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鴻
·借鑒與小經(jīng)驗·
避光注射器套的研制
劉曉鴻
臨床上有些藥物對光不穩(wěn)定,在使用過程中如操作不當(dāng),可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分解、變質(zhì)(如硝普鈉,室內(nèi)光線下4 h降解一半),影響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為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要求對其采取避光措施。許多臨床科室在使用這些藥物(尼莫地平、硝普鈉、硝酸甘油等)時運用微量泵泵入,為使其達到避光,常用黑色避光紙、布或塑料袋纏繞注射器及延長管, 用膠布固定在微量泵上, 這樣不僅操作麻煩,影響美觀,避光物易脫落, 起不到避光效果,而且由于遮蓋了整個注射器不易于觀察藥物的泵入量,且注射器與延長管之間脫離也不易被發(fā)現(xiàn),給安全用藥埋下隱患。無菌避光注射器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但價錢卻是普通注射器的5~7倍,由于持續(xù)泵入的避光藥物,通常需要4~6 h更換1次,材料消耗較大,雖實用但不經(jīng)濟。我科自制避光注射器套并運用于臨床,效果較好,現(xiàn)介紹如下。
采用黑色塑料薄膜、防水不干膠貼紙,將兩者粘貼在一起(薄膜紙),長為所用的無菌注射器的針筒長度加2 cm,寬為針筒周徑加1 cm,將薄膜紙裁剪成長方形。我科使用的針筒長度為9.3 cm ,針筒周徑為10 cm 的50 ml注射器。故將薄膜紙裁剪成長11.3 cm,寬11 cm的長方形, 將薄膜紙緊貼注射器纏繞1周,長邊對接處對應(yīng)注射器針筒上的刻度標(biāo)的下緣有1 cm的重疊、用透明膠固定二端的對接部位,根據(jù)刻度標(biāo)長度與寬度,在長方形的一邊剪一活動性扇葉。通過掀開扇頁就可以看到刻度。再在乳頭對應(yīng)部位剪開一小長方形缺口,便于銜接注射器乳頭。如圖1所示。
圖1 避光注射器套使用示意圖
使用時將備好藥的完整注射器套在避光注射器套內(nèi),再將刻度標(biāo)旋轉(zhuǎn)至扇葉處(用小塊透氣膠布封閉扇葉,觀察刻度時方便打開),此時一端的缺口正對準(zhǔn)針筒乳頭處,從缺口處將針頭拿掉,連接避光延長管,放在微量泵上使用即可,正好乳頭缺口處與注射泵貼緊,儀器本身達到缺口處避光目的。
由于避光注射器套較針筒長約1 cm,能夠?qū)ψ⑸淦魅轭^端進行避光保護(一般光源都是從上向下照射),缺口處方便連接針?biāo)叭轭^,缺口處與注射泵貼緊,儀器本身達到缺口處避光目的,長方形的活動窗可觀察藥物的泵入量,便于護理人員觀察剩余藥量。避光注射器注射器套取材容易,制作簡單,經(jīng)濟實用,可擦拭消毒,重復(fù)使用,操作簡單、方便,節(jié)省時間。
(本文編輯 陳景景)
223600 宿遷市 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劉曉鴻: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5
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