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家訓(xùn)與門風(fēng)

        2015-05-30 10:48:04彭林
        書城 2015年11期

        彭林

        大家知道,近一百年來,最讓我們中國人感到糾結(jié)的一個問題是“文化選擇”。我們究竟是跟著西歐走,還是跟著東歐走?由于這樣一個思維,使得我們不是全盤西化,就是全盤蘇化,我們五千年的本位文化始終沒有自己的地位。近兩年,中央明確地提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它當(dāng)作土壤、源泉來對待。這樣,我們就找到了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那么,傳統(tǒng)文化為我們當(dāng)今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哪些資源和有益的思路呢?今天我要講的“家訓(xùn)與門風(fēng)”這個話題,就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文明體系,梁啟超早就指出來了,兩者各有優(yōu)長,應(yīng)該互相尊重、互相學(xué)習(xí)。人類文明是多元的,做好自己,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文化個性,就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西方是宗教文明,我們到歐洲去旅游可以發(fā)現(xiàn),每座城市最好的建筑都是教堂,有的國家能夠用幾個世紀(jì)的時間來建一座教堂,宗教的地位有多高,不難想見。在宗教文化里面,人人都是上帝的兒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所以,西方人對于家庭的觀念不像我們中國人這么濃厚。外國人學(xué)漢語,一聽到“伯伯”“大叔”“二舅”頭都是暈的,他們沒有這么復(fù)雜的稱謂系統(tǒng)。中國文化不一樣,我們是爹媽生的,我們和高祖、曾祖、祖、父等組成血緣家庭,構(gòu)成了我們的家族。家庭是我們社會的細(xì)胞,所以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是最重的。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話:“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昂阊浴保褪墙?jīng)常說的話;“天下國家”,是指天下、國、家三個層次。人們常說要“治國平天下”,要想平定天下,要從“國”做起,魯國、晉國、楚國、吳國……“國”不安定,這“天下”怎么能安定呢?國要安定,根本在家。孟子這里說的這個“家”,跟我們今天說的“家”不太一樣。那個時候,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大夫有家。后來,這個“家”的概念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一般是指小家庭。要把家治好,就要每個人自身先做好。

        人是高等動物,是萬物的靈長。但東西方文化對于人的理解大有分歧。西方文化里面,人心是惡的,這種惡出于本性,不學(xué)就有,不教而能,被稱為“原罪”,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人總想做壞事,一分鐘也不消停。你的靈魂要是得不到控制,得不到管束,你就會成為無惡不作的惡魔,要被打入地獄,永世不得翻身。中國文化相反,人一生下來就決定了他跟其他物種存在本質(zhì)的區(qū)別。人可以接受教育,能夠成為君子,甚至成圣成賢;而禽獸做不到。用佛教的說法,就是人都有善根。人的“質(zhì)”優(yōu)于其它物種,但是如果不教育,同樣不能成才。好比一塊玉料,不修為,不加工,終究不過是一塊料石而已,不能成為藝術(shù)品。所以我國第一部談教育理論的經(jīng)典《禮記·學(xué)記》中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育為先?!比酥挥型ㄟ^讀書、學(xué)習(xí),才會懂得道。

        今天,中國教育的規(guī)模、體量,已是全世界第一。建國以后,我們教育經(jīng)費遞增的幅度很大,政府對大、中、小學(xué)給予了龐大的經(jīng)費投入。在每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投入更是不惜成本。遺憾的是,投入與產(chǎn)出不成比例,我們并沒有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錢學(xué)森先生曾經(jīng)發(fā)問,我們沒有培養(yǎng)出一名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yǎng)的大師比肩的一流人才,原因何在呢?錢先生的這個問題問得非常之好,可惜我們沒有好好回答。照道理,這“錢學(xué)森之問”一出來,全國應(yīng)該出現(xiàn)一場大討論才是,遺憾的是,它沒有引起國人的重視。在我看來,教育部門有教育部門的賬,教師有教師的賬,學(xué)生有學(xué)生的賬,學(xué)校有學(xué)校的賬。我是高校老師,我經(jīng)常捫心自問,出不了一流人才,我的責(zé)任在哪兒?其實每位家長也應(yīng)該深思這個問題。往上,我們培養(yǎng)不出一流人才,大師級的人才。向下呢,情況似乎更糟糕。這幾年有許多的家庭二世而亡: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等。有些家庭發(fā)展的勢頭原本非常好,但是,還沒來得及把班傳給兒子,這家就敗了?!拔野质抢顒偂保@一句話把爹坑了。原來是“啃爹”,如今是“坑爹”。問題很明顯,我們的教育出問題了。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呢?當(dāng)然是出在家庭教育上。

        一、家教關(guān)乎國祚長短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否成功,直接關(guān)系到家庭的興衰。而對于王室而言,太子的教育直接關(guān)系到國祚的長短。下面我們來看儒家經(jīng)典《大戴禮記》中的《保傅》,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殷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何殷周有道之長,而秦?zé)o道之暴?其故可知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歷史上有的朝代傳得非常長,最長的兩個朝代,一個叫殷,一個叫周。甲骨文研究表明:《史記·殷本紀(jì)》所記載的商代的世系基本是可信的,傳了三十一個王,歷時六百年;周朝傳了三十九個王,歷時八百年。這兩個朝代綿延的時間如此之長,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和它們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秦,秦只傳了兩代。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所以古人就提出一個問題:“何殷周有道之長而秦?zé)o道之暴?”為什么殷紂“有道”,而且持續(xù)的時間這么長?而秦“無道”,卻那樣短促?“其故可知也”,它的原因是可以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呢?分析到最后,是在對太子的教育上。

