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明,熊石龍,楊玉娟,范燦波,何靜,王治偉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檢驗科,廣州 番禺511447)
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同品牌的自動生化檢測系統(tǒng)被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廣泛使用,同一實驗室內甚至可以出現好幾種進口或國產檢測系統(tǒng),不同檢測系統(tǒng)間檢測結果也各不相同,這無疑給臨床醫(yī)生和患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惑;為此2012年12月我國衛(wèi)生部發(fā)部了 “醫(yī)療機構內定量檢驗結果的可比性驗證指南—WS/T 407-2012”的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為驗證不同檢測系統(tǒng)的結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理論依據[1];但如何進一步提高不同檢測系統(tǒng)間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就成為我們需要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
1.1 樣本來源 挑選門診和體檢中心就診患者,外觀無溶血無脂濁的血清樣本,每天隨機選擇并同時上機檢測。
1.2儀器與試劑 (1)BECKMAN AU581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LP、ALT、AST、GGT、GLU、TP 試劑盒批號分別為 AUZ1045、AUZ1329、AUZ0967、AUZ4476、AUZ1139、AUZ4375。配套效準品為system calibration,批號 0116F(BC-116F)。 (2)BECKMAN DXC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LP、ALT、AST、GGT、GLU、TP試 劑 盒 批 號 分 別 為 Z307227、Z307231、Z308234、Z306254、Z368211、Z308277; 配套效準品為 Mutil Calibration(Mutil CLA),批號 M301565。 (3)室內質控物為BIO-RAD公司生產,低濃度批號為27601,高濃度批號為27602。
1.3 方法
1.3.1 確定檢測系統(tǒng)測定結果的不精密度、確定比對樣本濃度范圍 兩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811和DXC600均為配套檢測系統(tǒng),室內質量控制指標一直達到WS/T 403的行業(yè)標準,且各自的室內累積CV都超過半年,比對項目中的最大CV不超過最小CV的2倍,以CV更小者為參考儀器,按照WS/T 407指南要求計算出兩臺儀器的各個水平質控物的合并 CV合并:CV合并=[(CV12+CV22)/2]1/2; 再查文件附錄A中的臨界值表確定比對樣本的測定次數,以質控物各水平的總均值m總×(1±20%)計算得到比對樣本的濃度選擇范圍。
1.3.2 比對實驗的實施 按日常操作進行儀器的維護保養(yǎng),執(zhí)行校準,室內質控高、低水平皆在控后進行比對樣本檢測,最后計算出各個項目在兩臺檢測系統(tǒng)上的比對偏差R,將R與所確定的分析質量目標進行比較,質量目標以生物學變異或1/3總允許誤差制定,TP的質量目標按長期的室內質控累積CV制定[2-4];如果小于或等于分析質量目標則證實結果具有可比性,反之則證實兩臺儀器該項目檢測結果不具可比性。
1.3.3 不具可比性的項目用新鮮病人血清校準 取檢測值與配套校準品相近的新鮮血清,用其中累積CV最小的檢測系統(tǒng)重復測量5次求出平均值,以此均值作為靶值對另一系統(tǒng)進行校準,校準后再次進行比對驗證,如通過則證實校準成功[5,6]。
1.3.4 制定穩(wěn)定的校準品 在新鮮血清校準好的檢測系統(tǒng)上檢測配套校準品BC-116F,重復測定5次取均值作為新的校準值,以新賦靶值再次對該儀器進行校準,隨后重新進行比對實驗,如果比對通過則證明校準成功,所賦靶值有效。因為BC-116F是貝克公司生產的具有溯源性的穩(wěn)定的生化校準物,其性能受到國際公認,今后就可以用BC-116F的重新賦值作為比對儀器的長期校準品;如果比對不通過則證明再次校準失敗,應根據比對數據的偏倚方向將BC-116F的賦值作微調后再次校準比對儀器,循環(huán)以上步驟直到比對驗證通過[7]。
2.1 兩臺生化儀測定結果的不精密度及比對樣本濃度范圍 兩臺儀器室內質控各項目的合并CV及選取比對樣本的濃度范圍見表1。根據表1選擇比對 樣 本 的 濃 度 分 別 為 :ALP108U/L、389U/L,ALT39U/L、124U/L,AST43U/L、162U/L,GGT42U/L、158U/L,GLU4.65mmol/L、10.99mmol//L,TP33g//L、77.7g/L。
表1 兩種檢測系統(tǒng)測定結果的不精密度
續(xù)表1 兩種檢測系統(tǒng)測定結果的不精密度
2.2比對實驗結果及分析 兩種型號配套檢測系統(tǒng)檢測ALT、GGT、TP具有可比性,高、低濃度樣本的比對偏差分別為 5.04、2.5,2.29、1.6,2.98、0.84,小于其對應的分析質量目標 6.0、3.5、3.0;檢測ALP、AST、GLU不具備可比性,比對偏差分別為7.9、15.44,7.7、6.8,1.11、5.06, 大于其對應的分析質量目標 6.0、6.0、3.0。 見表 2。
表2 比對實驗結果及分析
續(xù)表2比對實驗結果及分析
