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摘 要: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國家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是期望能夠讓學生們得到更全面的素質提高。所謂全面,即體力、心理、思想、能力和知識各個方面。對于幼兒來說,音樂的作用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早期音樂教育目前已經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尤其是幼兒早期音樂教育所能夠起到的積極影響作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早期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還能夠在幼兒情感、個性和意志等發(fā)展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研究早期音樂教育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作用,有著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早期音樂教育;幼兒;非智力;影響
1 對幼兒非智力的因素的作用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如今的市場、社會競爭無疑是十分激烈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社會立于不敗之地,每一位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未來的社會中取得較高的成就,所以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當中,人們反復在強調著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很多人甚至認為,只要一個人有著超過他人的智力水平,那么他的未來就一定是光明的。然而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這種情況并沒有充足的科學理論支撐。從現代的研究情況來看,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智力水平和一定的知識能力,在成功的道路上,非智力因素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按著心理學專業(yè)的類別劃分來看,智力因素其實就是聰明才智,主要包括一個人的注意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力;而相對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則主要包括內心因素中的意志力、興趣、情緒、好勝心等等。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與影響,而其中的側重點,應該是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在智力因素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事物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從現代生物學、醫(yī)學的相關研究中可揭示,組成人的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在形態(tài)和結構上就像是一對雙胞胎,似乎沒有什么差異,但實際上這對雙胞胎是有很多差別的,特別是在機能方面。在正常的情況下,左右腦既有分工又有相互的配合:左腦為語言腦,它具有語言、理解、邏輯、計算、抽象思維的功能;右腦是非語言腦,它具有形象和感知、記憶、時間概念和空間定位、音樂、情緒、情感、形象思維的功能。右腦即是我們平時所稱的音樂腦,承擔著處理音樂和其他藝術信息的職責。由此,我們不難想象,日常工作和學習長時間地使用左腦,使之負擔過重,而右腦閑著沒事,這顯然會使智力的發(fā)展得不到平衡,從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鋼琴教育能開發(fā)人腦的音樂潛能,促進幼兒智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眾所周知,鋼琴演奏要求演奏者“眼、耳、手、腳、腦”等五個器官的相互配合。這一配合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手指和腳的活動,同時也伴隨著復雜的音樂心理活動。例如,看樂譜要用眼睛,當眼睛看到某個音時,必須隨即用手指去彈這個音。而當彈了這個音的同時,眼睛又必須要看到下面的幾個音,這樣音樂才不至于中斷。在這個連續(xù)的彈奏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節(jié)奏節(jié)拍的規(guī)律、音樂情緒的起伏變化,必要時還需加上踏板,以烘托音樂氛圍等。這一系列復雜的活動過程,可使右腦(音樂腦)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這時,神經細胞在靜息時膜內外存在的電位差發(fā)生變化而產生動作電位,通過腦突觸將信息和情報向下一個神經細胞傳遞。由于手指的活動和音樂心理活動所產生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劇增,勢必需要大量的腦突觸來承擔這一工作。根據美國腦醫(yī)學家的研究發(fā)現,一些酷愛音樂的科學家,他們的腦細胞與普通人的腦細胞的不同之處,就是突觸眾多。由此可見,鋼琴演奏可以啟動大腦機制,充分發(fā)揮幼兒音樂潛能,促進幼兒左右腦的協(xié)調發(fā)育,開發(fā)人腦智能。
2 促進嬰幼兒個性發(fā)展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的動力系統(tǒng),一個人的非智力因素對其終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學習品質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育實踐中要注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闡述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如何進行幼兒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品質及合作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雖然在嬰幼兒時期,還并沒有形成個性表現,但是這個階段的一些培養(yǎng)卻可以對孩子后期的個性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心理學的淺顯層次來說,個性其實也是一個人對待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表現。我們常??梢园l(fā)現,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學前時期,個性沒有系統(tǒng)性甚至是還有些頑劣,其實這與早期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就有著一定的關系。試想少兒時期孩子總是處于吵鬧的環(huán)境,總是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那么其個性的形成怎能夠趨于美好?而顯然那些從小就聽著優(yōu)美動人旋律成長的孩子,其個性一定是符合道德標準與良好表現的。
3 提升幼兒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非豐滿的想象力莫屬,也可以等同于幻想的能力,而幻想無疑是每一個孩子都十分喜歡的事情。在早期的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旋律的呈現,往往能夠帶給孩子更適宜的想象空問,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不得不承認,音樂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很多思維上的能力開發(fā)與挖掘。雖然對于嬰幼兒來說,音樂教育所呈現出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表現不會很明顯,但是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yǎng)的過程。音樂是美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在長期的音樂教育過程當中,孩子自然而然地能夠得到更多美的感受,而在這樣的一個良好氛圍之下,其創(chuàng)造力的呈現會伴隨著審美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并且不斷地促進其他能力的發(fā)展。
4 結束語
如今競爭形勢十分激烈,對孩子的全面培養(yǎng)顯得十分重要。對于嬰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早期音樂教育有很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并且能夠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和發(fā)展非智力因素,促進孩子更全面發(fā)展。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著積極的培養(yǎng)作用。時下我國的素質教育理念已然穩(wěn)固,并且提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口號,可見社會急需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
其實無論是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還是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早期音樂教育都能夠起到良好的影響作用,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對嬰幼兒的早期音樂教育,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在探討了音樂教育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影響和重要作用之后,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專家與學者涉獵其中,并且提出更多的做法與見解,挖掘更多的培養(yǎng)途徑和教育方法。在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下,我國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可以得到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林格.新家教[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1.
[2]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 碧泠.快快樂樂生寶寶[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