        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dǎo)之教順,此三公之職也。

        周人知道,能不能長治久安,在于接班人培養(yǎng)得好不好。武王在克商之后沒幾年就死了,繼位的成王年齡很小,還在“襁褓之中”,沒有能力管理國家。所以由周公代替他來處理國家政務(wù)。當(dāng)時,朝廷里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和保護太子,所以,由召公擔(dān)任太保,周公擔(dān)任太傅,太公擔(dān)任太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公”。太保的責(zé)任,是保護好太子的身體,不能出任何問題;太傅的責(zé)任,是“傅其德義”,讓太子成為有德有義的人;太師的責(zé)任,是“導(dǎo)之教順”,“順”,是順應(yīng)德義。

        于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導(dǎo)習(xí)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

        “三公”是朝廷里職位最高的官員,太忙,需要助手,所以又有“三少”:少保、少傅、少師,爵位是上大夫。大家知道,古代大夫有上大夫與下大夫之別,上大夫相當(dāng)于“卿”,是大夫里面的上等。少保、少傅、少師,負(fù)責(zé)“與太子宴者也”,這個“宴”字與“燕”通,不是指跟太子吃飯,是指日常起居都要跟太子在一起。要讓他“明孝仁禮義”,要“導(dǎo)習(xí)之也”,要引導(dǎo)他什么叫孝,什么叫仁,什么叫禮,什么叫義,一句話,注重的是德行教育。先要讓他有德行,有德行才能成人,成人才能有作為。相比之下,如今的兒童教育很糟糕,孩子手上一大摞鋼琴、小提琴的考級證書,但不知道什么叫“仁義”。為了讓太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還要“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把他周圍的邪人都趕走,讓他眼睛見到的都是真真正正的東西。大家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什么要三遷?因為小孩子是一汪清泉,很容易被污染。最初,孟家住在墳地旁邊,每天看到的都是送殯的隊伍,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小孩就跟著學(xué),這樣下去,孩子怎么成人?所以就搬到城里去了,可是在城里每天所見的,都是商人的斤斤計較,甚至是欺詐行為,對孩子有負(fù)面影響。最后搬到了學(xué)宮旁邊,每天看到的是讀書人,聽到的都是圣賢的教導(dǎo),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幫助。孟子后來成為圣賢,與環(huán)境影響很有關(guān)系。

        于是比選天下端士孝悌閑博有道術(shù)者,以輔翼之,使之與太子居處出入。

        “比選天下端士”,“端”就是“正”,端士是正派的士,而且是“孝悌閑博有道術(shù)者”。文化有兩大要素,一個叫“道”,一個叫“器”。“器”是手段、方法,“道”是靈魂。要有道有術(shù)之人。

        故太子乃目見正事,聞?wù)?,行正道,左視右視,前后皆正人?/p>

        這批人行為端正,他們和太子“居處出入”,一起生活,一同出入,使太子“目見正事,聞?wù)?,行正道”,看到的周圍的人都是好人,聽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左視右視”,前后都是正人?/p>

        夫習(xí)與正人居,不能不正也;猶生長于楚,不能不楚言也。故擇其所嗜,必先受業(yè),乃得當(dāng)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xí),乃得為之??鬃釉唬骸吧俪扇粜?,習(xí)慣之為常?!贝艘?、周之所以長有道也。

        跟端正之人在一起生活,就不可能不正?!蔼q生長于楚,不能不楚言也”,猶如生長在楚國,不可能不會楚語。

        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于小學(xué),小者所學(xué)之宮也。學(xué)禮曰:帝入東學(xué),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學(xué),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如民不誣矣。帝入西學(xué),上賢而貴德,則圣智在位,而功不匱矣。帝入北學(xué),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學(xué),承師問道,退習(xí)而端于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達其不及,則德智長而理道得矣。此五義者既成于上,則百姓黎民化輯于下矣。

        太子一天天長大了,慢慢地有了朦朧的性意識,開始“知妃色”了,注意哪個妃子長得好看了。這時候要把他的注意力及時地轉(zhuǎn)移到學(xué)習(xí)上來,要入“小學(xué)”,開始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這一節(jié)的引文太長,我不一一細(xì)講了。大意是說,太子還要到東學(xué)、南學(xué)、西學(xué)、北學(xué)“四學(xué)”,以及太學(xué),分門別類地學(xué)習(xí)道德與知識。因為太子將來要治理天下,要引導(dǎo)天下人都要成為有道德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道德。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嚴(yán),則有司過之史,有虧膳之宰。

        到了太子舉行了冠禮,已經(jīng)成人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么管著他了,但是他還可能會犯錯誤。所以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很嚴(yán)厲地糾正。為此設(shè)了兩個官,一個是史官,叫“司過之史”:

