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嵐
廣州白云山星群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薄層鑒別方法研究
潘靜嵐
廣州白云山星群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以紫丁香苷為對照品,建立槲寄生藥材的薄層鑒別方法。方法:以紫丁香苷為對照品,根據《中國藥典》(2010版)附錄ⅥB(薄層色譜法)項下方法,對3個產地,共8批槲寄生藥材進行薄層鑒別??疾觳煌崛》椒?、不同展開系統(tǒng)、不同點樣量、不同薄層板、不同溫度、不同濕度對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薄層鑒別的影響,從中選出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薄層鑒別的最佳條件。結果:以紫丁香苷為對照品,三氯甲烷-甲醇-水(15∶4∶0.2)為展開劑,10%硫酸乙醇溶液為顯色劑,供試品和對照品在相同位置顯紫色斑點。結論:該方法可行、專屬性強、重復性好,能夠作為槲寄生藥材的鑒別方法。
槲寄生藥材;薄層鑒別;紫丁香苷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 k a i為桑寄生科灌木植物,植物帶葉的莖枝可供藥用,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等功效,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huán),其總生物堿還具有抗腫瘤作用?!吨袊幍洹?2005版)收載的槲寄生質量標準中,只有齊墩果酸的薄層鑒別和含量測定,《中國藥典》[1](2010版)收載的標準中,取消了齊墩果酸的含量測定,增加了紫丁香苷的含量測定。但紫丁香苷的含量測定使用的是HP L C法,對儀器要求較高。本實驗對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的薄層鑒別方法進行研究,方法簡便易行,檢測成本低,為槲寄生藥材的真?zhèn)舞b別及質控標準提供了實驗依據。
1.1 儀器 分析天平 (S A R T OR I U S B P121S)、 HN-10006超聲儀(廣州市華南超聲設備有限公司提供),半自動點樣儀(C A M AG NAN OM A T3),80-2B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提供),東方-B型風熱式電熱恒溫干燥箱(廣州東方電熱干燥設備廠提供)、薄層攝像系統(tǒng)(C A M AG R EP RO ST A R3)
1.2 試藥 紫丁香苷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提供,供含量測定用,111574-200603),槲寄生藥材(廣西、新疆、吉林3個產地,共9批,均采購自廣州市清平藥材市場),甲醇、乙醇、三氯甲烷等試劑均為分析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紫丁香苷對照品10mg,加甲醇溶解,制成濃度為1mg/m L的紫丁香苷對照品溶液。
2.2 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的選擇 方法一:稱取槲寄生藥材粉末10 g,加30%乙醇100m L回流30分鐘,過濾,濾液蒸干后加1m L甲醇溶解。方法二:稱取粉末10 g,加乙醇100m L超聲30分鐘,離心(5 000 r/m in)15分鐘,取上清液蒸干后加1m L甲醇溶解。方法三:稱取粉末10g,加水100m 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 L,加在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為1.5 cm,柱高為15 cm)上,用水100m L洗脫,棄去水液,再用30%乙醇100m 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 L使溶解。依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附錄ⅥB(薄層色譜法)項下方法,對3種方法提取的槲寄生藥材供試品溶液進行薄層層析。結果用方法一提取的供試品溶液黏度較大,不易點樣,斑點拖尾較嚴重。方法二和方法三提取的供試品黏度較小,點樣容易,但方法二提取的供試品展開后拖尾現象較方法三提取的供試品嚴重。方法三的展開效果最好,斑點清晰,因此建議使用方法三對供試品進行提取[2-3]。
2.3 顯色劑 10%硫酸乙醇溶液。
2.4 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TLC鑒別的條件考察
2.4.1 展開系統(tǒng)選擇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點于同一薄層板上,參考文獻分別以展開劑:1)三氯甲烷-甲醇-水(15∶4∶0.2)、展開劑;2)三氯甲烷-甲醇-水(6∶2∶1)的下層澄清溶液、展開劑;3)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醇(8∶6.4∶6.4),3種不同展開系統(tǒng)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見圖1。結果顯示展開劑1)和3)的展開效果比2)好,展開劑1)和3)的R f值分別為0.5和0.4,展開劑2)的R F值為0.1。展開劑1)和3)的R F值雖然相近,但展開劑1)又比3)的拖尾現象要少,而且斑點更清晰圓整,因此選定展開劑三氯甲烷-甲醇-水(15∶4∶0.2)為最佳展開劑。
圖1 不同展開系統(tǒng)的槲寄生藥材薄層色譜圖
2.4.2 點樣量的選擇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2、4、5、6、8、10μL,點于同一薄層板上,放入“2.4.1”項選擇的展開劑中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顯示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含量較低,如果點樣量不足,斑點不夠清晰。供試品的點樣量為10μL時,斑點清晰而且沒有擴散現象,因此把紫丁香苷對照品的點樣量為定為2μL,槲寄生藥材供試品的點樣量定為10μL。
2.4.3 溫度考察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和供試品溶液10μL,點于同一薄層板上,于10℃、室溫和30℃下(先將層析缸和展開劑提前1小時放入實驗溫度下),以“2.4.1”項選擇的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均無擴散現象,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顯示3種溫度下,斑點數目基本相同,R F值分別為0.4、0.5、0.5??梢娫?0~30℃范圍內,槲寄生藥材的紫丁香苷薄層鑒別重現性較好[4-6]。
