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啟敏
電商品牌動漫化:再不動漫你就OUT了
文/楊啟敏
可惜就算是淘寶京東,其貓狗形象也只是剛剛讓人記得住,對得上號,還停留在吉祥物的層面上,遠沒有達到動漫品牌的高度和能量。
今年雙十二,各大電商平臺除了忙著造勢引流沖業(yè)績,連環(huán)“嘴仗”打得也頗歡實。
挑頭的是淘寶,雙十二前夜,淘寶修改了移動端首頁圖標,連起來成為“真心便宜 不然是狗”,其中前七個都是文字,最后一張則是近期因“強烈精神污染”而走紅網(wǎng)絡的狗頭圖——京東的吉祥物是一只叫joy的小狗,淘寶此舉無疑是諷刺對手京東價格不如自己低。
據(jù)說京東為此緊急開會,迅速在京東移動端的類似位置更新“拒絕假貨,不玩貓膩”,同樣七個文字,唯獨“貓”用貓頭圖代替——劍指以貓為吉祥物的淘寶。
接龍一旦開始,根本停不下來,隨后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當當網(wǎng)、1號店、聚美優(yōu)品、樂蜂網(wǎng)、易迅網(wǎng)客戶端紛紛加入,什么“真比貓狗省”“若非底價 貓狗不如”……
炒新聞一貫是電商強項,這場熱鬧的嘴仗贏得了不少媒體曝光,網(wǎng)民看得開心,“買買買”不停,參與者似乎也都得到了實惠。但仔細一想,那些沒有代言形象的電商,頗像面目模糊的群眾演員,在一部熱門劇中奮力演出,最終成就的卻是“貓狗大戰(zhàn)”的兩位主角。
你可能要說,這根本不是有沒有貓狗的問題,以淘寶、京東在電商圈的寡頭地位,有沒有代言形象都肯定是事件主角。確實如此,實際上那些群演也并非真的沒有名姓,只是導演給的鏡頭和臺詞太少,大家不知道罷了。比如蘇寧易購也嘗試過推出吉祥物,一說是小獅子,另一說是龍;國美在線據(jù)說是東北虎;凡客是長頸鹿;當當是海龜。
如果這些形象都能鮮明地豎立起來,電商圈原本會成為一個活色生香的動物園——聽起來比目前一貓一狗咬落滿地毛的“撕逼大戰(zhàn)”有趣不少。可惜就算是淘寶京東,其貓狗形象也只是剛剛讓人記得住,對得上號,還停留在吉祥物的層面上,遠沒有達到動漫品牌的高度和能量。
今年9月,百度世界大會正式發(fā)布了百度五個“熊孩子”卡通形象:小熊、小貼貼、章魚、小妞和大叔,它們將被植入百度旗下產(chǎn)品,成為百度系的卡通形象代言人。聽上去和淘寶京東發(fā)布卡通形象沒什么不同,但百度這個姍姍來遲的“熊孩子”比貓狗更進了一步,已經(jīng)真正有點打造動漫品牌的意思和效果了。
打造一個動漫品牌有多難?
起心動念就為未來的成敗埋下了伏筆。
淘寶的“天貓”中文名和頗似馬云的瘦黑貓形象,源于其“Tmall”(電子化商場)的域名和品牌定位,群眾基礎是出了名的差,剛發(fā)布時不知被多少人吐槽難聽難看。但淘寶方面自信滿滿,再難看,讓你天天看也能被洗腦。
現(xiàn)在看來確實如此,吐著吐著大家就習慣了。
京東的“天狗”形象據(jù)說是為了制服“天貓”(可能是請高人算過),反正貓狗好斗,天生就是仇家。這一貓一狗,說到底是馬云和劉強東的“私人寵物”,不管消費者買不買賬,自家寵物他們怎么看都是順眼的。
按照百度現(xiàn)在藍白配色“熊爪”的主logo,推出一個白色北極熊代言人是最順理成章的,形象也很討巧,但它卻一口氣推出五個“熊孩子”,還不成明顯系列,用意何在呢?
