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
“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泵绹虒W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是這樣認為的。然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提問“你們想不想?。俊薄捌敛黄涟??”“可不可以?。俊钡冗@些無效的提問。我們都知道,提問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智慧的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反饋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教師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預期的教學效果。
那么,在美術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是發(fā)散的,有些藝術觀點是開放性的,不存在標準答案。這樣,問題的預設與生成更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智慧,把握好提問的節(jié)奏與進程。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問要有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美術課堂提問力求有效性的同時而富有趣味性。例如,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冊《圓的世界》一課,在開始的課堂導入中,一些教師精心設計好的提問是:“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笥?,它是誰呀?”(課件出示圖形)學生回答會根據提示立刻反映出答案:“圓形?!苯又處煏ぐl(fā)學生的興趣問道:“可別小看它哦,它可會七十二變哦,不信你看,圓形變呀變,變成了太陽、扇子、氣球、小朋友的臉。小朋友們來想一想:圓形還會變什么?”學生會立刻思維散發(fā),搶著回答:“圓形會變抱枕、彩蛋、甲蟲……”像這種循序漸進地啟發(fā)式地引導,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而且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對圖像的豐富聯想。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
教學是有目的性的,教師想要達到教學的目的性及良好的效果就要解決重難點,所以問題的設計更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先易后難,先點后面。這樣,學生在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得到了嚴格的思維訓練。例如,一位美術教研員在《不期而至》這一課中,先是問:“同學們,畫面中你看到了幾個人?他們分別是什么動作?”很顯然,這是很好回答的,并且使學生產生疑問:“這些動作又是什么意思呢?”這也正是這位教師接下來的提問,緊接著教師又把提問轉到人物的表情上來,讓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來理解各個人物的心理特點。層層遞進地提問使得學生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解決了“不期而至”給人帶來的種種情感上的變化直至動作的變化。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問要留有余地,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
所謂的提問要留有余地就是主要在時間上要適當,還有問題的答案的標準性。比如,一個問題一經提出后,不要求學生立刻舉手回答,而是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真正地思考后能夠用適當的詞語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再比如,有的問題在設計上非常好,但在實施時時間不充足,就沒收到預設的效果,白白浪費一個好的問題。例如,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三年級上冊《生活中的冷色》一課中,一位美術教師設計的問題是:“色輪上我們如何區(qū)分冷色與暖色?冷色和暖色各自都有什么特點?可以在表現寒冷的作品中使用暖色嗎?”學生經過一定的時間思考,本來應該可以回答的。但是這位美術教師自己已經迫不及待地說出答案,導致學生沒有得到充分地思考,使他們的思維或處于滯留狀態(tài)或處于直接接受知識狀態(tài),無論如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好奇心,降低其探索性,最終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可見,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問的智慧是值得更多的專業(yè)人士以及美術愛好者去不斷追尋和探索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