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付蘭,鐘榮榮,黃浩南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yī)院,1、檢驗科;2、急診科,福建 龍巖364000)
小兒敗血癥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較高??焖佟蚀_的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鑒定和藥敏結果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本院兒童血培養(yǎng)敗血癥病原菌類型及耐藥情況,本文對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臨床送檢的兒童血培養(yǎng)病原菌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兒科和新生兒科送檢的血液標本,送檢的總血培養(yǎng)瓶數(shù)19693瓶,送檢的總病人數(shù)11774人,多次血培養(yǎng)陽性僅采集首次資料。
1.2 儀器與方法 血培養(yǎng)儀BACTEC FX和細菌鑒定儀BD phoenix 100,血培養(yǎng)瓶和細菌鑒定藥敏板條均為美國BD公司產品,在寒戰(zhàn)或高熱時采血,兒科病人1次采1套血培養(yǎng),新生兒科病人只做兒童需氧血培養(yǎng),放入血培養(yǎng)儀,儀器報警時直接涂片并轉種血平板、麥康凱、巧克力平板(所有平板均來自鄭州安圖公司)35℃24h后進行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BD phoenix 100的藥敏試驗方法為微量肉湯稀釋法,頭孢哌酮/舒巴坦藥敏試驗采用K-B法,藥敏結果判斷參照CLSI2013版M100-S23相關標準[1]。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原始數(shù)據(jù)用WHONET5.6軟件進行分析。
2.1 病原菌類型 11774例病人送檢的19693瓶血培養(yǎng)共分離出177株病原菌,革蘭陽性球菌120株,占67.8%,其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74株,占61.7%。革蘭陰性桿菌57株,占32.2%,見表1。
表1 177株病原菌的分布與構成比(n=177株)
2.2 病原菌耐藥率 主要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率,見表2與表3。
本結果顯示,在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兒科11774例病人送檢的19693份的標本中,檢出病原菌177株,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為67.8%,其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74株居于首位,與文獻報道一致[2-5],但無乳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檢出率較高,與文獻報道不同[6]。檢出革蘭陰性桿菌57株占32.2%,其中排名前3位為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肺炎克雷伯菌,這與汪儉等[7]報道不同,可能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流行趨勢。革蘭陽性球菌中CNS的耐藥率普遍比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其中青霉素、氨芐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頭孢西丁、紅霉素的耐藥率較高,與劉斌等[8,9]報道相同,而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的耐藥率為0,這與這些藥物在兒科使用受限有關。CNS為血培養(yǎng)中最常見污染菌,在血培養(yǎng)分離出CNS時需結合病史、體溫及其它感染指標(如 PCT、CRP、WBC 計數(shù)等)以及血培養(yǎng)陽性套數(shù)結果、影像學檢查進行判斷是否為病原菌;革蘭陽性球菌中13株無乳鏈球菌均來自新生兒科,年齡最大為1月,最小為6h,患兒均為順產,無乳鏈球菌寄居產婦生殖道易導致嬰兒發(fā)生敗血癥、心內膜炎、新生兒腦膜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及骨髓炎等感染,說明在本地區(qū)對孕婦進行無乳鏈球菌的篩查和預防治療已迫在眉睫,13株無乳鏈球菌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的耐藥嚴重,對青霉素、阿莫西林、復方新諾明、氯霉素、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藥率低,對感染的產婦可用青霉素進行預防治療,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萬古霉素。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低(8.3%),但有4株為中介,青霉素的敏感率為58%,呈下降趨勢。肺炎鏈球菌對阿莫西林、復方新諾明、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頭孢吡肟耐藥率低,經驗用藥時可選擇使用。
表2 主要革蘭陽性球菌對常用24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表3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21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革蘭陰性桿菌中以大腸埃希菌與沙門菌為主,大腸埃希菌對阿莫西林/棒酸、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他啶、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氯霉素的敏感率高,這與文獻報道相符[10]。CLSI提示對于沙門菌感染,一代、二代頭孢菌素及氨基糖苷類藥物體外藥物敏感試驗為敏感,但臨床治療無效,沙門菌屬細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復方新諾明、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大于50%,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藥率低[11],對于嚴重的感染可選擇上述耐藥率低的藥物。
綜上所述,我院兒童血培養(yǎng)病原菌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比例較大且耐藥嚴重;鏈球菌屬細菌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耐藥率高。常見革蘭陰性桿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復方新諾明、四環(huán)素耐藥率高。因此掌握本地區(qū)病原菌的分布和當前藥敏情況對小兒敗血癥制定經驗治療方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價值。
[1]孫長貴譯.M100-S23.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執(zhí)行標準第二十三版資料增刊[S].2013.
[2]喬亞峰,葉振東,張國雄,等.血培養(yǎng)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2)136-137.
[3]吳紹蓮,胡辛蘭,池春燕.血培養(yǎng)常見病原菌的變遷和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2):138-140.
[4]井發(fā)紅,李敬梅.352例新生兒血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2):1371-1372.
[5]蔡小慧,呂星,卿之駒.兒童血培養(yǎng)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3):1613-1614.
[6]曠凌寒,江詠梅,胡正強,等.兒科血液病房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4):259-263.
[7]汪儉,劉紅娟.兒童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10,20(5):741-742.
[8]劉斌,劉春霞,曹小秋.新生兒敗血癥病原學及藥敏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5):545-546.
[9]劉根焰,陳友華,文怡,等.血培養(yǎng)陽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與抗菌藥物敏感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10,20(6):866-868..
[10]任林,陳超群,張秋桂,等.衡陽地區(qū)兒童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11,21(19):4160-4162.
[11]郭仲輝,陳冬雅,黎毓光,等.沙門菌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