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棟
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
付振棟
目的 分析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36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18例)和對照組(18例), 觀察組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 對照組采取普通鋼板固定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9%, 對照組為55.6%,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鎖定鋼板內固定在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方面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以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幫助骨折及早愈合, 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快, 患者負重時間短, 是目前臨床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最佳方法。
鎖定鋼板;復雜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效果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常見的膝關節(jié)內創(chuàng)傷性骨折,指脛骨內髁、雙髁骨折及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離的平臺骨折[1]。引起創(chuàng)傷的原因主要是膝關節(jié)受內(外)翻暴力或縱向壓縮暴力所致, 創(chuàng)傷常伴有軟骨、韌帶、半月板及血管等部位的損傷, 患者傷后情況一般較為嚴重, 導致關節(jié)面坍塌、骨折端粉碎等, 治療難度較大, 術后并發(fā)癥較多, 若診斷及治療不當會導致膝關節(jié)畸形、正?;顒邮苡绊? 引起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 影響患者今后的正常生活[2]。因此, 給予正確的手術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幫助患者及早恢復膝關節(jié)正常功能。本院通過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取得滿意療效, 為進一步分析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優(yōu)缺點及注意事項, 本文將鎖定鋼板內固定及普通鋼板固定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36例, 均于入院后攝X線片檢查確診,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18例)和對照組(18例), 36例患者均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術后觀察組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 對照組采取普通鋼板固定治療。其中觀察組男12例, 女6例;年齡18~55歲, 平均年齡(33.4±7.7)歲;受傷原因:交通傷10例, 高處墜落傷5例, 砸傷3例;受傷部位:左膝11例, 右膝7例;受傷類型:閉合性骨折14例,開放性骨折4例;Schatzker骨折分型:Ⅴ型12例, Ⅵ型6例。對照組男13例, 女5例;年齡20~57歲, 平均年齡(34.7±7.5)歲;受傷原因:交通傷12例, 高處墜落傷4例, 砸傷2例;受傷部位:左膝12例, 右膝6例;受傷類型:閉合性骨折13例,開放性骨折5例;Schatzker骨折分型:Ⅴ型13例, Ⅵ型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原因、受傷部位、受傷類型及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基本處理, 包括消腫、止痛、患肢牽引、補液等。開放性損傷患者給予包扎止血, 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評估患者狀態(tài), 待情況穩(wěn)定后可進行手術。
1.2.2 觀察組采取鎖定鋼板內固定術 術前根據影像檢查資料確定損傷位置及程度, 初步確定鋼板放置位置。手術于全身麻醉下進行, 根據患者受傷部位及程度選擇入路, 一般采取膝前外側聯合內側, 若膝關節(jié)內損傷嚴重者可采取膝前正中切口, 長約7.5~9.8 cm, 暴露創(chuàng)傷關節(jié)面, 清除積血、碎骨片等, 注意保護骨膜, 尤其軟骨組織, 不要輕易觸碰軟骨組織。找出骨折復位的參照平面, 通過撬拔使分離或塌陷的骨折塊恢復平整, 若平臺骨有明顯缺損, 可取自體髂骨進行填塞, 在確保脛骨軸線正常的情況下, 用克氏針做臨時固定。通過C臂機下觀察關節(jié)面的平整度, 確定骨折復位滿意后,選取適當的鎖定鋼板進行內固定, 鋼板置入時要保證盡量貼近脛骨, 但不用壓緊, 保持好對平臺的支撐即可, 然后擰入自攻鎖定鋼釘。若患者半月板損傷嚴重, 可盡量給予修復,若無法修復可予以切除。術后在切口處用引流管負壓引流,縫合切口后進行加壓包扎。
1.2.3 對照組采取普通鋼板固定術 入院后至手術前的相關處理同觀察組一致。全身麻醉后采取膝關節(jié)內外側2個切口, 用撬拔等方法使關節(jié)面解剖復位, 確定復位效果滿意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 選擇合適的L形或T形鋼板放置于膝關節(jié)內外側, 按AO內固定方法進行固定。
1.2.4 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guī)處理, 給予抗生素和抗凝藥物靜脈滴注, 以預防感染及靜脈血栓形成。術后2 d拔出負壓引流管, 術后3 d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指導其進行適度被動活動, 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通過隨訪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進行記錄。
1.4 評分標準 參照美國HSS評分進行評定[3]。評定內容為膝關節(jié)活動度、疼痛程度、穩(wěn)定性、功能、機理、屈曲畸形、內外翻畸形等, 滿分100分, 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與分數成正比, 優(yōu):評分>85分;良:評分70~84分;中:評分60~69分;差:評分<60分。總有效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獲得6個月~1年隨訪。通過隨訪得出,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9%, 對照組為55.6%,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比較( x-±s, d)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效果對比(n, %)
