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芳
【內(nèi)容摘要】初中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形成的非常時期,所以該階段的品行教育與培養(yǎng)尤其重要。通過思想與品德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知、行為、情感”等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是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礎的一環(huán)。在此基礎上,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個人發(fā)起的踐行,更是這一教育融會貫通、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中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 知行合一
中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一方面承擔著貨架的希望,另一方面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中學生,究竟應該如何在學校教育與自身踐行中完成自我品德的凝練?
一、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選擇
學生素質(zhì)大致涵蓋學業(yè)、身體、品德、能力素質(zhì)等幾方面。其中學業(yè)與身體素質(zhì)以為基礎,能力素質(zhì)是目標,而品德素質(zhì)是保障。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新一代的接班人和主力軍的重要一環(huán),更是核心的一環(huán)。能力再強、學識再豐富,品德卻不行,始終難當大任,難以為社會謀福利。只有在學業(yè)培養(yǎng)與體質(zhì)培養(yǎng)的基礎上,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能力素質(zhì)發(fā)揮到正確之處,真正成為時代的主人和建設者。
二、多元并重、知行合一
當前,應試教育仍占主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愈來愈被學校重視。但是僅靠課堂的思品教育還是遠遠不夠的。
一方面,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課內(nèi)課外的多元化發(fā)展,另一方面,要切實結合社會、家庭及學生自主,打造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平臺。
再者,知行合一,在實踐中體悟和養(yǎng)成,將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實處。知易行難,只有不斷在實踐中體悟與養(yǎng)成,才能真正將課堂上所授內(nèi)化為自身的品行與素養(yǎng)。
因此,多元化發(fā)展、知行合一是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選擇。
三、多元化的思品課堂教育
課堂授課的枯燥是大部分中學生厭課、逃課的重要原因。如何讓一堂課,特別是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課程變得生動、變得深入人心,成為思想品德教育課程需要著重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純粹的照本宣科、講故事已經(jīng)完全吸引不了這個時代可以通過各種媒介獲取信息的中學生。
摒棄死板的照本宣科,在課堂內(nèi)播放視頻、開展辯論賽、編演模擬話劇等方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充分調(diào)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活躍的氣氛代替沉悶的課堂。讓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更通過學生自身參與設計的辯論賽、情景劇使學生進一步認知和思考,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實之效。
四、社會的正確引導與規(guī)范
現(xiàn)今,網(wǎng)絡信息的發(fā)達和獲取的便利性,使得學生能夠很隨意地接觸這個社會傳遞出的信息,甚至可以說被信息充斥與包圍,極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但,中學生“三觀“尚未形成,對于信息缺乏正確的判斷與甄選,無疑為社會負面信息對其產(chǎn)生負面影響提供便利。
因此,在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社會應主動當承擔起引導與規(guī)范的作用。
社會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信息,一些負面的情緒和事件,本來是正常的事情。卻往往被別有用心者拿來蠱惑人心,而尚未能樹立堅定“三觀”的中學生也成為其誤導的主要對象之一。因此,在這一階段,如何正確地將社會中一些負面地信息傳遞到學生手中,同時教會其正面地、辯證地去思考去分析看待這些信息,成為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
因此,信息的傳播與審核,信息的解析與引導都應成為社會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承擔的責任。
五、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父母德行直接影響到子女,因此,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同學生家長聯(lián)動在一起,以父母的切實言行、品質(zhì)身體力行教育學生。
定期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座談會、定期家訪、邀請家長參加學校課堂活動、德育活動,都應成為學校與家庭聯(lián)動的重要方式。而家長的身體力行更應提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課堂外的另一陣地核心。
六、自身踐行,不斷更正與凝練
受到同樣的教育,接受同樣的信息,每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卻不盡相同,這就要從個人的踐行方面來解釋。
思品德行的形成不是僅靠嘴上功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不僅要靠課堂教育、社會引導和家庭影響提供一個外在的成長環(huán)境,更需要中學生自身切實地踐行與養(yǎng)成。
因此,首先要敢于并多踐行,其次,不斷更正與凝練,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與表現(xiàn)。
在成長的環(huán)境中,特別是“三觀”尚未完全成型的中學生,其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應做到寬容、耐心和關切。
在踐行中,總難免遇到一些困難,總難免因為一時疏忽、沖動或被蒙蔽而犯下錯誤。但這并不應該成為往中學生身上所貼的品德好壞標簽。
對學生來講,知錯就改,就是好跡象,最起碼他有思想進步的傾向,錯了就承認錯誤,錯了就回頭改過,只有不斷地踐行與更正,我們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對于社會、學校、家庭來說,耐心、關心與寬容,讓中學生能在一個更好地環(huán)境中去認知并體悟對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并不斷督促自己去完善,從而樹立和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因此,實現(xiàn)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多元化,用耐心、關心、寬容心引導和教導學生成長中的踐行,并通過自身不斷踐行、完善與凝練,是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四川省攀枝花鹽邊縣漁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