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昌
近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對于寫字教學重視不夠,研究也不夠。比如,一般的教研上,看不到教師對寫字的指導和學生的寫字練習,似乎只有讓大家看分析課才能體現(xiàn)教學水平。
小學生學習好漢字是識字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學生寫字的起步在低年級,基礎(chǔ)也在低年級,所以在這方面,低年級的語文教師負有特別重要的責任。
低年級的寫字教學,我認為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保證學生寫字練習的時間
一篇短短的課文,有的教師往往要分析1~2節(jié)課,左一個“啟發(fā)”,右一個“探究”,滿堂講、滿堂問,把學生寫字的時間擠到課外校外,這樣學生的寫字質(zhì)量怎么可能提高呢?
小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經(jīng)過刻苦的、反復(fù)的以至于艱苦的練習。寫字又是和識字結(jié)合在一起的,備課時教者要從思想上重視寫字,在安排教學過程、分配教學時間的時候,一定要把學生寫字的時間安排進去,保證學生有寫字的時間,而不要讓無邊無際的分析、提問把學生必要的書寫訓練時間給擠掉。
二、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
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要使低年級小朋友寫好漢字,教給他們書寫的方法是第一要做到的,使之能舉一反三,最后自己獨立地寫好漢字,這方法包括觀察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和運筆的方法。
低年級的課本,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我們就要借助田字格幫學生寫好字,要教會學生觀察田字格中漢字的結(jié)構(gòu),明確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準確的位置及相互關(guān)系,認識清楚了,寫字時才能有目的地下筆。這項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老師要根據(jù)字形的難點,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學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握好字形,最終能離開田字格寫好字。
有些老師要求學生丟開課本看老師在黑板上一個一個寫范字,而他們一般又不大注意自己的基本功,這樣做,用心是好的,但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觀察字形的能力,不注意教給學生寫字的方
法,最終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認真批改,嚴格要求
老師批改作業(yè),對學生來講,可起到指明學習方向,增強學習信心,促進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老師對低年級學生寫字作業(yè)的批改,一是看字形是否正確,二是看認真與否,好壞的程度怎樣,然后給他一個分數(shù)。而學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業(yè)本,只是看一看得了多少分,是否要訂正,就不管了。我認為,停留在這樣的標準上是不夠的。老師批改低年級學生的寫字作業(yè)本,應(yīng)該像批改高年級的大字作業(yè)本一樣,除了看其書寫正確、認真的程度之外,還應(yīng)對每個字進行批改。哪一個字像課本中田字格的范字,就給它畫上紅圈。寫得不好的字(如筆畫不規(guī)范、間架結(jié)構(gòu)的配合不均勻、大小不合適等)要給劃出來,讓學生重新照著田字格寫。有時老師還給寫范字,用這種方法來鼓勵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作業(yè)本發(fā)給學生后,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寫的字再跟課本上田字格中的范字進行比較,這樣反復(fù)地觀察、分析和比較,認真寫字的態(tài)度養(yǎng)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就培養(yǎng)起來了,學生定能寫出一手合乎要求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