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巖
摘 要:經濟法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對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有較強的要求。文章探討了經濟法課程的特點,對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經濟法教學改革做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經濟法 教學研究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01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251-02
《經濟法》課程是財經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之一,具有經濟、管理與法律方面的交叉性的特點。作為開設專業(yè)有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金融與保險、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與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相銜接,為后續(xù)其他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學生通過經濟法課程的學習,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又學會用法律思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具有基礎和重要作用,使他們能夠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犯法,樹立良好法律意識,推進依法治國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經濟法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綜合性較強
經濟法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內容包括勞動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業(yè)法、合同法律制度等章節(jié),涉及民事訴訟法、行政法等法律內容和條款,涵蓋內容廣泛而且復雜。另外經濟法課程具有經濟、管理與法律方面的交叉性的特點。不僅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還涉及到法學等多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礎,對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有一定難度。
(二)教學內容更新快
隨著我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的修訂,經濟法課程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與之相適應的教材需要不斷修改和補充。
(三)經濟法理論抽象
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來講,沒有法律基礎做鋪墊,經濟法在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大量的相關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專業(yè)術語,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另外,對于具體經濟事實的認定和判斷,需要民法、勞動合同法相關內容,需要學生們熟知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還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法律基礎薄弱
商鞅曾經指出:“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睂W生們大多對于法律的描述是敬畏,而是沒有法律基礎,缺乏對基本法律專業(yè)術語的認識和理解?,F(xiàn)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比較淡薄,法律思維更是模糊不清的。由于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這就為經濟法的教學帶來了不少難度。但是,對于經濟法的學習所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如訴訟時效、法人財產權、股權轉讓等理論,需要同學們必須掌握和理解,加大了課程學習的難度,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我們在有限的課時內做出更充分的利用。
(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當前經濟法的教學基本以講授法為主,通過對法律概念、法律條文的講解,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雖然講授法是教學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它有明顯的不足。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學模式呈現(xiàn)“滿堂灌”,對于沒有法律基礎的學生來講,在課堂上學生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消化和吸引內容,更不要提理論聯(lián)系實際了。另外,學生比較機械地接受知識,容易造成經濟法課程興趣不高,不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自覺學習的習慣,課堂效果較差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得教學質量下降,不益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相差甚遠。
(三)實踐教學缺失
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就需要注重實踐教學。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開設經濟法課程的都是針對非法學的專業(yè),根本由于沒有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作為基礎,這對于開展經濟法的實踐教學比較困難。經濟法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實踐教學的缺失使得的法律知識難以鞏固和理解。財經類專業(yè)開設經濟法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法律實務能力,能夠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加以判斷,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現(xiàn)象的本質,解決問題。因此實踐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要。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比如,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一則司法解釋,明確職工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傷屬于工傷的情形。涉及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工傷保險條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guī)則、用人單位的責任以及相關勞動監(jiān)管部門的責任。讓同學們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真正明白什么是依法治國。
(四)教學具有時代性和挑戰(zhàn)性
隨著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媒體不斷地融入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依托于數(shù)字、互聯(lián)網和移動通信等新技術已經深入人心。如一些微信、博客、微博等各個門戶網站上,對信息傳播帶來了更本性的變化。“低頭一族”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不少學校和老師嘗試著各種辦法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目前大學生比以往有更多的機會感受和了解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這當然是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知識、開闊一定視野。但真假難辨的各種信息也充斥著他們,這會對他們的價值觀造成影響甚至帶來不良后果。另外,隨著普及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對教師知識的權威角色也是一種挑戰(zhàn)。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更不上時代的步伐。如何把一些學生所喜歡和熟悉的方式應用到我們教學中,這是我們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財經類專業(yè)經濟法教學改革探討
(一)從講授法向參與式的轉變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習。”可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去“學”,而不是教師“教”的過程。教學過程應該按照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教學原則來進行教學。根據當前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實現(xiàn)課堂從以教師為主導轉變到以學生為主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將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逐步轉變?yōu)橐詤⑴c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是將老師和學生平等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來,其核心思想是讓學生親自參與課堂,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案例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都是參與式教學方法之一,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合理利用教學相關設施
注重開發(fā)課內外教學資源實現(xiàn)學生學習無處不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不僅僅要依賴課堂內教學活動,更要充分借助網絡資源、新媒體和移動網絡技術,充實和完善教學中所需的各種資料和資源,使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網絡來開展課下輔助學習。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詳實案例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配合簡單明了的板書將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等新型教學手段和方法,將有關經濟法的最新知識、最新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通過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內容,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當代大學生具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時不喜歡舊事物,他們渴望新知識所帶來的愉悅和刺激,不愿一成不變。在網絡時代下,我們享受著信息和知識的迅速更新和傳遞,對于教師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挑戰(zhàn)不僅來自于對已有知識點更新和日積月累的經驗,更是來自于與現(xiàn)在網絡移動技術相關的其他虛擬世界的吸引力。如何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呢?首先,需要成為一個受學生愛戴、歡迎、靈活多變的當代大學教師。其次,隨時積累經驗,并把握當今社會中與經濟法有較強聯(lián)系的熱點,并應用到教學中去。再次,努力拓寬知識面成為“多面手”,學習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教師也是如此。最后,與學生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四)適度開展實踐教學
經濟法這門課程的特點不是去死記硬背相關的法律條款,而是要通過教師講解使得學生真正理解法律條款的制定和使用,重在理解,掌握知識關鍵是要融會貫通地學會應用。針對經濟法課程的特點,在具體實踐教學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努力做到應地制宜、應時制宜和應材施教。比如在公司法修訂中關于注冊資本限額登記條件中放寬了準入條件,除了對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另行規(guī)定外,取消了原有對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分別應達3萬元、10萬元、500萬元的限制。對于這一條款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去設立一個公司,在設立公司中就需要相關法律知識做鋪墊。學生還是很樂意擔任“股東、董事和監(jiān)事”等角色的,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法律學習熱情,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設計教學方案,在有條件和有機會的情況下,舉辦模擬法庭和經濟法知識競賽,參與審判的旁聽,了解相關的法律文件,如借款合同等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
“教無定法,重在選優(yōu)”,只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欲望,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這就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要不斷創(chuàng)新,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靈活運用,努力教有所受、點有所到、啟有所發(fā)、導有所悟。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經濟法基礎[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經濟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3] 陳弓,段曉軍,成永軍.經濟法[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
[4] 李書華.《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探討——引入參與式教學的思考.教育教學論壇,2014(1)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經濟管理系 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