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建
摘 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是城市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城市建設水平的高低。路基作為道路之根本,其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整條道路的穩(wěn)定性。同時,路基施工質量較差,將會縮短道路的使用壽命。因此,應重視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文章就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展開研究。
關鍵詞:施工技術;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研究
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的重要性越發(fā)突出。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不僅具有施工復雜性、周期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等特點,同時涉及到較多專業(yè)工程。因此,整個工程施工技術較為復雜。施工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用,合理應用各種施工技術,以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1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特點分析
1.1 人機相結合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主要以施工機械設備為主,人工作業(yè)為輔,充分體現(xiàn)了人機相結合的優(yōu)勢。進行土方路基施工時,人工作業(yè)配合是關鍵,同時要有專人進行指揮,確保作業(yè)安全。
1.2 綜合相關施工設計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除了要考慮自身施工設計外,同時也將排水管、擋土墻、沿線涵洞、邊坡、路肩等施工設計納入考慮范圍,有利于減少道路路基施工對相關工程施工的影響。
1.3 施工現(xiàn)場受限制較大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現(xiàn)場多為露天作業(yè),容易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同時也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如在施工區(qū)域地下存在交錯縱橫的管網,進而涉及到較多專業(yè)類型,而這些不同專業(yè)之間通常受到不同部門管理,從而使路基施工現(xiàn)場受到較大的相互性干擾。
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分析
2.1 施工測量
施工測量是指在施工前或施工中,基于設計圖紙,在施工現(xiàn)場中,比對與復原圖紙要求,從而恢復道路中線和定出結構物的位置。通過施工測量可以將設計圖紙中構造物的形狀、大小、位置等在施工現(xiàn)場中標出,從而更好地指導實際工程施工,確保實際施工與設計圖紙的要求相一致。在施工測量中,以水準點、中線、導線的復測為重點。施工測量時,施工人員應要十分熟悉設計圖紙,嚴格根據設計圖紙及設計要求進行作業(yè),并嚴格檢查設計圖紙中可能存在的誤差。中線復測過程中,應增設加樁的地面標高與臨時水準基點,以滿足工程施工需求。進行每道工序測量放線時,應明確橫斷面位置,保證定位準確,為后期道路及結構物的定位做好基礎,并使后期路基及結構物的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另外,查找施工區(qū)域線纜及地下管道也屬于施工測量內容中的一部分,因此,要仔細檢查地下隱藏的市政管網路線,避免施工中出現(xiàn)斷裂和破壞,以減少不必要施工損失。
2.2 填方路基施工
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自然土填筑路基。進行填方路基施工前,應嚴格將使用到的自然土進行試驗檢測與分析工作,確定自然土的力學性質、最大干容量、最佳含水量,從而為路基施工及路基填筑成品檢測作指導。同時,進行大規(guī)模填方路基施工前,應進行路段測試,以確定相關施工數據,從而更好地指導填方施工。路段測試內容包括:相關施工設備的最佳組合;出土的稀疏指數;工人平均臺班完成量及最大完成量;達到不同壓實需求的壓實次數。填方施工過程中,應分層進行,并嚴格控制好每層的松鋪厚度,通常松鋪厚度小于或等于30厘米,而路床頂層的最后一層的壓實厚度應控制在8厘米以下,每一層填土側寬度應比路基寬度高,且不低于50厘米,以確保邊緣土體壓實到位[1]。壓實之前應先測定與確定含水量,當其符合相關標準后方可進行壓實。在分層填筑過程中,應基于滿足上一層壓實相關要求,進行下一層填筑。每一層填筑均設置一個路拱,以便于工程施工排水的通暢。明確干密度標準,針對不同土質制定相適應的干密度標準,并嚴格按照相應的干密度標準作業(yè)。另外,還應合理調配與組織設備機構,保證工程進度正常和施工質量,從而達到最大效益化。
2.3 挖方路基施工
進行大規(guī)模挖方路基施工之前,應準備好各項工作,例如,根據施工現(xiàn)場中的土質制定相應的防滲漏措施,同時清理與挖除地表,明確截水溝和排水溝的通暢性,從而保證排水。又如保證路基邊坡的穩(wěn)固,避免干擾或破壞周邊結構。進行挖方路基施工時,應按照分層順序進行作業(yè),采用挖掘機作業(yè),并使用自卸汽車運輸。若為特殊地質,嚴禁使用機械挖掘,應采用人工開挖。挖方路基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避免挖洞取土、少挖或多挖等情形,基于路基邊坡的固定性,采取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開挖。若在開挖過程中遇到土質變化等特殊情況,應及時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或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2.4 路基排水
由于水分會嚴重影響到道路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若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受到水的侵蝕,則會嚴重影響到道路使用質量及壽命。因此,保證路基排水能力是關鍵。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重視路基排水施工,以預防路基路面的水患為原則,盡量避免水患對道路路基的侵蝕。具體排水措施如下:(1)對于存在大面積積水的排出,則采用水泵直接排出或進行一般挖溝排水;(2)對于路基地表水的排出,可以通過急流槽、截水溝、邊溝等排水設施進行排水;(3)對于路基地下水的排出,可以利用盲溝、暗溝、滲井等設施進行排水。另外,進行非滲水土填筑過程中,應使用透水性材料封頂或設置橫向盲溝。在擋土墻的墻背中設置反濾層,可以便于水從泄水孔流出[2]。
2.5 路基防護
路基防護技術包括路基坡面防護和沖刷防護。由于地層長期在空氣環(huán)境下暴露,因此,容易受到風化、雨水等不斷的侵蝕。而路基坡面在受到巖石風化或雨水侵蝕作用后會出現(xiàn)水土流失問題。由此可見,加強路基坡面防護是關鍵。應根據路基邊坡的各種性質,如巖性、高度、水文特點、坡度等,與土地性質采取坡面加固措施。種植植被和水泥加固是路基坡面防護中常用方法。種植植被主要是通過在路基坡面上種植適合的植物,利用植被進行防護。種植時應選用耐寒、容易生長、根系發(fā)達的多年生植物,如低矮灌木,其生長迅速,且根系發(fā)達。植被在坡面上種植,具有以下作用:(1)防止雨水沖刷,固定路基;(2)調節(jié)土地濕度,防止風化;(3)改善道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具有可觀賞價值。水泥加固防護方法是道路路基坡面防護中常見的措施,其具有簡單、方便且適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如對于路塹邊坡防護則可以使用連片帶窗孔護面墻進行防護,對于路堤邊坡則通常采用混凝土預制塊進行防護。植被種植相對于水泥加固具有良好的環(huán)保價值。沖刷防護是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通常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止沖刷,從而避免水流沖刷道路路基而使路基受到破壞的問題。路基沖刷防護方法通常包括直接防護和間接防護,直接防護方式主要采用石籠拋石防護、石砌防護等措施,若有必要,則應設置相應的支擋結構物。間接防護方式是通過設置導治結構物使水流方向改變,從而減少或消除水流對路基的破壞,達到保護道路路基的作用[3]。導治結構物的設置應基于當地的水流情況、地質條件、間道寬度、防護要求、材料來源及經濟水平等條件。
3 結束語
總之,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道路路面是否持久與舒適。因此,應重視道路路基施工質量。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及程序進行作業(yè),并合理應用施工測量、填方路基施工、挖方路基施工、路基排水、路基防護等施工技術,以保證施工質量,從而促進城市道路建設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小清.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J].大觀周刊,2012(32):123.
[2]李首衛(wèi).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4(11):262.
[3]于蕊.討論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fā)展,2015(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