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289-01
說話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fā)展書面語言的基礎,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手段。為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把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適時引導學生說話,變“我要說”為“我想說、敢說、愛說、會說”。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呢?
一、克服膽怯心理,使學生敢說
小學生有說的欲望,但由于怕羞,怕說不好別的同學取笑,所以會出現(xiàn)想說又不敢說的矛盾心理。為了鍛煉學生的膽量,讓學生把想到的內容表達出來,我在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敢說。比如一年級小學生剛剛入學,我就利用晨讀,課前時間讓他們練說。由用簡短的一句話來介紹自己,再用一兩句話來介紹自己家里的情況。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其中,得到鍛煉,都能在練習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除此之外,不同形式的鼓勵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分別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尤其是不善于說話,膽小的學生,只要他們有一點可以肯定,就及時鼓勵,即使他們說的不好,仍然對他們展現(xiàn)于微笑,引導他們回答,并用激勵的眼神,關懷親切的言語滋潤他們的心田。長此以往。不但能消除孩子們不敢說,不愿說的心理障礙,而且還能喚發(fā)他們爭先恐后說話的興趣。
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愛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能把“說話”當成一種樂趣,那么學生的說話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首先,作為教師得抓住小孩的性格特點,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觀察對象,如小動物、各種新穎的玩具、色彩鮮艷的插圖,還有大自然中的景物等等。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說話的興趣。如,在教學《找春天》這篇課文時,我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幅很美的動畫插圖,孩子們邊觀察邊說,學生興致盎然。有的說,春天來到小河邊,小河的水融化了,魚兒在河里嬉戲。有的說,春姑娘來到了田野里,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了。此時,他們一個個小手舉得很高,臉上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說話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加之,我及時鼓勵,學生說話的興趣就更高了,也能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緊接著,我讓他們把看到的以講故事的形式說出來。這樣,即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掌握方法,使學生會說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由敢說,愛說到會說,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正確引導。
1、模仿說話,把話說完整。
小學生的模仿力極強,但詞匯貧乏,說話表達不清,說話不完整,在教學時,可以讓他們模仿句式說話。如︰學了“官員一邊看一邊議論。”這個句子后,只要學生理解了“……一邊……一邊……”的意思是并列的關系,而且可以同時進行,就會照樣子說出“我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钡群芏噙@樣的句子。引導學生在練習說話時把話說完整。
2、填空說話,把話說具體。
通過填空的形式練習說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針對較復雜的句式,如:學習“江水和河水都流進海洋里。”這個句子后,為了使學生會說這種句式,老師就問:“你還可以說誰和誰都怎樣或誰和誰都干什么?!蓖ㄟ^提示使學生會說話。另一種是為了學生把話說具體而讓學生填空。如:針對“他是個小八路?!边@個句子,老師就問:“他是個怎樣的小八路?”同樣的道理,“他是一個小男孩。”可以問:“他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進一步激勵學生說話,把話說具體。
3、按問題說話,把話說清楚。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說話存在重復,顛三倒四的毛病。要改掉這個毛病,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說一件事之前,設計一系列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把事情按一定順序說完整。如教材中要求學生會做家務,老師提醒學生先說自己會做什么家務,然后說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說說干的結果或心情。還可以讓學生從觀察課文插圖入手,練習說話,做到緊扣圖意,有一定順序。
四、加強訓練,使學生善說
充分利用班會及課余時間,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故事,或把課文中學到的故事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讓學生當“小老師”,評價他人,也可以評價自己。這樣效果更好,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敏銳的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平日與學生的對話和課堂學生發(fā)言都要注意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要時時處處,事事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好為學生在高年級的“寫”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