        太子有過,史必書之。史之義,不得不書過,不書過則死。

        太子有過錯,史官一定要把它記下來。將來要登基的人,對他的過錯,絕對不可馬虎。史官不寫行不行?不行。不寫就是姑息,就是放縱太子,史官就會有殺身之禍。

        過書,而宰徹去膳。夫膳宰之義,不得不徹膳,不徹膳則死。

        把過錯書寫下來后,還要由膳宰之官進行懲罰,就是讓太子少吃一頓飯。適度的懲罰,也是一種教育。一頓飯不吃餓不死,可是會很難受?!安粡厣艅t死”,如果膳宰悄悄地給太子塞兩個饅頭,賣個人情,那就是死罪。

        于是有進膳之?dāng)?,有誹謗之木,有敢諫之鼓,鼓史誦詩。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及時糾正太子錯誤的安排,如“有進膳之?dāng)臁?,民眾有善言要進獻給你,只要站在“旍”(旌旗)旁邊,太子就得過去聽取,你要從善如流?!坝姓u謗之木”,“誹謗”的原意是批評,現(xiàn)在“誹謗”變成了一種惡意的批評、污蔑;有人站在木旁,你要過去聽取批評。“有敢諫之鼓”,有人擊打此鼓,你要馬上去接見。這樣還不算,還有更多的預(yù)防太子過錯的安排。如“鼓史誦詩”,“鼓”與“瞽”通,指盲人,古代唱誦勸諫詩歌的人,通常由盲人擔(dān)任,他們每天晚上要為太子誦《詩經(jīng)》。《詩經(jīng)》里面有歌功頌德的,也有諷刺規(guī)諫的。

        工誦正諫,士傳民語;習(xí)與智長,故切而不攘;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

        “工誦正諫,士傳民語”,樂工誦正面的勸諫之言,士轉(zhuǎn)達坊間出現(xiàn)的民謠,老百姓心里有桿秤啊,你要注意。就這樣“習(xí)與智長,故切而不攘;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由于嚴(yán)格的教育,所以太子處處都走在道上,好像他生下來就這樣,是他的天性。

        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尚者告得也;固非貴禮義也,所尚者刑罰也;故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xí)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三族也。

        秦就不一樣了?!捌渌坠谭琴F辭讓也”,秦的風(fēng)俗“不貴辭讓”,人跟人沒有禮讓,所崇尚的是“告得”,相互告發(fā),為的是得到賞金。秦人也不“貴禮義”,“所尚者刑罰也”,崇尚的是刑罰,不是殺人,就是動用割去鼻子的劓刑,甚至是滅人三族。所以說是“非斬劓人,則夷人三族也”?!肮授w高傅胡亥而教之獄”,趙高教育胡亥的,盡是獄訟之類的東西。

        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計者謂之訞誣;其視殺人若芟草菅然。豈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習(xí)導(dǎo)非其治故也。

        所以,胡亥今天即位,明天射人,忠臣去勸諫,他說是污蔑;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去獻計謀,他說你是訞誣。胡亥殺個人,如同割草菅那樣輕易。這難道是胡亥的生性就不好?是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使他沒法治國,所以二世就亡。

        以上,我們以《大戴禮記》中《保傅》篇為例,說明周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家教的成敗,直接關(guān)系到國祚的長短,周人是成功的榜樣,秦人則是失敗的典型。如今的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很失敗,秦人“二世而亡”的教訓(xùn)極為深刻,為世人敲響了警鐘,千萬不要重蹈它的覆轍。

        二、《禮記》所見兒童教育規(guī)范

        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边@話很有道理,兒童教育成什么樣,國家將來就是什么樣。毋庸諱言,如今我們對于兒童的教育,興奮點是在各種藝術(shù)特長上,至于孩子的行為如何,大家很少關(guān)心,有些孩子連個做人的模樣都沒有。我這幾年在講一門名為“中國古代禮義文明”的課,有學(xué)生問我:“老師,你這門課有什么用?”我回答說:“讓你有個人樣!”同學(xué)們聽了都笑了,其實他們知道的,自己身上沒有起碼的規(guī)范,但沒有人教給他們。

        古人對孩子的教育,重心放在行為規(guī)范上。朱熹說,兒童不懂大道理,但善于模仿,因此,先教他們怎么做,養(yǎng)成習(xí)慣;到他們成年后,再告訴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古人關(guān)于兒童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內(nèi)容很豐富,比如《禮記》中的《曲禮》《內(nèi)則》《少儀》,《管子》中的《弟子職》等篇,都有集中的介紹。由于時間關(guān)系,今天只能簡單舉《禮記》中的兩條。

        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

        古人把晚輩為陪同尊長而坐叫“侍坐”。席間,如果先生發(fā)問,晚輩要等先生把話說完再回答,這叫“終則對”。如果先生還沒有問完,你就搶著回答,就是失禮,沒有教養(yǎng)。

        請業(yè)則起,請益則起。

        古代老師把要講授的東西寫在一塊木板上,這木板叫“業(yè)”。所以,老師把學(xué)問傳授給學(xué)生叫“授業(yè)”,從老師那里接受了學(xué)問叫“受業(yè)”?!罢垬I(yè)”,是向老師請教學(xué)業(yè);“益”是“增加”,“請益”,是老師講的東西沒聽明白,請求老師再講一遍。無論是“請業(yè)”,還是“請益”,都要站起來,以示尊敬。

