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這個世界上“吃貨”不少,但學的是傳媒專業(yè)卻把美食變成了畢業(yè)論文,為了美食進入世界聞名的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藝,回到中國又干起了酸奶買賣,這樣的人恐怕不多。而90后的姑娘張喃喃卻是這樣一個深情的“吃貨”。
從小就是“美食控”
張喃喃出生于四川成都,生鮮麻辣的各種食物在她小小的味蕾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小時候,張喃喃對酸奶的喜好達到了癡迷的地步,插根吸管,輕輕吸一口,那酸酸甜甜的乳液便在舌尖上滑動,濃郁的乳香頃刻間在口腔里蔓延,在唇齒間留香,讓她陶醉其間。
12歲那年,張喃喃來到北京上初中。母親搟的又細又長又薄的面條、烙的焦黃酥嫩的蔥油餅,用土豆粉做的又白又滑的涼粉,還有她做的酸奶……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在張喃喃的夢中。高中三年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唯一能讓張喃喃舒緩壓力的就是桌子上那一堆美食雜志:《貝太廚房》《美食美酒》《中國烹飪》《食物相生相克1000例》……假期回到成都,張喃喃到處尋找美食,味蕾重新蘇醒過來,又享受到了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從那時起張喃喃就堅信,美食應當擁有一種能喚醒人靈魂的力量。
滿腦子都是美食的張喃喃面對高考志愿表時,心里徹底凌亂了。父母希望她考名校,學習熱門專業(yè),她說:“可不可以不上大學,送我去一個廚藝學校啊?!?這被父母當成玩笑話。正當選擇陷入困境之際,爸爸告訴喃喃:“去學電視編導吧,你可以拍美食節(jié)目,照樣可以跟美食打交道?!迸⒙牶笥X得很合心意,就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文藝編導系。
張喃喃至今還記得面試時,她向主考官義憤填膺地“聲討”當時中國美食節(jié)目的缺點時的情形。哪兒做得不好,怎樣才能提升,說得可帶勁兒了,還莫名其妙地投入到如何爆蝦仁的講解中。對美食激情澎湃的講解使張喃喃贏得了面試老師的好感,她順利進入中國傳媒大學。
在大學讀書時,張喃喃最感興趣的幾件事都與美食有關(guān)。每天下課,她總是第一個沖到食堂,把當天的菜悉數(shù)拍一遍,再一一發(fā)到微博上。這就是張喃喃的“食堂報”。不過人氣還不錯,同學們每天都會先看她的微博,再決定去食堂吃什么菜。
大三時,張喃喃決定把關(guān)于美食的想法記錄下來。于是,在搞互聯(lián)網(wǎng)的男友幫助下,她做起了自己的網(wǎng)站——“飯書美食網(wǎng)”。這個美食網(wǎng)站記錄了她關(guān)于美食的奇思妙想和所見所聞。雖然只是隨性記錄,沒想到由于精心創(chuàng)作和管理,這個沒有任何盈利目的的網(wǎng)站在美食愛好者中贏得了口碑。張喃喃說:“從這方面來說,我也沒有放棄我的專業(yè),我也在做美食方面的媒體傳播?!?/p>
畢業(yè)時,她的畢業(yè)論文同樣是關(guān)于美食的,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中外美食節(jié)目的對比,探討中國美食節(jié)目進步的空間。這篇論文獲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績。
畢業(yè)后,身邊的同學都做了攝影師、主持人、編導、記者,爸媽給她設(shè)計的路,是本科畢業(yè)后出國讀個碩士,讀什么,自己選。
一次,張喃喃觀看奧黛麗·赫本的電影《龍鳳配》后,深受影響。電影講述了女主角到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廚藝的故事。那一刻,她領(lǐng)悟到可以通過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作為一個深情的“吃貨”,“與其去紐約或巴黎走馬觀花地學一兩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yè),不如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去這個世界美食中心的著名學府充實自己;與其永遠當一個只會吃而沒有底蘊的空心‘美食家,不如現(xiàn)在就去從源頭上研究美食并踏踏實實地學一門手藝,完成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p>
