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霞
近日,全市中學教學開放周在六中如期舉行,老師們精彩的教學設計令聽課老師們大為欣賞,然,當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們常常是:滿臉通紅,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這是語文教學存在著嚴重的“重文輕語”的表現(xiàn),學生說的能力處于自生自長的自發(fā)狀態(tài)。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說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全面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需要。如果老師們在語文教學不注重說話訓練,就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口頭表達缺乏條理性等現(xiàn)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練出三寸巧舌,鑄就如意人生。
一、語文教學中加強說話訓練的重要意義
1.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是時代的需要
有人說過,“當今世界有三大武器,即原子彈、電腦和口才?!贝_實,文明進步意味著更加開放,人際交流更頻繁,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流就更密切,口才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
在日常的生活交際上,一個會說話的人,可以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圖,而且使人很樂意接受。和別人接觸或跟別人合作時,說話流利的人,總能很愉快地談成很多事情。
從個人的事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說話能力有時會直接影響個人事業(yè)的成敗。能干的企業(yè)家,要具備這項能力,律師、教師、演員、推銷員等,都是側重口才的??陬^表達是人類生活中應用最普遍的技術。說話能力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更是創(chuàng)造型人才、開展拓型人才所必備的。
2.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是整合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需要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四種基本能力處于同等的地位。這是一個相當完整的訓練體系,忽略其中的一項,勢必會使一個人的能力發(fā)展不健全,對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會也起到阻滯作用。其相制約、促進的關系,道出了以說促聽、以說促讀、以說促寫是一條真知之路。
聽與說是一對孿生姐妹,聽是說的前提,說是聽的反饋和內(nèi)化,例如進行“一句話作文”訓練,就由說的訓練帶動了聽的訓練。說與讀都要求發(fā)音準確清晰,利用語調(diào)來準確地表情達意。在平時的說話訓練中,按照說話的基本要求持之以恒地進行,對提高朗誦水平有裨益。寫作主要是運用書面語,書面語的基礎仍然是口語。我們說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有了寫作的基礎。語文課上,教師認真地引導學生講話訓練,明確說話的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寫得更加純粹。
二、語文教學中真正把說話訓練抓到“實”處
1.以開放型課堂教學為訓練主要途徑,調(diào)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
(1)活化課堂教學是關鍵
課堂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罨n堂教學,首先要活化教材的處理。例如完成了《春》、《社戲》等課文的教學之后,可以設計這一口頭練習題,請以“我喜歡×××句”為話題談談你的看法。這樣處理教材,既避免了支離破碎地分解文本的可能性,保持了文本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說話訓練的渠道,鍛煉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敏捷性和條理性。例如某些作業(yè)的評講能否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點撥?課文的某些部分的分析能否嘗試讓學生擔任,老師作補充?范讀課文,文章背景簡介,文學常識的介紹等能否交給學生處理,做得不妥的地方老師再來糾正?
(2)優(yōu)化訓練程序是保證
說話訓練必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分解訓練到綜合訓練。只有訓練流程科學化,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訓練程序中可分三個階段:①圍繞中心說話訓練階段;②思維品質訓練階段;③表情達意訓練階段。學生剛進入七年級時,可圍繞某一個中心進行說話訓練,如課前三分鐘發(fā)言等,內(nèi)容不限,只要語音準確,語法規(guī)范,句子通順,中心明確,條理清楚即可。八年級可進行如“成語接龍”等訓練。這些訓練全憑即場發(fā)揮,對于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有極大的作用。九年級可進行“即興情景對話”訓練,要求不僅能表達各種意思,而且能表達出感情色彩。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說話訓練形式,說話人要善于運用語音、語調(diào)、語速的變化來表情達意。把說話訓練的目標科學地分解在課堂教學中并持之以恒地開展,學生會逐漸從清晰完整地表達出心中的意思向繪聲繪色地表述過渡。
2.以興趣活動課為支點,加大說話訓練的力度
結合我校課題“少教多學,少講多議”進行說話訓練,創(chuàng)設一個讓他們主動說話的情境。教師應該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手段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方法的選擇必須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為出發(fā)點。例如召開模擬新聞發(fā)布會。身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我,就利用每周班會課,就某個中心議題舉辦新聞發(fā)布會。如“校園新事”、“同學交友”等,活動前選好發(fā)言人,其他同學扮演電視臺記者角色,并制作記者證別在胸前。開會時組織學生布置一下會場,有手機的學生可當場拍照。會場上許多時候,“記者們”爭先恐后地提問,發(fā)言人鎮(zhèn)定自若地回答,氣氛十分熱烈,許多精彩的講話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和歡笑聲。這樣的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受學生歡迎。有的學生在周記中寫道:“老師的說話訓練課實在太棒了,時時出新招,我這個最懶開口的人也經(jīng)常欲欲躍試,上這樣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p>
只有練三寸巧舌才能鑄如意人生,這是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說話”能力訓練,是素質教育和語文課改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更好地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梯度、有計劃地長期強化聽說訓練,是語文教學服務于高社交化、高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作者單位:福建省邵武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