        如今,不少孩子坐在位子上隨意發(fā)問,很是無禮,缺乏起碼的教養(yǎng)。

        三、《顏氏家訓(xùn)》:家訓(xùn)之祖

        《禮記》等書的兒童教育內(nèi)容,沒有特定的對象,是針對所有兒童而言的。直到北魏顏之推,才開始為自己的家庭制訂訓(xùn)誡條理,這就是著名的《顏氏家訓(xùn)》。說到顏之推,大家不一定都熟悉,但是說到他的祖先顏回,大概無人不知,顏回是孔子最好的學(xué)生。唐朝的顏真卿,顏體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顏之推的后裔。

        顏之推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dāng)時政局動蕩,社會混亂,人民流離失所。他親眼看到許多家庭大起大落,一夜暴富,一夜暴亡,可謂驚心動魄。而自己盡管歷盡劫難,卻還能有所作為,曾經(jīng)官至黃門侍郎。他把自己的成就,歸結(jié)為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家風(fēng):“吾家風(fēng)教,素為嚴(yán)密?!泵刻斓娜粘I?,都能做到“曉夕溫凊,規(guī)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yán)君焉”。每天早晚問候長輩,關(guān)心他們起居安否;走路都方方正正,每個細(xì)節(jié)都有規(guī)矩;言辭得體,神色安定;父親去世比較早,長兄如父,每早的朝見,禮節(jié)如同去見嚴(yán)父。有了如此嚴(yán)整的家教,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都不會作奸犯科,都能守住做人的底線。

        作為長輩,顏之推覺得有責(zé)任把自己經(jīng)歷的世事告訴后代,所以寫了一部《家訓(xùn)》,全書七卷二十篇,縱論治家、為人、治學(xué)之道,主旨是“整齊門內(nèi),提撕子孫”,為顏氏家族垂范立訓(xùn),讓子孫都走正道。

        《顏氏家訓(xùn)》的基本特點,是通過真實的故事講道理,娓娓道來,不作生硬的說教,容易被子孫接受。下面,我稍微舉幾個例子。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無可厚非,但還要教育才對。一個人掉到水里淹死了叫“溺斃”;把孩子浸泡在愛里面,這叫“溺愛”,溺愛也能把人害死。顏之推說,對待孩子的原則是,不能“無教而有愛”。他指出了不少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如“飲食運為,恣其所欲”,想吃什么就給什么,任性得很。再如“宜誡翻獎,應(yīng)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dāng)爾”,這個“翻”字通“反”,在應(yīng)該訓(xùn)誡的時候,反而加以獎勵;在應(yīng)該呵斥的時候,卻還笑??傆X得孩子大了,慢慢就會改正的。結(jié)果是他的驕慢之氣逐漸變成了習(xí)慣,這才想到要去制約他,晚了,“捶撻至死而無威”,父母就是把他打死,威嚴(yán)也立不起來了;相反,“忿怒日隆而增怨”,他對你的怨恨一天比一天強烈。顏之推非常贊同“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這句古語,“婦”是指新婦,就是新娘,新娘初次進門,就要給她講清楚家里的規(guī)矩;嬰孩最最單純,最容易教,所以,對兒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顏氏家訓(xùn)》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自己家庭撰寫的家庭教育的著作,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學(xué)者的贊譽,史不絕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稱“古今家訓(xùn),以此為祖”;王鉞《讀書叢殘》贊其“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xùn)”;袁衷《庭幃雜錄》稱:“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yuǎn)?!?/p>

        《顏氏家訓(xùn)》開創(chuàng)了自立家訓(xùn)的社會風(fēng)氣,其后,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爭相效仿,影響世道、人心的家訓(xùn)杰作,代有所出。下面介紹幾篇最有影響的家教名作。

        1.唐太宗《帝范》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撰作《帝范》,包括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wù)農(nóng)、閱武、崇文等十二篇,縱論帝王親政之道,以此賜予子女學(xué)習(xí)。太宗將此文作為遺訓(xùn):“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庇?xùn)誡之言,盡在其中。

        2.司馬光《家范》

        司馬光是北宋名相,門風(fēng)高亮,其父司馬池清正廉明,官至天章閣待制。司馬光之子司馬康不妄言笑,與人交談,口不言財。為了保持家風(fēng)不墜,司馬光親自撰作《家范》,按照祖、父、母、侄、兄、弟、夫、妻、婦、妾、乳母等不同的家庭身份,引經(jīng)據(jù)典,一一制定行為準(zhǔn)則。卷一引《易》、《大學(xué)》、《孝經(jīng)》,論圣人以“家行隆美”為尚,總述治家之要,旨在“軌物范世”“遺澤后世”。

        司馬光主張“以義方訓(xùn)其子,以禮法齊其家”。他批評好多長輩“為后世謀”,“廣營生計”,給孩子“田疇連阡陌,邸肆連坊曲,粟米盈囤倉,金帛充篋笥”,覺得還不夠,“以為子子孫孫累世用之莫能盡也”,幾輩子用不完。這些家長只知從物質(zhì)上滿足子孫,如此,“適足以長子孫之惡,而為身禍也”,因為 “子孫自幼及長,惟知有利,不知有義故也”。

        3.朱熹《朱子格言》

        朱熹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所撰《朱子家訓(xùn)》,出入經(jīng)史,融會精粹,倡明五倫要則,日用常行之道,尊老愛幼之法;其中如下的句子,被視為金玉良言,廣為傳播:

        事尊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4.朱柏廬《治家格言》

        清儒朱柏廬,本名朱用純,清代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因仰慕晉人王裒攀柏廬墓之義,故自號柏廬。此書以修身、齊家為主旨,用格言警句的形式,教以為人處世之道,精練明快,膾炙人口,深受大眾歡迎,如下格言,被后世許多家訓(xùn)所采擇: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與肩挑貿(mào)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句句說理明快,語句通俗,中國人幾乎家喻戶曉。

        5.康熙《庭訓(xùn)格言》

        康熙是清代十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文治武功,彪炳清史。他深知家教、家訓(xùn)的重要,所撰寫的《庭訓(xùn)格言》,乃是從歷代經(jīng)典中精選七十八條富于人生哲理的格言,每條之下均引用經(jīng)史百家之語加以訓(xùn)解,并結(jié)合自己踐行的體會,娓娓道來,文字淺近,語言親切,平易之中不乏深刻,乃是康熙人生經(jīng)歷的總結(jié)與提煉。下面試舉二例。

        其一,康熙談生活中的“坐”:

        訓(xùn)曰:大凡貴人皆能久坐。朕自幼年登極以至于今日,與諸臣議論政事,或與文臣講論書史,即與爾等家庭閑暇談笑,率皆儼然端正。此皆朕自幼習(xí)成,素日涵養(yǎng)之所致??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習(xí)慣如自然?!逼湫湃缓?!

        我們常??吹揭恍┖⒆幼鴽]有坐相,東倒西歪,一副沒有骨頭的樣子。不少家長對此不以為然,從不管束。可是,康熙卻把它提高到將來能否成為“貴人”的高度來認(rèn)識,說“大凡貴人皆能久坐”。細(xì)細(xì)品味此言,確實很有道理。能否久坐,可以看出人的毅力、教養(yǎng)、自控能力,乃至身體狀況。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去要求孩子,那么孩子的氣象就會不同凡俗。康熙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無論是處理政務(wù),還是家內(nèi)閑談,都能“儼然端正”地久坐。這都是得力于“自幼習(xí)成, 素日涵養(yǎng)”。

        其二,康熙戒煙:

        訓(xùn)曰:如朕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唯身先之,而人自從。即如吃煙一節(jié),雖不甚關(guān)系,然火燭之起多由此,故朕時時禁止。然朕非不會吃煙,幼時在養(yǎng)母家,頗善于吃煙。今禁人而己用之,將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康熙說,做皇帝的,要讓法令推行,只有自己先做到,別人自然會跟著做。就說吸煙,與國家大事似乎沒多大關(guān)系,然而火災(zāi)常由此引起。所以我時時下令禁止吸煙。我并非不會吸煙,年幼時在養(yǎng)母家,我就很會吸煙?,F(xiàn)在我下令禁止別人吸煙而自己卻不執(zhí)行,怎么讓人信服?所以我就戒了煙,永不再吸。

        康熙的家訓(xùn),既有外在形式,又有深刻內(nèi)涵,講解之時,每每把自己的所思所行擺進去,格外生動,效果一定絕佳。

        6.曾國藩家訓(xùn)

        曾國藩的“家訓(xùn)”非常特殊,它沒有如上面所舉的固定條文,而是散見于他的家書之中。曾國藩一生忙于政務(wù)、軍務(wù),他的學(xué)術(shù)著作并不多,但留下的書信相當(dāng)之多,目前整理出來的大概只占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每次寫信,他都不忘對家人的教育,諄諄告誡,多方訓(xùn)導(dǎo),如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居官自傲,要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等。讀之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略舉幾條: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錢積谷積產(chǎn)積衣積書,總是枉然。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訉O雖愚,亦必略有范圍也。

        一個家要興旺就要靠出賢子弟,子孫不賢不才,你“多積銀積錢積谷積產(chǎn)積衣積書”,也是枉然。子弟能否成才,“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既有先天的條件,亦有后天的教育?!白訉O雖愚,亦必略有范圍也。”這話說得很形象,子孫再愚蠢,不堪教育,也要給他畫個“范圍”,就是畫出底線,不得逾越。

        以奢為尚,敗家氣象。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買田起屋為可愧之事。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吾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fēng),亦惜福之道也。

        “以奢為尚,敗家氣象”,這話說得多深刻!如今不少家長把名牌車、名牌衣服,作為時尚來追求,曾國藩說這是“敗家氣象”。他痛恨官員熱衷于求田問舍之事:“余生平以大官之家買田起屋為可愧之事?!蔽易罱戳艘粋€電視紀(jì)錄片,說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時,不到十年搬過六次家,都是租房子住。曾國藩貴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說明他自己是身體力行的。他認(rèn)為,“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笆本褪遣畈欢?,差不多可以成大器。你家再有錢,你不要顯擺,相反,要處處與普通人一樣,才有可能成大器;如果“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他要求子弟“常守此儉樸之風(fēng),亦惜福之道也”。

