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俠
(天津西青醫(yī)院檢驗科,天津 30038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 (Treponema pallidum,T P)所引起的一種經(jīng)典的慢性性傳播疾病。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亦可通過血液和垂直傳播,是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且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1]。近年來我國該病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13年報告發(fā)病率達32.86/10萬,居全國甲乙類傳染病發(fā)病排序第三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問題之一[2,3]。梅毒臨床表現(xiàn)復雜,其中隱性梅毒有隱匿性,病原體長期在體內(nèi)潛伏,又成為流行的重要傳染介質(zhì)[4]。梅毒幾乎能侵犯全身各個器官,包括骨、關(guān)節(jié)、眼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損失和破壞,孕婦感染尚可造成胎傳梅毒,嚴重影響患者及家人身心健康,因此梅毒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梅毒的血清學試驗在梅毒的篩查及診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探討基層醫(yī)院常用的四種血清學試驗在梅毒診斷中的合理應用,本文做如下研究。
1.1 標本來源 110例梅毒明膠顆粒凝聚試驗(TPPA)陽性標本和200例標本均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性病門診及住院篩查的患者,其中,男186例,女124例。
1.2 儀器與試劑 TECAN洗板機、TECAN Sunrise全自動酶標儀、微量震蕩儀 、RPR旋轉(zhuǎn)儀 。TPELISA和RPR試劑選用上海科華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TPPA試劑為選用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TP-RT試劑選用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3 方法 將每份標本均進行TP-ELISA、RPR、TP-RT檢測。所有試驗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 TP-ELISA、RPR、TP-RT與TPPA結(jié)果進行比較,采用 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1 TPPA、TP-ELISA、RPR、TP-RT 檢測結(jié)果 本次研究中出現(xiàn)的9種不同組合見表1。
表 1 TPPA、TP-ELISA、RPR、TP-RT 檢測結(jié)果
2.2TP-ELISA、TP-RT、RPR的結(jié)果比較 TPELISA、TP-RT與TPPA方法一致性檢驗的KAPPA值分別為0.94,0.95。RPR的檢出率的為61.82%。見表2。
梅毒血清學試驗方法分梅毒螺旋體抗體試驗和非梅毒螺旋體抗體試驗。人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出現(xiàn)特異性IgM約需2周,隨后出現(xiàn)出現(xiàn)IgG,IgG抗體常伴隨終身;而非特異性抗體臨床療效觀察的出現(xiàn)較特異性 抗 體 約 晚 2~3周[5]。ELISA與TPPA法檢測的是梅毒IgG和IgM的混合抗體,IgG抗體在治愈后相當長的時間仍可為陽性,所以不能作為療效監(jiān)測指標[6]。非特異抗體是抗類脂質(zhì)抗體,其滴度檢查用于判斷療效和復發(fā)。為了準確診斷梅毒,這兩類試驗都必不可少。
表2 TP-ELISA、RPR、TP-RT與TPPA結(jié)果比較
本組資料中,TP-ELISA、TP-RT與TPPA方法一致性檢驗的KAPPA值分別為0.94,0.95,證明梅毒螺旋體抗體試驗之間一致性較好。由于RPR檢測的類脂質(zhì)抗體,檢出率為61.82%,假陽性率0.05%。
目前,梅毒血清學檢測策略有兩種程序,程序一:以非梅毒螺旋體的抗原血清學試驗進行初篩,再以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進行確認。程序二:是先進行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陽性的再進行非梅毒螺旋體的抗原血清學試驗。如果按程序一進行,本研究110例TPPA陽性的患者中RPR陽性為68例,32例漏診的患者中包括梅毒早期患者。這是由于對于一期梅毒早期、晚期梅毒、隱性梅毒,RPR缺乏足夠的敏感性。此外,高滴度的血清樣品也會由于前帶現(xiàn)象而導致RPR假陰性。因此,以非梅毒螺旋體的抗原血清學試驗進行初篩不符合篩查方法高敏感性的要求。以程序二進行,既客服漏檢,又節(jié)約了人力和試劑。TPPA檢測原理是將梅毒螺旋體Nichol株的精制菌體成分包被于明膠顆粒上,致敏顆粒與檢測樣中的抗T P抗體特異性結(jié)合可發(fā)生凝聚反應[7]。TPPA敏感度高,能同時檢測IgG型和IgM型抗體,不需要特殊儀器,操作簡便,適合于小批量標本,2~3h出報告,用于甄別生物學假陽性結(jié)果穩(wěn)定可靠、易判斷,是目前公認的梅毒確認試驗,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及應用[8,9]。因此,對于小批量標本,基層醫(yī)院適合選擇TPPA作為篩查方法。對于大批量標本,適合選用TPELISA作為篩查方法。EL ISA法采用雙抗原夾心法檢測血清中的梅毒螺旋體抗體,利用酶的放大系統(tǒng),且具有雙重識別機制使假陽性和假陰性不易出現(xiàn),故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許多學者認為E LISA法是梅毒血清學診斷的首選方法[10]。大量的試驗表明其與TPPA有較好的一致性[11,12],但其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仍有7例不符。因此,TP-ELISA陽性后,需再用TPPA進行確認或動態(tài)觀察。對于性病門診等高危人群,適合TPPA和RPR同時檢測。對于梅毒病人療效觀察,則可直接進行RPR定量試驗。