2.4.4 濕度考察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和供試品溶液10μL,點于同一薄層板上,分別在室內環(huán)境(R H25%)、相對濕度47%和65%的條件下(先將層析缸和展開劑提前1小時放入實驗濕度下,展開劑要提前30分鐘倒入層析缸預飽和),以“2.4.1”項選擇的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顯示3種不同濕度下,斑點數目和基本相同,在相對濕度65%的環(huán)境下,雖然斑點稍有擴散現象,但并不影響結果的判斷。3種不同相對濕度的R F值基本相同。可見在相對濕度25%~65%的范圍內,濕度對槲寄生藥材的紫丁香暗薄層鑒別影響較小。
2.4.5 不同薄層板的考察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和供試品溶液10μL,點于不同薄層板上,以“2.4.1”項選擇的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見圖。結果顯示默克預制G板效果最為理想,但薄層板對槲寄生藥材的紫丁香苷薄層鑒別影響不大,重現性較好,見圖2。
圖2 不同薄層板的槲寄生藥材薄層色譜圖
2.5 槲寄生藥材中的紫丁香苷薄層鑒別系統(tǒng)驗證
2.5.1 槲寄生藥材收集 藥材編號見表1。
表1 槲寄生藥材來源
2.5.2 系統(tǒng)驗證 分別按照“2.1”項和“2.2”項確定的方法制備紫丁香苷對照品溶液和9個批次的槲寄生藥材供試品溶液,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2μL和供試品溶液10μL,點于默克預制板G板上,以“2.4.1”項選擇的展開劑取出,晾干,噴10%硫酸乙醇溶液顯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至可見光下檢視,結果見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紫丁香苷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見圖3。
圖3 槲寄生藥材薄層系統(tǒng)驗證色譜圖
在槲寄生藥材的紫丁香苷薄層鑒別試驗中,以紫丁香苷為對照品,選擇以水加熱回流,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為1.5 cm,柱高為15 cm)處理槲寄生供試品藥材,采用三氯甲烷-甲醇-水(15∶4∶0.2)為展開劑,以10%硫酸乙醇溶液為顯色劑。結果斑點清晰,分離效果較好。
在確定展開條件后,對不同點樣量、不同溫度,不同濕度,不同薄層板進行考察,并對3個不同產地共8個批次的槲寄生藥材進行薄層鑒別,結果表明,本文使用的薄層鑒別方法結果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重現性。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2010:附錄ⅥB.
[2] 王文永,趙仕丞,劉東新.山海螺的薄層鑒別及紫丁香苷的含量測定[J].中藥材,2011,34(5):702-704.
[3] 黃劍林,周秦,馬潤梅.薄層法對比兩種顏色槲寄生的成分[J].陜西中藥,2006,27(10):1286-1288.
[4] 馮彥琳,李美萍,李俊,等.薄層色譜掃描法測定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6,26(6):853-854.
[5] 任一杰,張華,張喜民,等.復方金銀花滴丸質量標準的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6):16-17.
[6] 張幸福,駱桂法,周燕雪.抱莖獐牙菜的生藥學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7):41-43.
Study on TLC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Syringin in HuJiSheng
PAN Jinglan
Guangzhou BaiYunShan XingQun Pharmaceutical Co.Ltd.,Guangzhou 510000,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TLCmethod for identifying HuJiSheng(Herba Visci)by taking syringin as the reference substance.Methods:According to themethods recorded inⅣB of appendix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syringinwas carried out to be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to identify eightbatches of HuJiSheng from three producing areas by TLCmethods.In order to screen the best condition for identifying syringin in HuJiSheng by TLC methods,the influence for TLC identif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extractionmethods,developing systems,sampling amount,thin-layer plate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Results:The purple spots of test substance and reference substance appeared in the same position w ith syring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chloroform-methanol-water(15∶4∶0.2)as developing solventand 10%alcoholic s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as chromogenic reagent.Conclusion:Themethod,which is feasible,highly specific and reproducible,can be used to identify Hu-JiSheng.
HuJiSheng;TLC;syringin
R284.1
A
1004-6852(2015)04-0030-03
2014-03-10
潘靜嵐(1982—),女,中藥工程師。研究方向:中藥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