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
一、課例研究的概念
課例是一個課堂教學改進的實例,是對教學改進過程中的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即“講述教學研究的故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課例進行研究,研究一堂課如何改進,而且這個改進過程對于我們改進一類課有所啟發(fā),是傳統(tǒng)教研活動的精致化研究。
課例與課例研究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指最后產生的成果,形式是一個“課例”,后者把形成這個成果的過程稱為“課例研究”;前者是靜態(tài)的結果表達,后者是一個研究的動態(tài)過程。
二、課例研究的意義
(一)重視積累,增加實踐智慧
美國學者舒爾曼指出,教師專業(yè)知識應該由三類知識構成:一是原理規(guī)則的知識;二是專業(yè)的案例知識;三是運用原理規(guī)則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識。教育案例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階梯。
(二)發(fā)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師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目標是追求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改善和提升實際的教學行為和能力。教師的科研過程是解決特定教育問題,分享實際教育經驗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進而調整或改進工作的過程。各行業(yè)多年的實踐發(fā)現,案例是用以表達這種過程的好形式。
三、課例研究的途徑
(一)研究主題的確定
對課例的劃分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以下的劃分是根據課例對教師專業(yè)水平提升的作用來區(qū)分的,它們之間并沒有邏輯上的嚴格并列關系,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據側重面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而言。
1.問題式主題
這類課例主要來自教師教學一線課堂教學實踐中所產生的問題,主題往往就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它關注到了理論與實踐關系,但偏重于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課例設法找到理論來解釋并協助解決實踐問題,以問題的形式喚起教師的深刻反思以及隨后的反省行動,問題通常是開放型的,沒有相對統(tǒng)一的共識。
2.方向式主題
這類課例價值較高。課例反映新的教學思想、理論視點等,也包括課例研究中對學科內容產生的新發(fā)現,獲得的新知識。這類課例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3.經驗式主題
這類課例主要來自教師利用自己教學經驗,形成的一個新的教學設計及其隨后的教學改進過程。整個課例敘述較多,教師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因此,受到大家喜歡。
(二)研究伙伴的確立
在課例研究中,研究伙伴的確立不容忽視。語文教師,因為學科本身限制,思維常常較感性,教學策略也常常受教學內容所限制,不大膽,不開放,甚至效果甚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做課例研究的時候,除了語文一線教師和各個層面的語文專家之外,一定還要想辦法整合各學科教師,加入理性學科、開放性學科的學科教師,比如數學、科學、品德、綜合實踐。學科視野打開了,語文學科本身才能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大膽開放有效向前。
(三)研究流程的設置
在課例研究中,研究流程的規(guī)劃與設置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規(guī)劃了課例研究的藍圖,不僅提示研究者提前做什么,還給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目標。其流程設置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則是教案設計與修改的次數,至少3~5次。教案的設計是整個課例研究的基石,必須整合所有研究者的經驗與觀察反復修訂才能得以有效實施。
(四)研究工具的開發(fā)
在課例研究中,研究工具的開發(fā)需積極開拓。特別是課堂觀察表的制訂,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實效性,要細致入微,又不要紛繁復雜。簡單易操作的同時,還要易于統(tǒng)計出數據。所以在做課例研究的時候,一定要舍得花時間積極開發(fā)研究工具,這樣才能積極推進課例研究,更好地調動課例研究成員的積極性,提高課例研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