TP-RT多采用金標記的雙抗原夾心法,操作簡便,快速,單人份使用,特異性好,但敏感度較TPPA和TP-ELISA略低,尤其使用于急診,對于TPPA較高滴度的病人可以作為TPPA結(jié)果的復核,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有排除了試驗因素引起的假陽性,如與TPPA不符,仍需復查TPPA。
此外,在梅毒篩查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老年人TPPA陽性,RPR陰性或低滴度陽性,近年來很多學者提出且報道了老年患者梅毒血清學試驗結(jié)果假陽性率高的現(xiàn)象[13,14]。對于這種情況,應結(jié)合接觸史,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史進行綜合分析,并按照性病診療規(guī)范要求,以動態(tài)觀察;對不確定標本應當用WB法做最后的確認。不能輕易做臨床診斷,否則很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藥物治療以及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15]。
綜上所述,正確認識梅毒的血清學試驗方法的特點并合理應用非常重要,基層醫(yī)院由于條件所限,標本量小,有的醫(yī)院尚未購置酶標儀及洗板機,適合先用TPPA進行篩選,陽性的再進行非梅毒螺旋體的抗原血清學試驗。大批量查體標本可選用TP-ELISA篩查,陽性的再進行非梅毒螺旋體的抗原血清學試驗和TPPA確認。
[1]Cabe A,Rollin B,Pierre-Francois S,et a1.Reemergence of syphilisin Martinique,2001-2008[J].Emerg Infect Dis,2010,16(1):106-109.
[2]龔向東,岳曉麗,騰菲,等.2000-2013年中國梅毒流行特征與趨勢分析[J].中華皮膚病雜志,2014,47(5):310-315.
[3]劉婷,王亮.隱性梅毒及其實驗室檢查局限性[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4):397-398.
[4]李軍,王林娜,鄭和義,等.1125例梅毒分析[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2):185-189.
[5]陳剛.梅毒血清學試驗中特異性抗體與非特異性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2):59.
[6]黎新桂,周紅翠,尹承祥.三種梅毒血清試驗方法的應用評估[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3):276-277.
[7]亞梅,王文鼎.常用梅毒抗體檢測方法的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3,8(24):1168.
[8]胥國強,康清秀,蒲澤宴,等.4種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結(jié)果的比較及應用評價[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2011,32(16):1869-1870.
[9]周愛國,錢厚明.梅毒血清學檢測應重視檢測方法的選擇[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10):65-57.
[10]陳龍菊,高艷,梁其隆 .3種梅毒血清學方法篩查血液的效果評價[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29(12):1075-1076.
[11]趙艷梅,周子昱,曹紅榮,等.徐州市無償獻血者梅毒ELISA和TPPA檢測結(jié)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255-257.
[12]王倫善,呂蓉,盛琪琪,等.梅毒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S/CO值與TPPA結(jié)果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2):126-127.
[13]林麗蓉,楊波,潘錫濤,等.潛在的血源傳播患者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的選擇[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0):1491-1494.
[14]姚春紅,鄧建平.老年人梅毒檢測結(jié)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J].2009,27(5):575.
[15]王林娜,鄭和義,左亞岡,等.50例老年梅毒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4,36(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