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平
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彼砻鲾祵W素養(yǎng)是數學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數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積極探索“數學素養(yǎng)”的內涵底蘊,進一步明確“數學素養(yǎng)”的概念本身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素養(yǎng)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數學的生命和靈魂,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一課中就能有效滲透有序列舉的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我截取其中的教學片段,探討如何使用教材,促進學生有序思維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教學內容】
教育部審定201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列舉”的策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教學片段】
一、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王大叔的農場參觀。
(出示主題圖:王大叔的煩惱。王大叔用22根1米長的柵欄圍一塊長方形花圃,怎樣圍呢?)
師:在主題圖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師:每個同學都想一想,要圍成一個怎樣的長方形呢?你可以畫一畫,寫一寫?
感悟與思考:
我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學生是憑直覺去畫的,其活動思維帶有明顯的局限,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沒有有序的思考,容易出現(xiàn)重復、遺漏。這種思考過程也揭示了學生邏輯性不強,思維縝密度不高等特點。因此必須強化探究歷程,促使學生探尋其中的奧秘,使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
二、實踐研究
師: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和圍法。說說你的思考過程。
生1:我畫了2個符合條件的長方形。長6米、寬5米或長8米、寬3米。
師:你是怎么想到是長6米、寬5米或長8米、寬3米的長方形的?
生2:周長是22米,就是說,一個長+一個寬=11米。
生3:我還想到長9米,寬2米。長7米,寬4米。長10米,寬1米。
師:大家的方法真不少,能不能再說清楚點呢?怎樣思考才是更有序的呢?
生4:因為長+寬=11米,所以先考慮寬是1米、2米、3米、4米5米、6米等,再算出對應的長。
生5:我發(fā)現(xiàn),長6米、寬5米和長5米、寬6米的長方形是一樣的。只能算一種。
生6:也可以先考慮長,依次是10米、9米、8米、7米、6米,算到重復為止。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自己梳理一下思考過程,把方法寫完整。
【感悟與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有序思考的方法,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思考過程,促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從模糊到清晰,思考方式從無序到有序,最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學生畫出圖形有助于學生在形象思維中形成具體的表象,從而彌補抽象思維不健全的局限,使知識點的本質逐步凸顯出來?!澳懿荒茉僬f清楚點呢?怎樣思考才是更有序的呢?”教師的追問,促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策略展示思考過程,在表達自己思考的同時,留下深刻的有序思考烙印。
學生在梳理自己思考的過程中,更加明晰了思維的過程,提升了思維的縝密性,也逐步發(fā)展了抽象思維。不同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并在一一列舉的過程中再一次總結有序思考的方法。
三、延伸拓展
師:大家的思考很好,我們進一步挑戰(zhàn)。圍成怎樣的長方形面積最大呢?為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么?
生1:圍成長6米、寬5米的長方形面積最大。
生2:我發(fā)現(xiàn),長逐漸變小了,而寬越來越大了。每個長方形長和寬越來越接近了。
生3:長方形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就越大。
生4:我來補充。長方形的周長不變,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就越大。
【感悟與思考】
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認真傾聽,學會數學思考,掌握數學方法,發(fā)展數學思維。因此,教師先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答案或看法;其次讓學生在思考辨析中進一步理解其中的規(guī)律;最后讓思維活動升級,更能促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教研員的思考】
在教研員平時下鄉(xiāng)聽課、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單一,只關注知識、技能等顯性目標的落實,不關注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經驗等數學素養(yǎng)及其他方面目標的承載和實現(xiàn)。教學方式單一,大量機械的練習、重復操練現(xiàn)象依然存在。我們想在“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生成性資源方面”做一點嘗試。我們在大張中心校展開一個試點工作,以“十二五”省級規(guī)劃性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為平臺,積極探索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為主線,從問題出發(fā),從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入手去關注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的成長,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課題研究團隊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及追問、課堂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學習思維、課堂檢測五個側面,組建了團隊分組定位的研討。通過教師的層層追問,問題的層層遞進,思維要求逐步提高,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