        四、歷代家教要點

        家訓(xùn),是自家內(nèi)部的行為準(zhǔn)則,各家情況千差萬別,所以家訓(xùn)的形式、內(nèi)容也各不相同,極為豐富。但是,作為教材,它們必然會有共同的指向。我作了非常粗淺的歸納,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劃定行為底線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做守法之民,是許多家訓(xùn)的基本條款。曾國藩說的“范圍”,正是絕對不得觸犯的底線。哪些屬于底線?許多家訓(xùn)都有具體規(guī)定。如福建莆田陳俊卿的《家訓(xùn)》。陳俊卿是北宋名臣賢相,為官清廉,忠義直諫。他在《家訓(xùn)》中要求子孫: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眾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貧,毋以賭博而蕩產(chǎn)業(yè),毋以謠辟而墜家聲。

        不要做非法的事,不要觸犯刑律,這是你絕對不能去碰的。不要藉自己人多勢眾而“暴寡”,就是欺負(fù)弱勢群體;不要因為自己富有而“欺貧”;不要因為參與賭博而“蕩產(chǎn)業(yè)”;“毋以謠辟而墜家聲”,不要四處造謠而鬧得自家的名聲墜落。

        福建連城培田吳氏《家訓(xùn)十六則》內(nèi)有“五戒”:

        戒淫行,戒匪僻,戒刻薄,戒貪饕,戒爭訟。

        所要力戒的淫行、匪僻、刻薄、貪饕、爭訟等,都是為社會所不齒的罪惡,家族成員不得沾染。

        福建浦城章仔鈞是唐末官員,主持福建軍政達三十年之久,聲望很高。章氏《家訓(xùn)》也有防范的目標(biāo),表達更為簡練: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敗家兩字,曰嫖與賭。

        亡家兩字,曰暴與兇。

        山西祁縣喬致庸家族的家訓(xùn)很周備,其中有“六不準(zhǔn)”:

        不準(zhǔn)納妾,不準(zhǔn)虐仆,不準(zhǔn)酗酒,

        不準(zhǔn)賭博,不準(zhǔn)吸毒,不準(zhǔn)嫖妓。

        喬氏家族恪守“六不準(zhǔn)”,喬致庸活到八十九歲,有過六次婚姻,但都是續(xù)弦,從未納妾。第六代喬映奎夫人不能生育,照常理可以納妾,但是祖宗定了規(guī)矩,一輩子不納妾,就從哥哥那里過繼了一個孩子。喬家人不興風(fēng)作浪,不驕橫跋扈,低調(diào)自律,都是因為有一個最基本的戒律在。

        無錫望族頗多,其中的過氏始于夏代,歷代多出名人。過氏《家訓(xùn)》有“八戒”:

        戒忤逆,戒嫖賭,戒酗酒,戒刁訟。

        戒貪婪,戒迷信,戒濫交,戒奢侈。

        以上所舉,戒目或多或少,但主旨則是一樣,都是要把自家的“籬笆”扎緊,決不允許出現(xiàn)有妨家聲的劣跡。

        凡是觸犯戒條,而又屢教不改者,要送官處置,李光地《家族公約》規(guī)定:“有犯規(guī)條,我唯有從公檢舉聞于官,而與眾共棄之,不能徇私庇護?!庇行┘易暹€會用死后不得入宗譜、不得葬于家族墓地的方法,處以“名譽刑”。福建浦城章仔鈞《家訓(xùn)》說:

        敗祖宗之成業(yè),辱父母之家聲。鄉(xiāng)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入吾祠而祀吾塋乎?豈可立于世而名人類乎哉!

        但凡因黃、賭、毒、盜等罪行觸犯刑律或傷風(fēng)敗俗者,其惡名足以“敗祖宗之成業(yè),辱父母之家聲”,故一律不得“入吾祠而祀吾塋”。

        2.教子當(dāng)嚴(yán)

        顏之推還說到,梁元帝時有一位聰敏有才的學(xué)士,本應(yīng)很有出息,可是“為父所寵,失于教義”。父親寵愛得很,居然不再教育?!耙谎灾?,遍于行路,終年譽之”,這孩子冷不丁說了一句讓人感到吃驚的話,父親就滿大街地夸耀,從年頭夸到年尾?!耙恍兄?,揜藏文飾,冀其自改”,孩子有了錯誤行為,就藏著掖著,或者替他辯解,希冀他自己會改正。可是等他到了可以結(jié)婚做官的年紀(jì),“暴慢日滋”,暴慢之性日甚一日,無人敢碰他。結(jié)果這位學(xué)士終于觸犯了一個以暴虐著稱的人物:周逖。周逖將學(xué)士的腸子抽了出來纏在馬腿上,讓馬跑出去,把學(xué)士的腸子全部扯了出來。周逖固然殘暴,但為什么偏偏就找上了這位學(xué)士?顏之推把原因追到學(xué)士小時候“失于教義”。

        顏之推認(rèn)為,父母的嚴(yán)格管教,是子女避免犯錯誤的有力保證。他以梁大司馬王僧虔為例加以說明。王僧虔擔(dān)任征東將軍、車騎大將軍,收復(fù)舊京,功蓋天下。他的成功,得益于老母魏夫人。王僧虔在湓城(今江西九江附近)時,已是統(tǒng)領(lǐng)三千人的將軍,年紀(jì)也過了四十歲,可是魏夫人依然嚴(yán)厲地管著他,“少不如意,猶捶撻之”。