2.3 不具可比性的項目用新鮮病人血清校準 取新鮮血清在 AU5811上檢測 ALP、AST、GLU各 5次,取均值為校準值,校準DXC600,再對這3個項目進行比對,計算得到各自的比對偏差分別為:ALP3.5、4.5,AST2.5、2.45,GLU2.45、2.63,初步比對通過驗證。以DXC600對配套校準品BC-116F重新賦 值 ,ALP 為 223U/L,AST 為 99.5U/L,GLU 為8.04mmol/L,用所賦值再次校準DXC600,再次進行比對。見表3。
2.4 制定穩(wěn)定的校準品 將復溶的配套校準品BC-116F用帶蓋離心管分裝冰凍保存于-30℃冰箱, 將 ALP、AST、GLU各自的測量值 223U/L,99.5U/L,8.04mmol/L定為DXC600生化儀的校準靶值,30天后重新校準DXC600,再次進行比對,ALP、AST、GLU 的 比 對 偏 差 分 別 為 2.2、4.5,2.0、2.1,1.95、2.75,比對偏差均小于各自的分析質量目標,比對驗證通過。
不同生化檢測系統(tǒng)間檢測結果的一致性比對一直是困擾醫(yī)療機構的現實問題,尤其是不同型號、不同廠家的檢測系統(tǒng)在同一實驗室內同時使用,即使它們都是具有溯源體系的配套檢測系統(tǒng),其結果也會各不相同,這不僅給臨床醫(yī)生、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惑,甚至會引發(fā)醫(yī)療糾紛。本文就如何進一步提高不同生化檢測系統(tǒng)之間結果的一致性問題進行了如下嘗試。
首先,我們通過長期的室內質控數據觀察兩臺配套檢測系統(tǒng)的不精密度,各檢測項目CV都達到了設定的分析質量目標,確保兩臺儀器的檢測性能符合要求;然后應用WS/T 407行業(yè)指南對兩種配套檢測系統(tǒng)進行了可比性驗證,結果表明6個項目中ALP、AST、GLU的可比性達不到分析質量目標;隨后,我們嘗試用新鮮血清賦值的量值傳遞功能對其中一臺不精密度較大的儀器進行初步校準,成功提高了兩套檢測系統(tǒng)間結果的一致性,使可比性驗證順利通過。
其次,為了讓這種改進的可比性長期有效方便日常工作,我們用商品化的具有質量保證的校準物對其進行重新賦值,該賦值就能將另一配套測量系統(tǒng)的測量正確度穩(wěn)定地向下傳遞[7,8]。我們選用的是BECKMAN AU系列配套的校準物,是國際認可的性能穩(wěn)定且具有溯源性的校準物,通過新鮮血清的量值傳遞功能給其重新賦值,使之成為DXC600生化儀新的校準物,有效提高了ALP、AST、GLU在兩臺生化儀上檢測結果的可比性。
最后,我們將重新賦值后的校準品按日常工作習慣分裝冰凍保存,到達復溶后的校準物最大有效使用期限30d時再次校準儀器,比對仍然順利通過。這就充分證明實驗的正確度的傳遞至少可以穩(wěn)定到校準品規(guī)定的有效使用期;本次實驗沒有證實商品化的校準物是否存在復溶的瓶間差異,也沒進行不同的保存時間內冰凍校準物是否也存在差異的研究,留下遺憾,需今后進一步探討。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們發(fā)現按照我國的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T407進行不同生化檢測系統(tǒng)結果的可比性驗證非常方便快捷,所用時間遠小于按EP9-A2文件進行的相關實驗(至少5d)[9-11],而且實驗成本很低,相對EP9-A2進行方法學的比對及偏倚評估更適合常規(guī)實驗室經常地使用,可操作性更強[12]。
[1]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療機構內定量檢驗結果的可比性驗證指南[S]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常規(guī)項目分析質量指標[S].2012.
[3]CLIA 88.Rules and regulation[S].Federal Register,1992:57-40.
[4]王治國.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02-114,457-460.
[5]莫恒勤,林天浩.用賦值新鮮血清實現開放檢測系統(tǒng)測定結果的溯源性[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3):1620-1622.
[6]陳曉玲.用賦值新鮮血清提高多個檢測系統(tǒng)葡萄糖測定結果的可比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02):332-333.
[7]孫宏華,石凌波,康紅,等.新鮮血清賦值傳遞提高自建與配套生化檢測系統(tǒng)結果一致性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156-158.
[8]王麗,權翠俠,牛璐璐,等.新鮮血清賦值傳遞提高不同生化檢測系統(tǒng)檢驗結果的可比性[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04):294-296.
[9]盧志芳,楊先凱,李鳳俠.室間不同生化檢測系統(tǒng)結果可比性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1):34-36.
[10]李亞山,汪堅,張斯恩.評價兩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結果的一致性[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1):44.
[11]喬婷.不同生化分析儀測定結果的比對分析及偏倚評估[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5):458-460.
[1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S].Document EP9-A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