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祿容
摘 要: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品牌和形象,同時也是教師的榮譽、尊嚴、生命價值觀的體現。而教學質量能否大幅提高,關鍵是能否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探索;語文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4-061-01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品牌和形象,同時也是教師的榮譽、尊嚴、生命價值觀的體現。而教學質量能否大幅提高,關鍵是能否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自新的課程改革后,初中語文教學的課程改革之路,也越走越寬,越走越好。筆者結合學校實際,對學校的改革,以及筆者在學校課程改革中的認識,談一些看法。
為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促進學校教育良性發(fā)展,結合工作實際,學校制定了《學科捆綁制度》,即先確定優(yōu)秀教師為學科帶頭人,讓其負責組織本學科備課、教學、教研等工作。帶領學科成員研究課標,通識教材,設計備課,制訂方法等,實現“六個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授課思路,統(tǒng)一重難點,統(tǒng)一課堂框架,統(tǒng)一板書設計,統(tǒng)一訓練檢測,并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指導,幫助同學科教師分析學情,制訂措施等。這樣一方面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加強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學習,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為構建模式,適應課改要求,學校采取了“三全”教研的形式:
一是全員:全體教師全員參與,達到共同學模式、研模式、練模式、創(chuàng)模式,建立適合自身特點和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
二是全天: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之間,全天候進行教研,做到師徒形影不離,從坐班教研到課余“三清”,從聽課上課到自習輔導,真正達到共研共進。使教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中,做到教研與教學“齊頭并進”,使每個學生最早感受到研訓的成果。
三是全程:全程教研是教學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教研。學科組邊教研邊實踐,從備課到授課,從自習輔導到作業(yè)批改,從階段訓練到學情分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學科帶頭人的組織下,通過共同研究實施的,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有了在學科捆綁下的學科教研經歷,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課堂模式。在學?!傲h(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出了“三步六環(huán)節(jié)”主體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步:預習、訓練兩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圍繞目標、自主學習,練習實踐,檢測預習。
第二步:交流、展示、探究三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小組交流、合作學習,課堂展示、張揚自我,質疑探究、提升能力。
第三步:檢測環(huán)節(jié)。包括分層優(yōu)化、堂清高效。
抓住兩個關鍵:一方面,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比較全面的知識,敏銳的課堂預見性,以及對課堂的宏觀調控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甚至要有展示的欲望,以及長期培養(yǎng)的自學習慣和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在:確定教學目標,備好預習清單;尊重學生差異,分類指導點撥;課堂靈活應變,及時歸納梳理;精選細編試題,注重能力提升。
學生主體作用體現在:課前自主預習,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現自我,勇于探究創(chuàng)新。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光靠老自己揣摩是不行的,因此,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書籍,網絡等手段,學習觀摩國內名師的教學。經過深入思考,再三斟酌,結合“三全”教研與課堂“三步六環(huán)節(jié)”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問題導學式”學案教學。
模式具體闡述:1、制定目標。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即學生的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觀念要堅定不移的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內容包括三個目標:基本目標,核心目標,延伸目標。
2、備學案。通俗地說是叫“預習題綱”。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目標完成的具體闡釋、具體落實。其大概分為三個內容(1)預習檢測;(2)課堂探究;(3)課外延伸。
3、課上交流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問題導學式”模式的高潮部分,如果說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生根發(fā)芽,那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開花結果。具體步驟是:1.檢查預習,2.分配任務,3.小組準備,4.班上展示,5.評價激勵。
4、反饋檢測。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認真落實,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究竟學生掌握了與否,掌握了多少。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是落實語文教學中的“三清”工作,即堂清、日清、周清中的堂清。
課堂通常分為兩大類:預習課,展示課。預習課上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學案的預習,下課前10分鐘小組內部交流。展示課上,首先是小組之間檢查預習,老師分配任務,5分鐘內做好展示的準備工作,35分鐘的自由展示,5分鐘的當堂檢測。
實際操作步驟:首先,制定目標,發(fā)揚學科捆綁的優(yōu)勢,學科組成員共同研討教材,制定學習目標和確定重難點。其次,備學案,在目標引領下,由組內一名成員執(zhí)筆主備學習環(huán)節(jié),致力于在有限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能完成學習目標,突破重點,攻破難點。再次,回歸學科組,共同研討通過,學案初步形成。最后,在一個班試講,課下修整學案,這樣一份正式的學案才算完成了。打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來,我們改變以往每周研討一次為天天聽課,日日教研。
課堂改革實效:突出特點就是實現了民主課堂。課堂最大限度的實現了民主,教師從故意制造失誤,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膽量,到拋磚引玉鍛煉學生學會質疑的能力。例如:《斑羚飛渡》一課中在描寫老斑羚及時而又準確的出現在小斑羚蹄下時,記敘了這么一句:這時老斑羚出現在小斑羚蹄下,……學生大膽質疑認為這句描述的不夠精妙,于是紛紛加上了“及時、精確、奇跡”等等一些修飾語。句子就變成了“老斑羚及時(精確、奇跡般……)的出現在小斑羚的蹄下……那一刻,授課教師眼睛里散發(fā)著的是一種異樣的光芒,那光芒是激動,是欣慰,是……
課堂上學生熱烈討論,積極展示。小組內部分工明確,合作嚴密;組與組之間你追我趕,不甘落后,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潘紀平.曹 芳.語文課程新理念與語文教學改革[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