        司馬光說,“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不少敗家之子身上的驕、奢、淫、逸四大邪僻,都是由于寵愛過度而出現(xiàn)的。他贊賞“慈母敗子”這句古話,認(rèn)為把孩子推向不肖境地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只知溺愛的“慈母”。

        3.社會公德

        國家機構(gòu)的運作以及公共設(shè)施的建造等,都仰賴于稅收。而政府征稅,民眾不予配合者,在在多有。北宋楊億的《家訓(xùn)》中,就有“完國課”一條。這里的“課”,不是指功課、國學(xué)課程,課是課稅,要自覺地按時交納國家的課稅。福建永定客家《胡氏族規(guī)》第一條便是:“錢糧為國家正供,自應(yīng)遞年完納,不得拖欠。”《盧氏家訓(xùn)》也有“完錢糧以省催科”的條文。體現(xiàn)了他們自覺的社會責(zé)任,以及為國家分憂的思想境界,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康熙九年(1670),清帝玄燁頒布《圣諭廣訓(xùn)》十六條,其中一條為“完銀糧以省催科”。一些知識分子起而響應(yīng),將其寫入家訓(xùn),作家庭一己的社會公德來要求。比較早的如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就有“國課早完,即囊槖無余,自得至樂”的條文,將按時交納國家稅收,作為家族應(yīng)盡的責(zé)任。

        不少家庭還將幫助族內(nèi)或者社會上的貧困者,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義務(wù)。福建莆田林英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名臣,其《家訓(xùn)》說:

        凡一子孫有志讀書,如本房艱難不能供給, 族長即率族人有力量者為資助,以成其學(xué),庶可宣揚祖德。

        凡族人或遭盜賊、疾病者,及婚不能娶者,族中有力之人扶持周濟。

        還要參加社會救助。一個家族里面如果子孫有志于讀書,但是本房(一個宗族分下來一房)“艱難不能供給”,“族長即率族人有力量者為資助,以成其學(xué)”,這樣“宣揚祖德”,是有德行的??梢?,古代的社會救助,往往是由家族內(nèi)部自己消化的。

        4. 勉學(xué)與慕賢

        在中國,重視教育是全社會的共識,只有讀書,才能明理,才有正確的奮斗方向,才會有不朽的事業(yè)。人生的成長還應(yīng)重交游,向慕和親近賢者,不斷接受正面的影響?!额伿霞矣?xùn)》有《勉學(xué)》《慕賢》各一卷,他說,梁朝全盛時,“貴游子弟,多無學(xué)術(shù)”,依靠家族的權(quán)勢混世,等到戰(zhàn)亂時,無法自立,轉(zhuǎn)死溝壑。所以,要有真才實學(xué),顏之推說:

        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顏之推還用“墨子悲染絲”的典故教育子女慎交游: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蘭花是香的,在旁邊待久了你身上都有香氣;鮑魚有惡臭,在旁邊待久了你身上也有臭氣。墨子看人染絲,雪白的絲,浸到染缸里之后,馬上變黑了,再也洗不干凈了。與什么樣的人交游,如同選擇入芝蘭之室,還是入鮑魚之肆,不可不慎重。

        勉學(xué)的理念,為后世許多家訓(xùn)所采用。北宋著名理學(xué)家楊時作《勉學(xué)歌》勸誡子孫,其中說到:

        愿言諸學(xué)子,共惜此日光。術(shù)業(yè)貴及時,勉之在青陽。

        福建漳平鄧氏家族,為東漢光武帝之將軍鄧禹之后,其《鄧氏家訓(xùn)》有“重讀書”一節(jié)論讀書修身、砥礪名節(jié)之事:

        士為四民之首,家聲丕振,于是乎賴。故家雖貧,詩書不可棄也。子孫有志儒業(yè),必需勤勉奮發(fā)。顯親揚名,乃為克家。令子尤當(dāng)循理,飭躬砥礪名節(jié),效法圣賢。則處有守,出有為,不獨一門之慶,而且為邦家之光也。

        朱柏廬《治家格言》說的“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一語,更是流傳四方,人人耳熟能詳。孩子再笨,經(jīng)書不能不讀,經(jīng)書里面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生活的樣板,是做人的根本。當(dāng)讀書成為千家萬戶的信念,成為大眾的生活方式之時,不僅社會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洞察歷史的目光也更為深邃:“讀經(jīng)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p>

        5.價值觀教育

        生活中的每個人,不管自己是否意識到,他的言行都受到價值觀的左右。所謂“價值觀”,就是如何觀價值:你人生的價值在哪里?怎樣才算是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是從這個世界攫取得越多,人生價值越高,還是為這個世界奉獻得越多,人生價值越高?在古代中國的家訓(xùn)里,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不少。

        首先是婚姻觀。人都要經(jīng)歷婚姻,擇偶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注重對方的金錢地位,儒家則注重對方的人品,朱柏廬《治家格言》說: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再有義利觀。程顥說:“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敝祆湔f:“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程頤說:“義與利,只是個公與私也?!笨梢姡x利之辨,是人生成長的重大課題。

        司馬光《家范》主張“以義方訓(xùn)其子,以禮法齊其家”,他批評做長輩的多只知從物質(zhì)上滿足子孫:

