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課標下對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教學進行分析,對初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與研究。在上課之前,了解學生學情,合理組織教學活動; 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平等化。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學中,將內(nèi)容生活化,并提出有效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最終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政治 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一、了解學生學情,合理組織教學活動
在新課程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主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要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則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學生實際為出發(fā)點,精設教學活動。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此時的他們充滿著許多煩惱與迷惑。一方面,他們的身體開始走向成熟,生理悄然變化著。另一方面,各種迷茫的情感給他們尚未成熟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與考驗。于是,學生踟躇徘徊,欲說還羞,渴望獲得理解與正確引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若單純說理,難以走入學生心靈。因此,以“美”為出發(fā)點,以“真”為彼岸———借助美的畫面、生動語言、優(yōu)美音樂、精美詩句等,尋求真的思考、對話、心靈獨白與情感語言。
二、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平等化。
教室是師生共同的生活空間,三尺講臺也不應該只由教師一個人壟斷。要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必須創(chuàng)設教師和學生雙方主體間的平等對話式的課堂交往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處于富有知識的地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的控制者,學生處在待加工者的地位。事實上在信息化時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學生可能比教師更早獲得信息,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因此,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教師的首先要有正確的定位,在教學中教師以良師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談方式進行情感教學,對學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濃濃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靈的火花、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敢想、敢說。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共同分享理解,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為“平等中的首席”。
三、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自己去體驗。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親口嘗一嘗的感覺,絕對和只聽說梨子的滋味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也絕對是和只看著梨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是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說出了很多理性知識。真正說出來了,也就真正體驗了;真正體驗到了,內(nèi)心才會真正有感覺,這種感覺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別人的感受;真正感受到了,學生才會對這一事物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書本上的見解、教師的見解。這樣才會有創(chuàng)新,而不是人云亦云。這樣學的東西才會內(nèi)化為自己的收獲。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由學生發(fā)展方面來看,初中階段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的人生定位、心理品質(zhì)等都處于“雛形期”,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則須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導向與教育作用,促進學生健康而全面發(fā)展。而新課程下的生活化教學理念則是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有效途徑。即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索,由政治學習感悟生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一,組織角色模擬活動,增強學生知識與情感體驗,深化認知。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理論性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但教師若只是單一說教,則難以喚起學生學習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模擬活動,使其在體驗中感受知識,升華情感。
第二,巧妙滲透時事教育,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下,政治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識,還須滲透時事內(nèi)容,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政治課堂才會更有生命與活力,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讓學生從政治角度來分析時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多種方式來引入時事內(nèi)容,滲透時事教育,如引入時事案例,開展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案例、進行時事點評;組織時事專題講座,相互分享自己收集的時事內(nèi)容;模擬記者會、新聞發(fā)布會,體驗時事,感悟生活;時事演講,提高學生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第三,結合社會實踐,增強實踐與探究能力。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實踐運用。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可設計一些實踐調(diào)查活動,將學生引入社會生活中,使其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開闊視野。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出有效策略,構建有效課堂。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巧設教學情境,渲染學習氛圍,增強直觀體驗;組合多種教學方式,比如談話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實踐體驗法等,以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與引導作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與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構建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