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穎敏,韓 敏,張 翼,韋春英,陶 然,楊 彭,劉 波
(廣西自治區(qū)人民院 神經(jīng)內科干部病區(qū),廣西南寧530021)
認知激活SPECT預測老年輕度認知障礙的轉歸
莫穎敏,韓 敏,張 翼,韋春英,陶 然,楊 彭,劉 波
(廣西自治區(qū)人民院 神經(jīng)內科干部病區(qū),廣西南寧530021)
目的:用SPECT觀察老年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認知激活狀態(tài)下的局部腦血流(rCBF),探討SPECT對MCI轉歸的預測。方法:老年MCI 50例,行靜息態(tài)及認知激活后SPECT腦顯像。隨訪2年后再次評估認知功能,參照阿爾茨海默病 (AD)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進展組和穩(wěn)定組。比較兩組的rCBF。結果:11例MCI轉化為AD,39例病情穩(wěn)定,AD的2年轉化率為22%。靜息狀態(tài)下兩組各感興趣區(qū)(ROI)的rCBF無明顯差異(P>0.05)。認知激活后,穩(wěn)定組兩側顳、頂、額葉的rCBF明顯增加(P<0.05);進展組各ROI的rCBF變化不明顯(P>0.05)。結論:聯(lián)合神經(jīng)心理測驗,認知激活狀態(tài)下SPECT腦顯像可以早期預測MCI的轉歸。
輕度認知障礙;認知激活;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局部腦血流
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性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病人數(shù)正快速增加,我國現(xiàn)已有老年癡呆患者800多萬,給家庭、社會造成嚴重負擔。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腦老化和癡呆之間的過渡狀態(tài),具有很高的AD轉化率。根據(jù)是否轉化為AD將其分為穩(wěn)定型MCI(SMCI)和進展型MCI(PMCI),對PMCI進行早期識別和干預是減少癡呆患者的關鍵。我們用SPECT檢測MCI患者的局部腦血流并隨訪2年,探討SPECT對患者病情發(fā)展的早期預測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神經(jīng)內科及老年病科新確診的MCI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65~81歲,平均(72.5±9.7)歲,受教育年限3~13年,平均(5.8±3.4)年。參考Petersen等[1]的MCI診斷標準并結合MoCA量表,確定MCI納入標準:(1)有記憶障礙主訴并經(jīng)知情人證實,3個月≤病程<1年;(2)有記憶減退客觀證據(jù):記憶下降程度低于年齡和教育程度相匹配常模的1.5個標準差以上;(3)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24~27分(若MMSE≥27,進一步用MoCA測評,MoCA<26則入選);(4)記憶/認知功能減退尚未達到癡呆診斷標準,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0.5分;(5)日常生活能力保持正常,ADL評分≤26。排除標準:(1)CT/MRI提示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顱內占位;(2)Hachinski缺血指數(shù)量表評分>4;(3)抑郁癥、精神分裂癥;(4)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5)半年內有腦卒中或大手術史;(6)有腦外傷、癲癇史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評:由2名經(jīng)過培訓的神經(jīng)內科醫(yī)師于入組及隨訪結束時完成以下量表評定:MMSE、MoCA、ADL、CDR、HIS、AVLT中文版[2]、ADAS。參照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DSM-Ⅳ)的AD診斷標準,在隨訪結束時將患者分為:(1)進展組:認知損害加重,轉化為AD;(2)穩(wěn)定組:認知損害無明顯變化,或有進展但未達到AD。
1.2.2 SPECT-腦血流斷層顯像:德國SIEMENS SPECT機,配置高分辨率、低耗能準直器。采集矩陣128×128,探頭旋轉360°,每6°采集一幀圖像,每幀15s,共采集64幀。腦組織的靜計數(shù)率40~80k/幀。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計算機重建獲得橫斷、矢狀、冠狀3個斷面的斷層圖像,用計算機在橫斷面圖像上畫出雙側額、顳、頂、枕葉及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共12個感興趣區(qū)(ROI)并計算出各ROI的rCBF。
1.2.2.1 靜息態(tài)SPECT:口服過氯酸鉀450 mg,戴眼罩、耳塞,靜脈注射99mTc-雙半胱乙酯30.1mci,安靜平臥,30min后行SPECT腦顯像。