        今之為后世謀者,不過廣營生計以遺之,田疇連阡陌,邸肆連坊曲,粟米盈囤倉,金帛充篋笥,慊慊然求之猶未足也,施施然自以為子子孫孫累世用之莫能盡也……然則向之所以利后世者,適足以長子孫之惡,而為身禍也……子孫自幼及長,唯知有利,不知有義故也。

        山西祁縣喬家家訓(xùn)中,還有關(guān)于什么是“功名富貴”、什么是“道德文章”的解讀,令人耳目一新:

        有補于天地者曰功,

        有益于世教者曰名,

        有學(xué)問曰富,

        有廉恥曰貴,

        是謂功名富貴。

        無欲曰德,

        無為曰道,

        無習(xí)于鄙陋曰文,

        無近于曖昧曰章,

        是謂道德文章。

        有功名富貴固佳,

        無道德文章則俗。

        上述文字超凡脫俗,經(jīng)常誦讀,則可不做小人,不做俗儒,保持自身的高潔。喬家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他們立意高遠(yuǎn)的家訓(xùn)有重要關(guān)系。

        五、家風(fēng)建設(shè)的當(dāng)代意義

        一個家庭的家訓(xùn)家教一旦確立,人人恪守,代代相傳,便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風(fēng)和家聲。在傳統(tǒng)中國,如果家聲不好,十里八村都知道,孩子連媳婦都找不到。所以,從一個家到一村一縣,風(fēng)正氣清,民風(fēng)自然就好。我們讀《漢書·地理志》,它介紹一地的山川之后,緊接著就說這個地方民風(fēng)好不好,并分析原因何在。漢代政府重視民風(fēng)民情,定期派遣有學(xué)問有聲望的人擔(dān)任風(fēng)俗使下基層考察,要移風(fēng)易俗,提振民風(fēng)。

        良好的家教、家風(fēng)建設(shè),乃是人才輩出的肥沃土壤。全國上下,出現(xiàn)過許多文化世族,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這里舉北方和南方的兩個典范。

        北方是山西晉南聞喜縣的裴氏。聞喜有一個裴柏村,是裴姓的發(fā)源地,民間有“天下無二裴”之說,只要你姓裴,就一定是從這里出去的。裴氏家族訓(xùn)誡嚴(yán)正,家風(fēng)整肅,人才輩出,在歷史上出過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大將軍,事跡見于《二十四史》的有六百多位之多,可謂舉國罕見。

        南方是福建莆田的林氏。明清兩朝的五百多年,政府舉行科舉考試二百零一次,一共錄取了五萬多人,莆田林氏一家占了六百四十四位,出過五名狀元、四名榜眼、六名探花。在同一科里面金榜題名的林姓,有六次達到十名以上,坊間傳為美談。

        家教是民眾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既是出于家庭自身建設(shè)的需要,也是整體培養(yǎng)全民道德風(fēng)貌的社會土壤,有助于確立大眾的道德底線、人生觀、價值觀,既不需要政府投資,也不需要學(xué)者立項,成本最低,見效最快,何樂而不為?

        由于傳統(tǒng)家訓(xùn)長期斷裂,家教領(lǐng)域幾乎一片空白,造成教育的重大缺陷,使得“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出事的負(fù)面報道大量出現(xiàn),引起全社會的憂慮與反思。有一位領(lǐng)導(dǎo)說得好:“如今的干部那么難管,說到底,是從小沒有良好的家教!”我們認(rèn)為,重建家訓(xùn),樹立好的家風(fēng),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最后我要說到一個問題,就是西方的教育方法與我們中國大相徑庭,許多人盲目崇拜美國式的兒童教育理念,認(rèn)為他們什么都好,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昨天我在來上海的飛機上,讀到《新民晚報》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夜光杯”版面上刊登的《洋人虎媽更彪悍》一文,作者是美國的陳九。下面摘錄一些內(nèi)容跟大家分享:

        ……

        據(jù)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百分之三十八的美國主婦說不清自己孩子的現(xiàn)狀:幾年級、老師的名字,課外活動是什么,成績怎樣?近半數(shù)美國家長從未參加過家長會……

        還有個報道則從另一角度體現(xiàn)出美國嚴(yán)峻的教育現(xiàn)狀,一方面子女無行,另一方面是家長強悍。據(jù)《紐約時報》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雇用偵探監(jiān)視自己的子女。有些孩子從吸毒、賣淫,到打架斗毆偷東西,無惡不作,這大概就是所謂“啟發(fā)式教育”的直接后果。美國大片,走火入魔的商業(yè)廣告,都啟發(fā)孩子由好奇滑向鋌而走險。而家長怕出事兒,不得不雇用私人偵探跟蹤自己的子女。

        ……

        大多數(shù)家長雇用偵探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孩子犯罪。一位母親說,她知道這樣做會毀了與孩子間的信任,但沒辦法,總比孩子進監(jiān)獄強。

        ……

        這些例子有助于我們對美國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了解,同時思考西方這種放任式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使孩子在“自由”的路上走得太遠(yuǎn)了?我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為作者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在新華·知本讀書會所作演講的記錄稿,錄音整理:胡曉昕)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女人色毛片女人色毛片18|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免费|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精品不卡| 国产av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网爆门事件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伊人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英文字幕正常|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 7777色鬼xxxx欧美色妇| 人与嘼av免费| 亚洲国产色图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2022|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牛影视|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天堂√中文在线bt| 色偷偷女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