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峰廖章渝陳紹英李小華
1.江西省定南縣中山醫(yī)院,江西 定南 341900;2.江西省南康區(qū)中醫(yī)院,江西 南康 341400
C型臂引導下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30例臨床觀察
曾云峰1廖章渝2陳紹英2李小華1
1.江西省定南縣中山醫(yī)院,江西 定南 341900;2.江西省南康區(qū)中醫(yī)院,江西 南康 341400
目的:觀察C型臂引導下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C型臂引導下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第4天VAS變化、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治療1個月、6個月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4d,兩組患者的VAS評分與入院相比有明顯差異,研究組變化更為顯著(P<0.05),研究組近期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C型臂引導下實施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安全可靠、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C型臂;射頻靶點熱凝;臭氧消融術;頸椎間盤突出癥
為探討C型臂引導下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中選取的近期效果,筆者選取接受治療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0例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到2013年7月經臨床以及影像學確診的60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根據患者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并結合CT或MRI確診,排除頸椎結核、椎間盤鈣化、勁椎管狹窄等疾病?;颊咴诒敬沃委熐熬诜^藥物、經牽引、理療等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其中,研究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40~78歲,平均年齡為(59±2.0)歲;平均病史為(5.7±1.1)年;病變部位:C2~3椎間盤突出5例,C3~4椎間盤突出9例,C4~5椎間盤突出10例,C5~6椎間盤突出6例;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為41~79歲,平均年齡為(60±3.0)歲;平均病史為(6.1±1.4)年;病變部位:C2~3椎間盤突出4例,C3~4椎間盤突出8例,C4~5椎間盤突出11例,C5~6椎間盤突出7例。對本次研究選取患者基本資料展開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C型臂引導下射頻靶點熱凝,取俯臥體位,并在患者腹部墊放一個枕頭,于C形臂X線正位透視定位病變部位的左右位置以及椎間隙。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脊柱中線旁開8~10cm處偏45°位置做出一個穿刺點,采用1%利多卡因實施麻醉,于C臂透視下引導下采用23G× 15cm套管射頻針定位穿刺,穿刺過程中不能傷及周圍組織及神經,穿刺至靶點時,打開射頻儀,監(jiān)測無明顯異常反應后,患者置入射頻導針分別以60℃、60s,80℃、80s實施一次射頻熱凝,90℃、100s,92℃、100s分別射頻消融3次。研究組采用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射頻靶點熱凝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同時,通過臭氧消融術治療,在患者椎間盤鏡穿刺針管,緩慢將60mg/L臭氧氣體注入到髓核內,共2~3ml。
1.3 療效評價 采用Macnab功能評價標準[1]: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消失,頸部活動完全不受限、運動功能完全恢復;改善:仍有頸部不適、輕微的下肢疼痛,活動情況輕度受限,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完全不受限,一般情況下不需實施特殊處理;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變化,需采用藥物實施特殊處理,甚至癥狀有惡化加重。總有效率=顯著改善率+改善率。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評價頸部疼痛情況[2];評價安全性情況,統計術后疼痛惡化、神經受損、感染性椎間盤炎、惡心、頭痛、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觀察指標 依據VAS評價標準統計入院時、治療后第4天評分,近期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16.5軟件包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情況 入院時,兩組VA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第4天評分低于入院時 (P<0.05),且治療4d后研究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入院時比較,#P<0.05。
4d對照組 30 7.05±1.31 1.45±0.47組別 例數 入院時 治療后#研究組 30 7.21±1.42 0.80±0.12*#
2.2兩組患者治療后近期療效 研究組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近期療效
2.3 不良反應情況 研究組術后出現1例輕微的惡心,未實施特殊處理,癥狀自行改善。
頸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生主要是因頸椎間盤各部分,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再加上外力因素的影響,椎間盤出現纖維環(huán)破裂,從破裂處髓核組織突出,并壓迫或刺激相鄰的脊神經,導致患者出現頸部疼痛。臨床不斷深入研究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從理療、有創(chuàng)治療,逐步發(fā)展到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微創(chuàng)因具有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費用低的特點,被患者所廣泛接受。本次研究中,對比治療后4d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研究組下降更為明顯。主要是因采用靶點射頻熱凝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可使維持膠原蛋白三維結構的共價鍵斷裂,縮小膠原蛋白的體積,減少椎間盤內的壓力;同時可有效保護竇椎神經,聯合臭氧治療,可提高鎮(zhèn)痛以及抗炎作用,發(fā)揮較好的緩解疼痛效果。研究表明,研究組近期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該手術方法治療效果顯著。觀察用藥后,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C型臂引導下射頻熱凝聯合臭氧注射治療,安全微創(chuàng),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朱德君,劉寶君.射頻靶點熱凝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534例觀察[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56-57.
[2]楊如霄,林桂華.射頻熱凝術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問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18(35):147-148.
[3]吳克梅.射頻熱凝術聯合臭氧消融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1,17(1):52-53.
R681.5+3
A
1007-8517(2015)12-0102-02
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