家庭收入多元化;農戶家庭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已經超越家庭經營純收入,成為農戶家庭收入的第一大來源。因此可以推測,隨著家庭經營純收入在家庭純收入中比重的下降,農戶對家庭經營收入的依賴必然會降低,進而對公司的依賴也會隨之降低。這是個值得關注的發(fā)展趨勢。

        溫氏集團“公司+農戶”模式遭遇農戶棄養(yǎng)困境,就是一個例證。[19]創(chuàng)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溫氏在“公司+農戶”生產經營模式上曾取得巨大的成功,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該模式遭遇發(fā)展困境:農戶與公司間的合同、利益糾紛逐漸增多,并持續(xù)不斷;老一代合作農戶逐漸退出養(yǎng)殖,新增合作農戶逐漸減少;部分合作農戶因各種原因選擇棄養(yǎng),且這一情況呈上升趨勢等。農戶棄養(yǎng)的原因有多種,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農戶的收入持續(xù)增長并且增長方式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國家連續(xù)多年的惠農政策,大大增加農村就業(yè)和農戶增收渠道,農戶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只有提供更高的收益才能吸引農戶參與。這對“公司+農戶”模式的未來發(fā)展將構成新的挑戰(zhàn)。

        [1]Coughlan,Anne T.,Erin Anderson,Louis W.Stern and Adel I.El-Ansary.Marketing Channels,6th[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2]張闖,夏春玉.農產品流通渠道:權力結構與組織體系的構建[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7):28-36.

        [3]張闖.渠道權力結構的過度傾斜與權力失效—基于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J].財經論叢,2006(9):96-101.

        [4]Glanze W D,Goldenson R M.Longma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M].NY:Longman an Inc.,1984.

        [5]Sutherland S.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 td.,1989.

        [6]Emerson,Richard.M.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2,27(2):31-41.

        [7]Kim,Stephen Keysuk,Ping-Hung Hsieh.Interdependence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Distributor-supplier Relationships:A Distributor Perspective through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3,40(2):101-112.

        [8]Kale S H.Dealer perceptions of manufacturer power and influence strategi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6(23):387-393.

        [9]Heide,J.B,G.John.The Role of Dependence Balancing in Safeguarding Transaction-Specific Assets in Conventional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1):20-35.

        [10]莊貴軍,周筱蓮,周南.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依賴關系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6(6):20-26.

        [11]安妮·T·科蘭,埃琳·安德森,路易斯·W·斯特恩,阿德爾·埃爾-安薩里.蔣青云等譯.營銷渠道(第7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2]Cadotte,E.R.,L.W.Stern.A Process Model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in Marketing Channels[J].Re- search in Marketing,1979(2):127-158.

        [13]Buchanan,L..Vertical Trade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Dependence and Symmetry in 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2,29(1):65-75.

        [14]Lusch R F,Brown J R.Interdependency,contracting,and relational behavior in marketing channel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6:19-38.

        [15]Hailén L,Johanson J,Seyed-Mohamed N.Interfirm adaptation in business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2):29-37.

        [16]Dwyer F R,Schurr P H,Oh S.Developing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7:11-27.

        [17]劉鳳芹.“公司+農戶”模式的性質及治理關系探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5):45-50.

        [18]聶輝華.最優(yōu)農業(yè)契約與中國農業(yè)產業(yè)化模式[J].經濟學,2012(10):313-330.

        [19]胡浩民,黃澤文,向安強.農戶棄養(yǎng):溫氏集團"公司+農戶"模式或可遭遇的困境及對策[J].古今農業(yè),2012(2):15-24.

        猜你喜歡
        家庭經營純收入效用
        資本下鄉(xiāng)的經營策略與農業(yè)強國建設
        2022年新疆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4 951元 同比增長12.1%
        ◆201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超14600元
        小學美術課堂板書的四種效用
        少兒美術(2019年7期)2019-12-14 08:06:22
        山東壽光推進家庭農場規(guī)范化建設主要措施
        納米硫酸鋇及其對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中國塑料(2016年9期)2016-06-13 03:18:48
        幾種常見葉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試驗
        玉米田不同控釋肥料效用研討
        四川農民收入增速 連續(xù)四年高于城鎮(zhèn)
        四川省農民收入增收特點分析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情趣图文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成人乱色伦区| 精品欧美久久99久久久另类专区| 国产大学生自拍三级视频| 中文字幕漂亮人妻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曰韩二区欧美三区|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成人| 日本人妻免费在线播放|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麻豆国产巨作AV剧情老师|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 无码a∨高潮抽搐流白浆|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av|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毛片| 国产极品嫩模大尺度在线播放| 青青草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久久蜜桃|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麻豆|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亚洲人交乣女bbw| 免费看操片| 日本av第一区第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