用法餐的極致做最純粹的酸奶
2013年2月,通過考核,張喃喃考進了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在這所著名美食學府里,女孩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懷有美食夢的人們:華盛頓的政要、國際銀行的高級員工、律師、醫(yī)生……初到這里,她覺得一切都是新奇的。學烹飪,練刀功,吊高湯,做醬汁,在40℃的廚房里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站到腳腫得穿不進鞋。
更有趣的是,這時張喃喃終于明白為什么法餐那么貴了。法餐中沒有味精,很少用芡粉,醬汁中的一切鮮味都來自濃縮的肉湯,一切黏稠都來自膠原蛋白,調(diào)味的甜來自胡蘿卜和洋蔥而不是白糖。比如牛排上的一點醬汁,是經(jīng)大鍋熬煮數(shù)小時的骨湯、肉湯濃縮而成。張喃喃認為,法餐的“極致”精神是值得中餐學習的。
此外,她還目睹了法國人對食物無與倫比的用心態(tài)度和對天然食物的追求。在廚房里,上到主廚,下到實習生,每個人都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中,精心呵護法餐的每個細節(jié)。奶酪堅持農(nóng)場自產(chǎn),菜去農(nóng)夫菜市場買新鮮的,正是這種用心做最純凈食品的態(tài)度,才使得其食品文化席卷世界。
在藍帶學藝期間,張喃喃很拼,一直是勤勉的“優(yōu)等生”。藍帶的考核非常嚴格,哪怕遲到一秒也不會讓你再進教室了,缺課六節(jié)就“掛了”。如果你缺的課正好是期末考試考核的菜式,你就完了。所以,她從不敢缺課,雖然巴黎地鐵經(jīng)常罷工,但跑也要跑到學校。
上實踐課用的教室實際上就是一個廚房,每位學生使用四個爐子和一個烤箱,室內(nèi)溫度夏天時常有四五十攝氏度?!拔覀儎偤檬窃谙奶焐险n,那真是體力活。在這種超高溫的環(huán)境下上實踐課,一站就是六個多小時。沒時間喝水,也不敢喝水,怕流汗、怕上廁所,每次上完實踐課全班同學都虛脫似的呆坐在更衣間里?!?/p>
學習廚藝,受傷成了家常便飯。西餐刀具特別多,切洋蔥是一把刀,切小一號的紅蔥頭是另一把刀,切魚、切肉都有不同的工具。在使用不熟練的情況下,被割傷是經(jīng)常的事。“但最疼的要屬燙傷。”有一次,張喃喃在忙亂中不小心整只右手握住了剛從烤箱中拿出的鍋把手,“疼得我當時有種快要休克的感覺,整只手掌脫了一層皮。幸好之后就是周末。”為了不影響上課,周一張喃喃又戴著防水手套上課去了。
上完一天課回來,張喃喃常常累得筋疲力盡,能安慰自己的,就是到附近的超市買一杯酸奶暖暖胃,也暖暖心。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真正的酸奶味道原來是這樣的:很純的淡淡甜味,盡管可以加入檸檬、藍莓、栗子等不同的新鮮水果,但都不會沖淡這股原味。
2013年暑假的時候,她回到北京品嘗了一下超市里賣的酸奶,挑剔的味蕾一下子就嘗出了一股添加劑的味道。張喃喃是個有心人,她把國內(nèi)的100多種品牌酸奶都買來吃一遍,發(fā)現(xiàn)增稠劑、穩(wěn)定劑、防腐劑、色素、香精、甜味劑、乳化劑這些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普遍地出現(xiàn)在酸奶里?!昂芏鄷r候我們吃下去的,非但不是包裝圖片上所顯示的那些水果,甚至連酸奶本身都不是真正的酸奶。”
張喃喃開始去尋找真正的好酸奶。后來,她將她在國內(nèi)和國外吃過的和酸奶愛好者推薦的近200種酸奶,一款一款地進行分析,日積月累,整理出一本8萬多字的大百科一般的索引,名叫《尋找好酸奶》。
張喃喃從食品加工科學的角度,得出好酸奶的標準:“真正純凈的原味酸奶應該是乳黃色的;氣味應該是沒有刺鼻的酸氣;用了好牛奶,口味上不加糖也應該有乳糖的淡淡甜味;口感上不用添加任何明膠或增稠劑就應該有濃稠的質(zhì)地,而在入口瞬間卻會自然地化開。回味上,舌苔清爽干凈,而不會像有人工添加的酸奶那樣泛苦并黏滯舌苔?!?/p>
通過調(diào)研,她認為中國的酸奶行業(yè)值得改進的地方不少,“超市賣的酸奶里添加的化學物質(zhì)、增稠劑、香精太多了,這讓酸奶的味道變得非常奇怪。而且目前國內(nèi)酸奶市場的定位分層結(jié)構(gòu),還不能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睆堗J為國內(nèi)的高品質(zhì)酸奶還是一塊大家剛開始探索的空地。
打造“樂純”品牌
2014年年初,從藍帶畢業(yè)的張喃喃除了帶回來一張畢業(yè)證書,還帶回來一款自己喜歡的酸奶配方。她的夢想是開餐廳,但餐廳要求資金巨大,暫時開不起來,是不是可先做一款真正美味和健康的好酸奶呢?
