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考
現(xiàn)代教學提出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動構建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構建,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新課改明確提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必須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放手,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自覺性,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物理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對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基礎之上,而學生對學科的喜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教師的關系。師生關系對立緊張,學生會不喜歡甚至排斥教師,很難會對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沒有興趣的學習會降低學生的教學參與度,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何談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愛教師,進而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轉移到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來,產(chǎn)生強烈的主觀學習意愿,這樣才能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一)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讓學生享有平等的學習權利
在以往,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教者,具有不可挑戰(zhàn)性性,而學生只是教學的附屬,在機械而被動地接收教師所傳遞的知識。師生關系對立,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就必須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的主體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與教師平等的地位與權利,以此來拉近師生距離,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二)教師要注重情感溝通,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互動交流
教學并不單純只是知識的互動,還包括著情感的溝通與心靈的互動。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沒有情感的教學枯燥無味,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與勞累。而積極的情感可以發(fā)揮正面效應,可以使整個教學處于和諧、融洽之中,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處于思維最活躍、狀態(tài)最集中、精神最亢奮狀態(tài),更能挖掘學生的潛能,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對教師、對教學的積極情感。
二、指導學生開展預習,形成自主學習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囵B(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預習。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可以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明確教學的主次,這樣在聽課時就可以針對自己的掌握情況靈活調整,以解決自己在預習所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預習,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習提綱,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得全體學生都可以針對提綱來展開有效的自主預習。學生的預習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設計預習提綱時我們也要體現(xiàn)一個漸進的過程。一開始要為學生設計詳細的提綱,讓學生根據(jù)提綱來展開預習。隨著學習的深入,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后,就可以對提綱進行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提綱這根“拐杖”,能夠自主地展開預習,從而真正地走上自主學習之路。
三、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背晒Φ慕虒W就是不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而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再現(xiàn)知識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就不再是機械的記憶層次,而是深層次的理解,這樣更加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地學會自主學習。
如在學習“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來探索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個問題給予了學生更大的思考與操作空間,學生的探究熱情高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了如下實驗:1.兩個大小一樣的金屬片與紙片從同一高度放下,金屬片先落到地面上。2.將紙片揉成很小的紙團再從同一高度放下,紙團先落到地面上。鮮明的實驗現(xiàn)象帶給了學生強烈的思維沖突,同時也將學生的探究熱情推向高潮。讓學生通過實驗,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從這三個問題為切入點來展開自主預習,從實驗現(xiàn)象中分析原因得出結論。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鉀Q問題只是對知識的運用,而發(fā)現(xiàn)問題則代表著學生的思維活動,不只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方法與技能。這也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要讓學生不迷信教師與教材,要勇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善于質疑,鼓勵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與思維,敢于發(fā)表不同于教材和教師的觀點與見解,敢于提出問題。
(一)讓學生充分思考
讓學生提出問題,并不是隨意提問,也不是局限于簡單的問題,而是要代表著學生思維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要讓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能夠將教材與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
(二)合理對待學生的提問
一開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大多是簡單的、沒有深度的問題,此時我們不能簡單否定,而是要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的表揚;同時又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作用,將學生的認知引向深處,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能夠深入事物的本質,這樣才能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提出更多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來。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短期就可以見成效的,這需要廣大教師要有細心、耐心與恒心,要對學生充滿期待,對教學滿懷激情,對教學進行全面改革,為學生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在探究中掌握學習方法,勇于提出問題,這樣才能逐漸增強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