根據Schatzker分類, 脛骨平臺骨折可分為Ⅰ、Ⅱ、Ⅲ、Ⅳ、Ⅴ、Ⅵ型, 其中Ⅳ、Ⅴ、Ⅵ型骨折為復雜骨折, 主要由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及重物砸傷等造成,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一般情況較為嚴重, 并伴有軟骨、韌帶及半月板的損傷及關節(jié)面坍塌等合并癥, 治療存在一定難度[4]。傳統(tǒng)的普通鋼板固定術對脛骨平臺骨折固定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 內固定物易松動, 存在骨折再次移位的風險, 且手術創(chuàng)傷大, 軟組織剝離大, 手術時間長, 骨折愈合時間慢,患者住院時間長。
鎖定鋼板是一種帶有螺紋孔的內固定材料, 具有獨特的鎖定機制, 內固定支架功能可支撐關節(jié)面, 保持膝關節(jié)的整體穩(wěn)定性[5]。通過導向器將螺釘經皮擰入鎖定, 不易造成脫落。鎖定鋼板具有良好的力學結構, 固定牢靠, 且手術過程中可以減少患者軟組織的剝離, 減少手術過程中對骨膜的損傷, 盡可能降低骨膜血運的破壞程度, 有助于患者術后的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手術中需要應用C型臂X線觀察復位情況是否滿意, 可以較好地檢查斷端對位及對線是否良好, 防止畸形的產生。
手術過程中, 需要注意半月板部分, 由于半月板起到維持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及幫助潤滑關節(jié)的作用, 手術中要盡可能對半月板進行修復而非將其切除, 要盡可能保證膝關節(jié)的完整性[6]。
另外, 術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在自身條件允許的前提下, 指導患者盡早進行適度的早期功能鍛煉可以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膝關節(jié)功能。
通過本次對本院18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觀察組), 并與采取普通鋼板固定治療的18例患者(對照組)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在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方面, 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梢? 鎖定鋼板內固定在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方面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幫助骨折及早愈合, 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快, 患者負重時間短, 是目前臨床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最佳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于吉文, 劉建, 何維棟, 等.根據CT掃描及三維重建改良脛骨平臺骨折的Schatzker分型.實用骨科雜志, 2011, 17(1):28-32.
[2] 樊飛, 王煜巍, 賈連軍, 等.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1, 32(33):7127-7128.
[3] 吳多慶.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23例療效研究.重慶醫(yī)學, 2011, 10(30):3092-3093.
[4] 韋仁杰, 韋壽繁, 盧長巍, 等.不同方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效果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1, 8(31):36.
[5] 朱浩.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65例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1(2):50-51.
[6] 陳曉勇, 鄧建龍.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09, 12(1):58.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locking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FU Zhen-dong.
Feicheng Mining Industry Central Hospital, Taian 271608,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cking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8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ocking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normal plate fixation for treatment.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ere made on hospital stay,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ete weight load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s,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ete weight load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9%,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5.6%.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remarkab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Locking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 ha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nd i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hospital stay and make fracture heal quickly.It provides rapid knee function recovery and short weight load time, and i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n present time.
Locking plates;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linical effec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05
2014-12-08]
271608 肥城礦業(yè)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