1.2.2.2 認知激活SPECT:隔日進行,用AVLT激活認知。事先向患者詳細講解實驗要求及流程,準備工作完畢后,檢查者讀出12個詞語,受試聽完后立即回憶,連續(xù)學習-回憶3次,答對1個詞記1分,共36分。5min后再次回憶上述12個詞(短延遲回憶),20min后第5次回憶(長延遲回憶),每次計12分。之后行SPECT腦顯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 17.0軟件包,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激活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CI患者的轉歸情況:所有患者均完成了隨訪,11例進展為AD(進展組),39例認知功能穩(wěn)定 (穩(wěn)定組)。兩組的受教育年限、性別、年齡構成等無顯著性差異 (P>0.05)。
2.2 靜息態(tài)SPECT:兩組患者的rCBF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3 認知激活SPECT:穩(wěn)定組雙側額、顳、頂葉的rCBF顯著增加(P<0.05),進展組rCBF增加不明顯,(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各ROI的rCBF結果比較(單位:ml/100g/min)
MCI的概念由Petersen于1999年提出,是指有輕度記憶或認知障礙,但未達到癡呆診斷標準,總體認知功能保留,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每年約有10%~15%轉化為AD。本組50例MCI患者,AD的2年轉化率22%,平均年轉化率11%,與報道相近。
早期識別進展型MCI并進行干預是當前認知障礙/癡呆研究的熱點。郭啟浩等[2]研究證實,AVLT的延遲回憶是早期診斷MCI最敏感的指標。人們也借助影像技術來預測的MCI轉化。SPECT是一種功能影像技術,通過靜脈注射放射性示蹤劑,可以觀察腦的局部血流灌注情況。彭丹濤等[3]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輕度的早期AD僅有局部腦血流灌注的減低而無頭顱MRI海馬的萎縮,提示血管性因素參與了AD的發(fā)病,功能影像學較結構影像學對MCI轉化的早期預判更有優(yōu)勢。常規(guī)SPECT檢查由于敏感性、空間分辨率欠佳,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使用。當人在進行思維活動或情緒波動時,會伴隨著相關腦功能區(qū)血流灌注的變化,故我們采用AVLT對MCI患者進行智能測驗,激發(fā)其記憶活動(認知激活),然后進行SPECT腦顯像。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2年后轉化為AD的MCI患者(進展型MCI),認知激活前/后各相關腦區(qū)的腦血流灌注變化不明顯(P>0.05);而那些認知功能在2年內保持穩(wěn)定的MCI患者(穩(wěn)定型MCI),經(jīng)認知激活后,額、顳、頂葉的rCBF顯著增加 (P<0.05)。提示進展型MCI腦灌注儲備功能下降。其機制可能為:(1)血管內皮功能障礙[5],導致腦血管的張力異常及抗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2)神經(jīng)纖維纏結和老年斑中的一些炎癥物質如β-淀粉樣物等,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及血管炎癥。
詞語記憶是最常用、最敏感的記憶檢測方法,中文版CVLT包括12個具體名詞,分三類,每類4個,主要考察了學習能力、注意力、歸納及記憶的儲存提取能力,與額、顳、頂葉的功能密切相關。本研究中,進展型MCI患者在短/長延遲回憶的得分均明顯低于穩(wěn)定組,提示其上述各方面的認知能力均受到了損害,導致在認知激活時,上述部位代謝不活躍,rCBF增加不明顯。
MCI/癡呆的診斷目前仍主要依靠神經(jīng)心理學測評,由于不同的量表涉及不同的認知領域,因此,在做不同的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時,局部腦血流變化可能會出現(xiàn)在不同的腦功能區(qū),值得更大樣本的進一步研究。聯(lián)合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認知激活狀態(tài)下SPECT可以早期預測MCI的轉歸。
表2 兩組患者靜息狀態(tài)與認知激活SPECT結果比較(rCBF,單位:mL/100g/min)
[1]Petersen RC,Doody R,Kurz A,et a1.Current concepts in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Arch Neurol,2001,58:1985-1992.
[2]郭起浩,虞培敏,趙倩華等.不同記憶測驗識別輕度認知損害的差異[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7,40(9):610-613.
[3]彭丹濤,許賢豪,蔡曉杰,等.頭顱磁共振及單光子發(fā)射斷層掃描在老年期癡呆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1,20(3):178-181.
[4]Li J,Wang YJ,Zhang M,et al.Vascular risk factors promote conversion fro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Alzheimer disease[J]. Neurology,2011,76:1485-1491.
R743.31
A
1002-2376(2015)07-0156-02
廣西衛(wèi)生廳自籌經(jīng)費科研課題(編號:桂衛(wèi)Z2011440)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