原因就在其起心動念與淘寶京東不同,不是要烘托拔高自己,而是要真正打造讓用戶喜愛的卡通品牌。
據(jù)說百度這個“熊孩子”的設計,是深度研究了90后人群的喜好,發(fā)現(xiàn)最能引起他們共鳴和互動的形象特點可以概括為“呆萌賤壞怪”,于是五個熊孩子分別詮釋這五個特征,按當下網(wǎng)絡流行語取名為:,人艱不拆,喜大普奔,傲嬌,圖樣圖森破。百度副總裁王湛解釋,百度的卡通形象戰(zhàn)略就是為了能和新生代的90后、00后一起愉快地玩耍。
一個正確調(diào)調(diào)的卡通形象,還只是建設動漫品牌的開始,更關鍵的是你怎么把它和產(chǎn)品有機結合起來。與借用一個成熟卡通形象代言不同,企業(yè)原創(chuàng)的卡通形象是缺少內(nèi)容和魅力的,它只能在與產(chǎn)品的結合中累積好感——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在流量上有天然優(yōu)勢,扶持出一個原創(chuàng)動漫品牌,讓流量的價值沉淀在這個自有品牌里,是非常順手劃算的事,這也是電商企業(yè)紛紛推出動漫品牌的原因。但如果結合得太生硬,卡通形象的魅力出不來,品牌也就無從打造。
淘寶和京東的貓狗還稱不上動漫品牌,只是平臺吉祥物,就是因為它們與產(chǎn)品結合不緊密,你除了在首頁一角能看到這個動漫形象,進入瀏覽搜索之后就跟它無關了,接觸密度不夠,也毫無內(nèi)容可言——卡通形象的內(nèi)容一般是擬人化的性格和情節(jié),它叫什么,什么性格,喜歡什么,有什么故事。
百度在動漫品牌與產(chǎn)品的深度結合上又有什么創(chuàng)意呢?
“百度外賣的小熊太可愛了!就沖這個以后每天中午都要點!”不少用戶使用百度外賣移動端后,都有這樣的驚喜和感慨。其實百度進入外賣領域比美團、淘點點、餓了么晚不少,在餐飲O2O方面也不具優(yōu)勢(此前介入團購也是靠收購糯米網(wǎng)實現(xiàn)的),但由于其動漫品牌與產(chǎn)品的有效結合,加上“有錢任性”的補貼政策,成功在外賣市場搶占了一席之地。要知道,其他幾個行業(yè)背景深厚的平臺也在燒錢補貼,但面對同樣的補貼,用戶更喜歡萌萌的小熊。而對商戶來說,誰能帶給他們更多訂單,他們就去哪個平臺。平臺之間,最終競爭的還是用戶。
百度是怎么把“熊孩子”的卡通形象與產(chǎn)品深度結合的呢?
百度外賣選用的是代表“呆萌”形象的小熊(這是百度熊孩子中率先出鏡的,目前除了百度外賣,它也在代言百度貼吧,百度地圖等產(chǎn)品)。在外賣頻道,這只小熊被打扮成了外賣小弟的樣子,穿著紅白馬褂,戴著小紅帽,騎著一輛紅色外賣小摩托,奔跑在打包和送貨的路上——在其他頻道它有不同的角色扮演,服飾場景也完全不同,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張呆萌熊臉。這個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充滿代入感,看到它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不善言談、埋頭送貨的外賣小哥,年輕,帥氣,而且萌萌的,很好欺負。這怎么能不讓白領姐姐激動!
