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珊
【摘要】思維能力是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關鍵所在。本文筆者針對如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個問題,提出一些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的訓練方法,以期能夠使學生更輕松的學習化學并提高學習效果。
思維能力是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事物進行審視、思考、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生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一直都是一線老師思考的重點問題之一,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很多,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主動思維
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就會對化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積極鉆研、主動思維,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自發(fā)的學習態(tài)度會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具體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思維、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化學課堂要充分利用實驗這一學科特征,實驗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
有效方法。從化學實驗切入教學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實驗現象、思考為什么有此現象、師生共同尋求答案、總結歸納結論、提出存在的問題等等,在學習了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2、 抓住化學學科的特殊性,介紹化學上的某些新領域和發(fā)展前景,激勵學生積極探索化學學科的奧秘。注重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自已的生活息息相關,認識到化學是關系到人類發(fā)展的一門重要學科,激發(fā)了興趣,也拓展了思維。
3、充分展示教師的課堂魅力。中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感性的,他們會因為欣賞一名老師而去喜歡這門課。所以,教師要盡量讓課堂精彩起來,讓哪些乏味的理論知識在你的講授下生動起來,讓學生喜歡上化學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的學習是形成正確思維能力的基礎之一,被動的學習最多只是單純的復制加記憶,無法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
二、訓練科學的思維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須是來源于
長期積累的課堂訓練。真正意義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傳授知識,更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最終形成思維習慣,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生可實現的問題情境,師生共同參與,教師可指導學生如下:(1)、如何提出問題 (2)、提出的問題應該利用所學的哪些知識進行分析 (3)、如何組織好、結構好自已現有的知識用于解決問題 (4)、散點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5)、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意義 (6)、可能存在的問題的討論 (7)、與該問題相關的其它問題的拓展訓練等等。
例如,高三復習課在學習溴蒸氣與二氧化氮這兩種紅棕色氣體時,可這樣展開教學:
1、教師展示一試管紅棕色的氣體,由學生展開思考、總結,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系統,猜測其可能是溴蒸氣或是二氧化氮氣體。
2、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到底是溴蒸氣還是二氧化氮,如何鑒別?(1)、教師活動:教師引導思考的方向,物質鑒別的一般思路是:先比較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tài)等),再比較化學性質(如發(fā)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或是復分解反應等);學生在分析、推理的學習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引;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結論。(2)、學生活動:調取所學的有關溴和二氧化氮的相關知識,進行問題的分析。 溴蒸氣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質幾乎完全一樣,在化學性質上都是強氧化劑,所以應該利用其可能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來鑒別;可利用溴蒸氣和二氧化氮溶于一些溶劑(如水、CCl2)所產生的不同現象進行鑒別;也可從學生已學過的化學平衡的角度進行鑒別等。(3)、師生共同活動:得出結論,法一:通入到硝酸銀水溶液中,產生淺黃色沉淀的是溴蒸氣,沒有明顯現象的是二氧化氮;法二:將試管倒插入水中,水會倒吸,充滿試管的是溴蒸氣,水會倒吸,但不會充滿試管的是二氧化氮;法三:取少量CCl2于試管中,振蕩,顏色褪去的是溴蒸氣,顏色不會褪去的是二氧化氮;法四: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是動態(tài)平衡,給試管升溫或是降溫,試管顏色會變深或是變淺的是二氧化氮,無此變化的是溴蒸氣。
3、設置與該知識點相匹配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點內容,也體現該知識點的學習意義。
通過這樣的智力活動,將教師的知和能轉化為學生的知和能,不斷訓練學生的思維技巧,長期訓練,慢慢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在處理問題時,能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多途徑的去尋找解決方法的科學思維方式,它包括網絡化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等。
1、網絡化思維的培養(yǎng)
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識點繁多,要記憶,還要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融會貫通才能應用于解題。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網絡化,要組織好、結構好所學的知識,當遇到問題時,才能迅速調出所需知識進行解題。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化思維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師教學的網絡化
無論每一節(jié)課,還是每一章的教學安排都應該系統的規(guī)劃好,使知識點網絡化。這里具體的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橫向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對一個事物的思考轉到對與之相似的事物的思考,化學有很多相似現象,有時候知識容易混淆,應通過橫向思維尋找知識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科學系統的進行學習;縱向要求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由易入難,步步深化,在徹底理解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的科學思維方式。
(2)學生學習的網絡化
學生要善于將老師的網絡化知識轉化為自已的網絡化知識,只有將所有的知識網絡化,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應用自如,特別是對自已知識上的一些薄弱環(huán)結,更應系統的整理,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處理。
2、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
求異思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應訓練學生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注重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可如下操作:(1)由一個知識點,可展開與之相關的其它知識點,也可對該知識點進行拓展、深化學習;(2)對同一個問題,尋求多種方法進行解答,但是最終答案都是唯一的;(3)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作出合理的解答,但最終答案是合理的,卻不是唯一的;(4)針對于同一個考點,設計幾種不同的考查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訓練,不斷的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之變得更靈活、更善于處理各種綜合問題。
3、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
邏輯性思維是理科生必備的重要思維方式,理科生在思考問題時,必須要做到條理清晰、推理正確、解答規(guī)范,整個過程要有較強的邏輯性思維,而訓練學生思維邏輯性的重要途徑就是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的尋找機會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比如在原電池的教學中,一般是以Zn-Cu原電池作為例子進行分析學習,總結出形成原電池的條件:(1)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2)活沷性不同的兩極材料;(3)電解質溶液;(4)形成閉合的回路。在知識講解完之后,可給學生一個能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讓學生去設計一個完整的原電池裝置。這種思維的逆向訓練,反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也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上述幾種思維的訓練方法,如果只是偶爾實施,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各種思維的訓練方法應無時不刻的融入、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結合授課知識點,合理安排、精心設計,持之以恒,才能出效果。當然,思維的訓練方法也不止以上幾種,還有很多其它的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不斷的去摸索、尋找、總結。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能使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也找到了學習知識的方法,更是發(fā)展了思維,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程俊《高中化學思維訓練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2]邵晉英《關于思維訓練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教育實踐與理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