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其
摘 要:初三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寫作的練習,提高寫作能力,還應該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自主地閱讀文章,學習語文。
關鍵詞:語文知識;個性化閱讀;閱讀方法
學生步入初中后,尤其是初三,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或者教師的講解,還應該學會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初三學生雖然文化課程學習變得更加緊張,但是學生也要豐富自身的文學底蘊。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課外積極主動地閱讀其他的書刊,最終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首先要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從心底愛上閱讀,從而能夠在課余時間自發(fā)地進行閱讀。一旦學生有了閱讀習慣,那么閱讀不但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可以養(yǎng)成語感、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成績,還可以讓他們加深對社會的認知和了解,可以讓他們從書本中獲取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
說到閱讀很多人認為,閱讀就是能夠將整篇文章、整本書讀下來,其實有效的閱讀應是能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針對性的閱讀。這對初三學生尤其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傳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閱讀更好地學習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本文章的教學落實閱讀方法的教學。如:在語文課文中有一篇安徒生的《丑小鴨》,學生通過閱讀安徒生這一篇童話,可以體會到故事的情節(jié)構造以及安徒生精煉的語言功底等。
三、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
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大多是在教師的統(tǒng)一組織下進行的閱讀,或者閱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這樣的群體性閱讀雖然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忽略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要明確:群體性閱讀的前提是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閱讀就是為每一位學生定制其需要的、感興趣的、關注的閱讀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注重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張揚自我的個性,釋放自我的情感,激發(fā)學生自我對文章的理解認知。
如何進行個性化閱讀,首先,鑒于學生接觸的多數(shù)是書本上的文章,在閱讀書中文章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合作,創(chuàng)設出與文章主旨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其次,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完閱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通過彼此的交流,博采眾長,更加深刻地解讀文章內(nèi)涵,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個性化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和閱讀興趣,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主體性,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能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找出適合自身的閱讀方式。如:班級里的學生都是有不同性格和愛好的,有的學生性格柔和,喜歡讀溫潤的小說或者悠閑自在的散文,有的學生愛好武俠,喜歡讀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這種不同的性格喜好推薦學生讀適合他們的讀物,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教師注重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讓初三的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掌握閱讀方法,學會怎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書刊,怎樣去進行閱讀。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參考文獻:
[1]徐耀.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08).
[2]葉裕兵.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5).
[3]祝來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