除了形象設定精準,小熊與產(chǎn)品的結合也足夠深入,這尤其體現(xiàn)在移動端。在百度外賣移動端上,每一步點擊之間的網(wǎng)絡緩沖,整個屏幕會變成灰色底色,中間醒目的白圈里,就是這只小熊,騎著摩托送外賣的動態(tài)gif圖:摩托突突突地行駛著還冒著尾氣,熊仔呆萌地目視前方,仿佛在說“別著急,我馬上到!”當你進入餐廳點擊菜單,左下角類似網(wǎng)購購物車的地方,點擊一下,還會有熊仔歪著腦袋提示你“這里可以看看點了些什么”。
這只熊仔在整個點單過程中,充當了迎賓員、服務員、外送員的角色,既有場景內(nèi)容又有服務功能,解決了電商在購物過程中缺乏與用戶情感溝通的大問題——所以電商平臺之間只是比價,一些電商人也錯誤地認為“價格就是硬道理”,把渠道和零售的價值都徹底抹殺了——因而讓百度外賣在與其他眾多類似外賣平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你或許會問,有這么神奇嗎?
在筆者家所在的小區(qū),百度外賣中的商戶很大一部分是由“生活半徑”提供的代買服務。生活半徑是一家本地化生活服務交易平臺,在以3公里為半徑的范圍內(nèi),為用戶提供外賣、超市代買等生活服務。
在給百度外賣用戶提供服務時,送貨員好幾次“夾帶私貨”,送上一張自有客戶端的30元優(yōu)惠券——當時百度外賣的補貼額度最高是13元。從優(yōu)惠上,生活半徑顯然更有吸引力。
筆者下載了生活半徑的客戶端后發(fā)現(xiàn),除了優(yōu)惠力度更大,其提供的商戶選擇也更多。但商戶分類較為混亂,“品牌商家、中式正餐、地方美食、中式快餐”加上三級分頁卡,遠不如百度的一拉到底簡潔方便,而且沒有商戶點評,加上筆者在兩分鐘內(nèi)都沒找到優(yōu)惠券入口,遂刪除。
在以上描述中,雖然我并沒有提到“沒有可愛小熊,扣分”,但實際核心描述的是“體驗不佳”,因為百度小熊給我的體驗非常愉悅,我認為它有人情味,連商戶少這種硬傷都被認為是“簡潔之美”,補貼少了17元?一次兩次的,姐真沒那么在乎!
電商品牌動漫化來勢洶洶,核心原因是80后90后成為主流消費人群,而動漫是他們最為接受的文化Icon。
所以,其實不僅是電商圈“動漫熱”,傳統(tǒng)品牌、線下零售已有不少借助動漫形象的成功營銷案例,比如興業(yè)銀行首推“加菲貓”動漫信用卡大獲成功后,招行、中行、民生銀行也紛紛推出與卡通品牌的合作卡片,讓此前千篇一律的信用卡有了不同的定位和調(diào)性;近年實體商場為了奪回被電商瓜分的客流,引入各種動漫主題展,哆啦A夢道具展、小王子展、侏羅紀主題公園展,聚客和品牌提升的效果都很不錯。
電商發(fā)展到這個階段,價格戰(zhàn)不可能一直玩下去,誰能率先打造出品牌,才能贏得更多溢價空間,就更有希望實現(xiàn)盈利,不靠輸血活下去。一個形象鮮明的代言人,是品牌資產(chǎn)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讓剛剛盈利甚至仍在虧損的電商拿出大筆費用邀請明星做代言,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而且真人代言風險頗高,一要擔心代言人形象受損累及品牌(比如真正的熊孩子柯震東,曝出吸毒丑聞之后害苦了多少品牌),二要擔心代言費水漲船高,負擔不起。
前文也提到過,平臺型電商在流量曝光上不亞于一個媒體,有條件培養(yǎng)一個“養(yǎng)成型”動漫明星。原創(chuàng)一個動漫形象,費用相對較低,平臺流量的價值會逐漸累積在這個卡通形象身上。如果成功打造出一個卡通明星,就可以出周邊玩偶、玩跨界合作(小米此前就宣布其原創(chuàng)卡通形象米兔的玩偶銷量今年有望突破200萬),相當于培養(yǎng)出了一個自己的藝人,還是永遠不會要求漲薪的藝人!只能感嘆這算盤打的!
作為電商,你要是還沒開始搞自己的動漫品牌,真是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