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從《女誡》到女紅:
時代的標準就是母親的標準
古代的道德標準是統(tǒng)一而一致
的。男人為仕為官、立功立言;女人謹
守婦德,傳宗接代。這個漫長的時期
里,母親教子是有清晰主線的。時代的
標準就是母親的標準。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母親教育故事
莫過于孟子。為了更好的環(huán)境,讓孟子
潛心向?qū)W,孟母曾經(jīng)三遷住址,給兒子提
供最佳的求學環(huán)境。勤學和精忠是封建
社會中母親教育的主流語境,岳飛的母
親在其背上刺字“精忠報國”。
對女性教育,古代母親則又采取了
另一個標準。唐代著名的長孫皇后為
隋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女,其家庭教育
基調(diào)為“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性
情仁孝?!?/p>
班超《女誡》“婦德不必才明絕異
也”,雖包含了對女子才能的輕視,但也
突出了婦德并未一概反對婦女成才?!都t
樓夢》中老祖宗規(guī)勸大觀園的姑娘們,
“莫讓讀書壞了心性?!钡滦?、貞操是女人
的第一要務,賈母再寵愛林黛玉也是不
許她“報了混亂心思”的。直到女兒成親
前夜,父母以“嫁妝畫”置嫁妝中,母即
以示女,啟以夫妻之道。
母親教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
藝傳承,那就是女紅。由于女紅技巧從
過去到現(xiàn)在,一般都是由母女或婆媳世
代傳襲而來,因此,又稱之為“母親的藝
術”。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是,女紅之“紅”
字讀gong,這是因為舊時社會對女性
的評判,都以“德、言、容、工”來作為標
準進行衡量的,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
計。
女紅是一種母親藝術,也是一種維
生的技藝。秦韜玉的《貧女》吟道:“蓬
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
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
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p>
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頗具代表性,它從另外一個
角度揭示出,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
中,女紅既是女人一生最大的快樂,同
時也是女人一世最重的負擔:要么具體
到一家老小的穿衣戴帽,要么用它來換
取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
一個家族的文化能力取決于
女人
一個家族的文化能力也往往由女
人來啟發(fā),這種文化能力決定了家族的
品質(zhì)。知名學者杜維明認為,傳統(tǒng)中國
的社會成員,其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常常在
于家庭,而在家庭里面做出突出貢獻
的,常常是母親。
在中國古代士人家庭中,父親因家
族責任而赴京應試、外出為官、游幕、教
書等,父親在子女教育中會處在經(jīng)常缺
席的狀態(tài),母親實際上承擔了重要的作
用。
很多女性有能力承擔起啟蒙教育
的任務。國外學者曾統(tǒng)計光緒年間清
朝女性的識字率為2%-10%,而較高
層次的文學女性,曾有著作傳世者,便
有四千余人。
詩詞大家葉嘉瑩出身書香門第,她
的母親和姨母也受過良好的舊式教育,
而且都在外面教書。她們常常教葉嘉
瑩背誦經(jīng)典。在這樣的家學氛圍下,葉
嘉瑩的詩詞功底日漸扎實。如今人們
聽葉嘉瑩講課,往往覺得她的吟誦最具
特色。殊不知,當今年輕人很難掌握的
平仄聲律,她從幼時便已熟知。
與東方不同,西方女性的閱讀史則
顯得更加生動活潑,甚至是香艷。女人
讀書的畫面,最早出現(xiàn)在西莫內(nèi)·馬丁
尼1333 年所繪的《天使與圣母領報》
中,在華麗的意大利哥特風繪畫里,瑪
利亞手中的書和身上的藍袍一樣都是
象征物,象征著一種信仰——瑪利亞明
白,她與她兒子的一生事件已經(jīng)在諸經(jīng)
書中有所預言,她就是“智慧”的母親,
教化他人的心靈。
這幅活色生香的畫面在西方藝術
史中其實經(jīng)常見到,在弗雷德里?!ずR?/p>
里?!じジ?808 年的畫中,抹大拿的瑪
利亞便半身赤裸,只與一冊書相伴。美
麗的形象,不輸只穿香水入睡的女明星。
女人對讀書似乎總是熱情更高,至
少更高調(diào)。你經(jīng)??吹街T如“秦皇島啟
動女性閱讀活動”、“調(diào)查顯示杭州女性
比男性更愛看書”、“華盛頓女人酷愛讀
書怕被淘汰”這樣的新聞,手握書卷,甚
至被認為是與撒嬌并列的性感情態(tài)。
2012 年春夏之交,紐約的公園和廣場
多了一群“養(yǎng)眼”的女讀者。這個由女大學
生組成的“戶外女生半裸通俗小說鑒賞協(xié)
會”,專在城市的公共場合“性感閱讀”,誓
要把公開酥胸全露變成不用害羞的事。
每個家族都有一個老奶奶
女人比男人更能承受苦難,所以,馬爾
克斯說,“更不幸的是,他是個男人,比她更
為脆弱?!?/p>
她們平靜地承受生活的苦難,用與生
俱來的生存經(jīng)驗,幫助家族度過一個又一個
的難關。在過去的中國,她們往往沒有一個
正式的名稱,張王氏,丁王氏……這些墓碑
一樣生硬的名字背后,濃縮著一生的苦難和
光芒。她們身上那些似乎是超時代的勤勞、
純樸、善良的天性,以及克己、勤儉、奉獻、默
默無聞的普世精神,使之成為傳統(tǒng)價值最堅
固的堡壘和最完美的形象代言人。
這些普世精神是一種生存教育,在這個
層面上,東西共通。在種族隔閡還相當嚴重
的年代,黑人女作家瑪雅·安吉洛成為了舊金
山第一個女售票員,生命最終突破牢籠,放聲
歌唱。而為這一切鋪墊了明亮色調(diào)和溫暖底
色的是瑪雅口中的“阿媽”,實際上是她的奶
奶?,斞诺哪棠淌且晃皇茏鹬氐睦先?。她開
一家小雜貨鋪,自力更生,養(yǎng)活身體殘疾的兒
子,安然度過家族中的每一次不幸。
瑪雅在成名后一直擔任維克森林大學
美國研究專業(yè)的雷諾茲講席教授,這個職業(yè)
選擇也源于她的奶奶。她很喜歡當老師,因
為小的時候,她的“阿媽”就對她說:“阿媽并
不在乎別人怎么評價你。阿媽知道,你和上
帝都預備好了,你會成為一名教師?!?/p>
在冬吳相對論的《家族接班人》一期
中,曾經(jīng)提到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族中白
發(fā)蒼蒼的老奶奶,是這個家族中正能量的
放大器,負能量的吸收器。老奶奶對整個
家族起到了安定的作用,再叛逆的人到了
她這里也會從內(nèi)心中真正表達一份尊重。
馬爾克斯一生都對女人充滿了敬畏,
這種敬畏的情緒便源于他的祖母。他的祖
母是他心目中最典型的女性,永遠像一顆
太陽一樣照顧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為他們
打點一切,她是家族的核心。
馬爾克斯自覺地認為女人才是生活里
的中心,“我總覺得,我生命中總有一個女
人,親手將我從現(xiàn)實的黑暗里解救出來,因
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黑夜,在幽暗中,女人
的方向感會更敏感準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