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峰
主要針對中職生身上存在的人際交往失范行為進行分析,并結合自己多年班級管理的經驗,給出一些個人的建議和策略。
中職生失范行為人際交往案例解析對策研究一、失范行為概述
“失范”(anomie)是由法國社會學家E·涂爾干最早提出的,其字面意思是“缺少規(guī)范”,所指的主要是個人的欲望和行為的調節(jié)缺少規(guī)范、制度化差而喪失整合的混亂無序的社會狀態(tài)。
學校教育中,教育規(guī)范是制約和控制學校成員個人行為合理性的重要途徑,凡是與教育規(guī)范不相一致、不協(xié)調甚至是沖突的行為,都是失范行為。學校失范行為的類型包括目的型失范行為(如盜竊、搶劫、詐騙等)、價值取向型失范行為(如逃學、不誠實行為等)、情感型失范行為(如未成年人殺人、為滿足虛榮心而打架斗毆等行為)、傳統(tǒng)型失范行為(如學生講哥們義氣)等。多數的失范行為是顯而易見的,家庭、學校、社會都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也還有一些失范行為,如人際交往淡漠,人際溝通不暢,對家庭對社會可能暫時沒有什么大的危害,但對學生本人來講卻是很大的障礙,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并且這樣的學生比例逐年增多。
二、人際交往失范行為案例解析
案例一:XX男同學辦事認真負責,學習成績很好,動手能力強,能很好的完成老師教給的任務,被老師任命為班長,卻不能很的好處理同學關系,總是表現(xiàn)的過分強硬,易怒,愛動手,有時揚言“不服練練”,使全班同學對其敬而遠之,最后無法繼續(xù)擔任班長。
背景介紹:該生有一個健全的家庭,家里還有個姐姐,家里比較嬌寵,中學時期曾因打架住院,父親對其管教及其嚴格,母親脾氣較急,說話語速極快,從小到大從沒因任何事向任何人道過歉。
解析:該生自身優(yōu)點很多,積極上進,頭腦靈活,但是在和人相處時不能做到換位思考,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合理措辭,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更不會主動認錯,屬于“唯我獨尊”型的。允許自己跟別人開玩笑,不允許別人跟他開玩笑,不允許任何人有在他看來是“冒犯”的言行舉止,尤其是對待同齡人,面對老師時,他還是能做到有所收斂。針對其問題,結合實際發(fā)生的情況,進行過幾次談話后,能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有所進步。
案例二:XX女同學長相清秀,身材略胖,愛笑,還有好看的酒窩,起初給人較內向的感覺,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一般的內向,別人跟她說話她總是笑而不語,一學期兩學期都是這樣,不因熟悉程度增加而有所改變,導致班里男生故意跟她開玩笑,就為了能打破她的沉默。
背景介紹:該生父親身材矮小,不足一米五,母親常年養(yǎng)病在家,家里條件雖然不錯,但父親和母親經常吵架,有些對外的事需要親戚幫忙出面,并且親戚眼中,父母眼中,該生很愛撒謊,以至于身體不舒服都得老師跟父母說,父母才相信。
解析:孩子有嚴重的自卑,因為父親矮小,父母不和,父母對自己不信任,她的家庭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精神負擔,曾出現(xiàn)過幻聽,并且莫名的頭暈,而且時有發(fā)生,后來經過心理老師的點撥,家庭的訪談,孩子終于認識到問題原來在父母身上,知道這一點后,孩子如釋重負,開朗了許多,還參加了演講比賽。
案例三:XX女同學身材高大,但動作笨拙,時常眉頭緊鎖,穿衣打扮沒有生氣,別人說的玩笑話全都當真,不懂拒絕也不敢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只有在文字中才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她。
背景介紹:該生家庭是重組家庭,重組后有個大她十歲的姐姐,姐姐并不相讓,而是處處頤指氣使,指使她洗衣干活,發(fā)生爭執(zhí)時母親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是后娘,總是委曲求全的指責她,而慣著姐姐的壞習慣,她有時候會問:“媽媽,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呀?”關于重組家庭,因發(fā)生在其四歲,至今,她仍不知情。
解析:該生單純善良,心性發(fā)育晚于同齡人,與其高大的身形極不相符,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懂如何拒絕,不懂得愛自己,見了老師不敢問好,這些個性都跟她生活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她也有很多的疑惑,但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學校只能是教會她在善良的基礎上也要學會愛自己,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一點。
三、對策研究
諸多案例表明,中職生發(fā)生人際交往不適,發(fā)生這一類情感型失范行為幾乎都與其家庭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或錯位密不可分。加之社會發(fā)展太快,中職生面對的社會環(huán)境也越來越復雜,適應性也就越來越差。9年義務教育中又沒有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自我教育缺乏,認識片面,自律性差,更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諸多的因素都會使孩子們得不到相應的情感教育,必然會造成一些問題。為此,在學校教育這個層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重視家訪和家長會,利用現(xiàn)代化通訊手段和家長及時溝通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是最主要的生態(tài)構成。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助力,壞的家庭環(huán)境則是孩子的阻力。學生在來到我們中職院校時,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已經是不可選擇的了。我們能做的是及時了解其家庭背景,取得家長的信任,跟家長及時交換意見,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指出家庭中存在的某些問題,致力于幫助孩子重建一個更有利的環(huán)境。
2.強化和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班主任隊伍,及時發(fā)現(xiàn)、矯正和幫助學生走出迷霧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和學生相處最多的,學生在校的一切事務均由班主任來負責。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和班主任的教育藝術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班主任不僅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更應積極主動關心每一個學生,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每一片心田,像園丁一樣及時扶正每一株樹苗,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老師的良好愿望,但是老師也是需要培訓和學習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識構成,需要足夠的閱歷。具體的方法可以是班主任經驗交流會、班主任外出培訓、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等等,學校要做出相應的激勵和支持,引導老師們自我成長。
3.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觀察,自助互助
多數中職院校已經開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對多的課堂講授既缺乏針對性,又缺少自主性。還應有心理咨詢室,給學生求助提供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和場所,并有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同時還可以定期觀看一些心理成長的電影,聽一些講座,舉辦一個沙龍,或問卷調查,形成一個氛圍,引導大家去關注自己,去認識自己,去提升自己。
4.提倡學生自我教育,多讀書,多實踐,多自省,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溝通交流
解鈴還須系鈴人,學生自己的問題終歸只有他自己能解決。學生正處于迷茫期,需要老師的點撥,但老師的精力有時又達不到,學校應該想方設法提供一些機會或引導學生去探索,去遭遇,去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然后去解決,去溝通,最終獲得成長。
當然,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能夠做得更好一些,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和諧,展現(xiàn)給孩子們更多正能量的東西,我們的學校教育將會更加順暢!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