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閱讀與習作始終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讀寫結合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且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讀是吸收,寫是傾吐,讀影響和制約著寫,寫又反過來促進了讀,所以在課堂中,不但要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更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潛心默讀、圈圈寫寫進行寫作訓練,讓寫作走進課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從讀學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尋找讀寫結合點,以讀寫結合為突破口,拓展讀寫結合的形式,豐富讀寫結合的內容,拓寬學生讀寫的途徑。
關鍵詞:讀寫結合點? 快樂習作
【分類號】G623.2
一、精彩篇章的仿寫
葉老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例子就有概括性和隱含的規(guī)律性,是學生學習的好范文。語言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課文,可以學習體裁的選取、觀察的方法、段落結構、遣詞造句、特別是有一些典型句式,很值得我們指導學生去仿寫,從而習得作者的寫作方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艷麗的彩圖、優(yōu)美的語言、活潑的筆調,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文章中最具特色的是運用對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描寫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特點,而且先概括后具體寫,這是多么好的段句,課堂上,我抓準了這一仿寫的機會,先讓學生思考哪種事物也有幾個特征?可以是大樹、食品、晚霞、也可是商品、動物,然后再仿照課文這兩段的寫法把它的特點寫下來,通過這么一點撥,孩子們仿寫的內容豐富了,寫得也比較精彩。有個孩子就寫了教室“我們的教室真靜啊,靜的只聽見同學們寫字的沙沙聲;我們的教室真凈啊,干凈的你看不到一塊紙屑;我們的教室真美啊,窗臺上的鮮花爭奇斗艷,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边€有個孩子寫到“木蘭圍場的山真高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從山腳向上看,直插入云霄;木蘭圍場的山真奇啊,象錐子,像元寶,象窟窿,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木蘭圍場的山真美啊,蒼翠的青松,半綠半黃的樺樹林,火紅的楓葉林,各種黃色的落葉林,層林盡染,好一幅艷麗的水彩畫!這樣仿寫的內容,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自然地掌握了課文中經典的寫法,久而久之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二、讀文有感的抒發(fā)
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文本也融入豐富的心里感受和情緒體驗。有些文章的內容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學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間包含的思想感情,他們的心里一定有一些話要說,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筆寫一寫,讓他們把心中的情感釋放出來。例如《生命 生命》一課,通過學習,學生對杏林子本人有了認識,更被她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所感動。學生寫到:“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睆倪@句話我聯想到那些失業(yè)人士,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走進這個社會,而自行了斷,一死了之。我想對他們說:“你們不能不愛惜生命,應該愛惜生命。敗了,也應該自己站起來,應該充實自己,重新走入這個社會才對。”、 “以前,我看見一只小螞蟻都要把這條小生命弄死?,F在,每當我發(fā)現有一只螞蟻在咬我,想弄死它的時候,就想起它畢竟也是一條小生命??!我打消了這個念頭,輕輕把它放到地上,讓它回到自己的家?!薄ⅰ?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放棄生命,我應該珍惜生命,我必須對自己負責,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就這樣,孩子們寫出了他們所想、所思。不難發(fā)現,通過這樣的讀寫結合,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已經不止停留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上了。加速了內化與外化的交融,讓學生由此及彼,有感而發(fā),獲得對生命的感悟。
三、拓展文本的補白或繼寫
有些課文的結尾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給學生留下無限想像的空間。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啟發(fā)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還要讓學生延伸情節(jié),補充結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寫話水平的作用。有的文章有些事件沒有寫清楚,《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一課,書中就沒有寫葉老與肖復興的談話,我讓學生充分閱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了解體會葉圣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激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葉老先生會和肖復興談的很融洽,他們談了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根據已知的內容,展開他們想象的雙翅,使葉老的形象更豐富、親切。還可以是文章的續(xù)寫、改寫、縮寫、擴寫等。這樣既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又放飛了學生的心靈體驗,讓學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實踐中自由流淌。
總之,找準讀寫結合點不僅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為學生在讀與寫之間架設一道“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