張喃喃說,研發(fā)酸奶是一個極其幸福的過程。從零開始快速學習關(guān)于酸奶的一切知識,就像一年多前從零開始學習法餐一樣,是海綿式的快速吸收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人發(fā)現(xiàn),一個看似簡單的酸奶,其中的每一份配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精準專業(yè)的要求和一系列的科學理論支持。于是她閱讀了大量關(guān)于乳酸菌、發(fā)酵工藝等的論文,和業(yè)內(nèi)前輩們討論,一次次或是失敗或是成功的試驗,把想象力和在藍帶學到的調(diào)味知識充分發(fā)揮到酸奶制作里。
在2014年夏季的三個月里,張喃喃在自己的酸奶實驗室里,一個人消耗掉了400多罐試驗品,不斷地調(diào)整配方和工藝。僅僅憑著自己最喜歡的那款歐洲酸奶的一張配方表,終于制出了口味和質(zhì)感完全一樣的純凈酸奶。
她不斷地請美食圈的好友來試吃,直到那一小罐酸奶讓試吃者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甩市面上所有酸奶八條街?!?/p>
做真正的酸奶,要求很簡單也很困難:天然、純凈、用心,像一名純手工藝人一樣打磨手上的作品。為保證高品質(zhì),張喃喃只采購最高品質(zhì)的牛奶做酸奶,奶源質(zhì)量必須達到或超過歐美國家標準。只采購新鮮的大自然水果和天然食材做配料。為了保證新鮮和活性乳酸菌的存活,必須在發(fā)酵完成后的5天內(nèi)飲用完畢。只使用高活性進口乳酸菌,保證每毫升酸奶的活性乳酸菌含量大于一億個,達到養(yǎng)樂多的水準。堅決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添加劑。
張喃喃的要求是:“當人們吃到我做的酸奶的時候,我相信他們能感知到,他們吃的檸檬酸奶里,有一個青檸檬、半個黃檸檬和130克最優(yōu)質(zhì)的牛奶?!笨此坪芎唵危褪沁@種天然和純凈,讓“吃貨”吃了后驚呼——這種口味和口感居然是酸奶?!
張喃喃給酸奶起了個名字叫作“樂純”,來自法語“Le Pur”。純凈、天然、真實。張喃喃開通了“樂純”的微博、微信社區(qū),微博上,連馮紹峰、王珞丹這樣的明星都在為這個做酸奶的小姑娘點贊。微信中,酸奶發(fā)布后每周限量100份左右的搶購都在30分鐘內(nèi)被一搶而空,幾乎每個吃過“樂純”的伙伴都在網(wǎng)上給予好評。
為了讓更多的美食愛好者知道純凈的酸奶是什么味的,張喃喃決定在社區(qū)里公開自己花了6個月時間研發(fā)的四種口味——無糖原味、檸檬味、藍莓味和香草栗子味酸奶的配方,像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開源軟件一樣,通過開放、平等、透明的方式,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純手工的好酸奶,因為這是每個人吃到肚子里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對配方、包裝、門店乃至從手工坊到批量生產(chǎn)的細節(jié)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
效果是明顯的,通過自己做酸奶的親身體驗,很多小伙伴開始參與“樂純”的建設(shè),開始有投資人關(guān)注“樂純”品牌。
經(jīng)過一番曲折和艱辛,作為“樂純”創(chuàng)始人的張喃喃有了自己新的興趣點,但她打造的酸奶品牌也有了接手者。2014年11月,“樂純”新任掌門人在潮人聚集的北京三里屯開了第一家門店。Page One旁邊,異域風情的餐廳摩卡客旁邊,嵌在米色墻內(nèi)的透明玻璃窗里一盒盒酸奶正在被加工生產(chǎn),被線下源源不斷的拜訪者買走,但更多的是被寄送給早前線上預訂的顧客。
2015年伊始,一篇“樂純現(xiàn)身帝都三里屯”的微信在朋友圈瘋狂流傳起來,一天就超過10萬的閱覽量。沒有花一分錢廣告,“樂純”酸奶的品牌樹起來了。
“吃貨”們翻著從店里拿到的介紹益生菌的資料,才知道這5株發(fā)酵菌,是乳品生物技術(shù)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在全國采集的6600多株菌中精心篩選出來的,經(jīng)過科學配比,保證了獨特的風味和健康益處。原來補充益生菌要選擇胃酸殺不死的,還要適合東方人的腸道特點。
一位在外企供職的“酸奶控”在網(wǎng)上說,當她在周末6點趕到門店的時候,外面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斑@次總算嘗到了青黃檸檬的樂純(之前來過,卻售罄了)。精致的封套和酸奶杯,每個細節(jié)都很精致。酸奶上面一層厚厚的奶皮,青黃檸檬味非常清新和自然,酸甜度適中,好喜歡吃完后留在唇齒間的檸檬清香。醇香濃郁的奶味夾雜著清新的檸檬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