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開發(fā)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能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用新聞機器人寫作新聞國外早已實現,雅虎和美聯社的許多財經報道和體育新聞都是機器人寫的。2014年3月18日美國加州發(fā)生4.4級地震,《洛杉磯時報》的地震新聞自動生成系統(tǒng)在收到美國地質勘探局電腦系統(tǒng)發(fā)出的地震信息后,將數據輸入事先準備好的模板,僅用了三分鐘就完成了新聞的生成并將其發(fā)表在自己的網站上。美聯社從2014年7月就開始采用新聞寫作軟件,自動報道公司業(yè)績。據悉,該社每個季度約要撰寫300篇業(yè)績報道,而使用自動化技術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生成4400篇業(yè)績短新聞,所用時間比人工縮短90%以上,時下越來越多的媒體都在探索類似的新聞生成方式。
機器人寫新聞引發(fā)了廣泛的熱議。許多網民感嘆現代科技進步的強大,有人預言,5年后“記者編輯都失業(yè)了”,也有人預測,5年之內機器人所撰寫的文章就能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將來90%的新聞稿由機器人撰寫。但記者不必過分緊張。人類思維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被機器人模仿,分析和觀點性的報道需要消息來源、知識積累、邏輯思維等眾多的能力在里面,在這些方面,機器人寫手無法與記者一決高下。這也許是美聯社對“機器人”寫手還不那么放心的理由——該社決定在最初階段對每篇自動生成的報道進行審閱后再發(fā)表。專業(yè)人士承認:機器人撰寫的稿件,會因為內容的生硬和重復而影響稿件的質量;再就是“機器人記者”能寫的文章種類有限,無法進行深度分析,更不會煉字鍛句,所以不會導致許多記者崗位被替代。
(何新田、孫夢如文,摘自2015年9月18日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