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志
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學本教育”經驗交流大會上,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王金華校長所帶領的 “卓雅牡丹”師生組合團隊匯報,陳曉峰老師執(zhí)教的《老人與海鷗》課堂展示,均獲得了與會專家及教師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校長答疑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主動大方的補充以及課堂上同學們自信從容的精神風貌、同學間大膽發(fā)言、求真質疑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引起了專家學者及教育同人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
一個小縣城的小學校,建校史不過短短十余年,師生們能呈現(xiàn)出如此的生命狀態(tài)和自主學習能力,這都得益于具有遠見卓識的王金華校長及其所帶領的一群教育追夢人所進行的堅持不懈的課程改革,特別是2012年以來所進行的“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的創(chuàng)新。
“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是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韓立福博士的指導下,以培養(yǎng)有自信、善合作、懂感恩、會學習、勇創(chuàng)新的健康人為目標的新型課堂。其中問題是方法,卓雅是方向,QPI是策略。 “QIP”是指:“問題導學” (Question)、“智慧建構”(Intelligence)、“個性綻放”(Personality)。
1、創(chuàng)新師生關系,實現(xiàn)平等對話
良好的師生關系勝過良好的教育。在“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中,把教師稱為“大同學”,這不僅僅是稱謂上的改變,而是新型師生關系和學本課堂學習觀的體現(xiàn)。雅思貝爾思認為“教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對話的關系”。課堂上,老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支持者。學生是小同學,師生之間點撥啟發(fā),交流互動,碰撞智慧。學習以問題為中心,問題由師生共同生成,課堂由學術助理主持課堂流程。課前,教師和學術助理溝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點以及在課堂主持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除了教會學術助理對關鍵點的把控和主持中突發(fā)情況的對策外,更會充分利用一案三單,提前預設,有效引導。學生在學術助理的帶領下通過自主學習、組本交流生成問題,再小組間討論、展講、挑戰(zhàn)、補充、質疑。教師適時地應上去,及時地退下來,除了偶爾“煽風點火”——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外,更多時候是默默欣賞,靜待花開。
2、創(chuàng)新求知路徑,實現(xiàn)結構化預習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學會學習,擁有終身學習的本領。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前結構化預習。
在韓立福教授的指導下,“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的課前“結構化預習”,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簡單的預習,而是學生按“查、畫、寫、記、練、思”六字訣深入系統(tǒng)地把學習內容讀熟(流利復述或背誦)、讀厚(充分利用工具書搜集整理相關信息)、寫滿(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好批注)。學生批注要做到“我手寫我心,隨心所欲寫感想”,以求擺脫僵化記憶、生搬硬套的學習弊病。如語文的結構化預習,他們追求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數(shù)學的結構化預習,則要求學生聯(lián)系基本生活經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原理、特征、性質,并能根據(jù)例題舉一反三,倡導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
在結構化預習中,學生熟讀深思,深度理解和消化后,已經掌握了知識的80%以上,課堂學習自然就變成了師生之間知識分享、智慧點燃、學法探討、多元歸一、潛能開發(fā)、能力提升的“兒童樂園”。
3、創(chuàng)新解決途徑,實現(xiàn)合作共贏
該校提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問題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思維過程,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把知識問題化,把問題能力化。課堂上,充分利用“三單”(問題導讀單、問題解決單、問題評價單)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生成問題,再引導學生圍繞關鍵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展講交流、深入探究,從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形成智慧。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問題,是學生生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生成后,教師和孩子一起討論、辯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采用爭辯、靜思、質疑、補充等不同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4、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 ,實現(xiàn)大班額小班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生命都是傳奇。由一個個“天使”和“傳奇”構成的小組共同體,學習潛力更是巨大無比。在學習中,“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采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實現(xiàn)大班額教學小班化。教師根據(jù)小組成員能力特點進行合理分工,人人都是學科長,個個都是領頭雁。兩人是學習同伴,N人是小組學習共同體,通過小組文化建設(創(chuàng)設組名、組呼、組徽、愿景、制定公約、開設小組園地),達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學科長根據(jù)學生能力優(yōu)勢明確分工,從展講、展寫、展演、作業(yè)批改,相互幫扶等都責任到人。每小組都要根據(jù)學習情況進行日總結、周獎勵,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小組凝聚力。同時在班級文化建設上,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捆綁考核學習方案,小組同獎同罰,榮譽共享。一人落后,全組恥辱;一人進步,全組幸福。同學們的團隊觀念極強,常常是一個同學落后了,幾個同學爭著搶著幫他講解和學習。組內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實現(xiàn)個人學習愿景化、同伴學習互助化、小組學習承包化、全班學習最優(yōu)化的“四化”目標。
5、創(chuàng)新作業(yè)批改,實現(xiàn)五級評價
傳統(tǒng)教學的“備講批輔考”,批改作業(yè)是教師很大的一分工作量,可往往是教師批得辛辛苦苦,學生做得馬馬虎虎,甚至是教師批了,學生也不糾錯,造成教師的“無效勞動”?!皢栴}·卓雅QIP”課堂把批改作業(yè)的權利下放給了學生,實行五元評價制,讓家長、同伴,學科長、小組長參與評價。利用五級評價章進行檢查和激勵。五級評價指的是學習者自我評價、同伴互評、學科長評價、學術助理評價和教師評價抽評。同伴評價不僅要評判對錯,更重要的是針對錯題給對方講懂,講會。學科長重點檢查學生錯題是否已經會了,監(jiān)督學生學會;教師和學術助理再進行抽查評價結果。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再發(fā)現(xiàn)再學習的過程,對每個學生來說,通過五元評價,學生把知識點理解的更透徹了,掌握得更牢固了。
6、創(chuàng)新觀課標準,回歸課堂本真
真正的一節(jié)好課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講得有多精彩,而是看教師給學生多少空間,師生課堂互動是否和諧,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收獲、有提升?!皢栴}·卓雅QIP學本課堂”的觀課重點是學生是否做到四真(即在問題引領中做到真聽講、真討論、真互助、真評價)、三度(即參與度、興趣度和學習能力提升度)。它關注的是教師的學習方案設計是否科學?課堂上教師的調控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及對潛能生和問題關注是否到位?對學生問題的解決路徑、方法、徹底度怎么樣?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構建真實、靈動、自然、生態(tài)的民主課堂,讓教學回歸本真,讓學生學會學習。
7、創(chuàng)新備課上課,解放教師手腳
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的教師備課、上課也很特別,往往是教研組先共同備課,然后資源共享。在課堂上,他們著力培養(yǎng)學術助理登臺上課,教師騰出手腳進行課堂觀察和教學研究。學校成立了課程專家團隊,針對教師在結構化備課和上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討,再反饋總結,改進補充,優(yōu)化方案,指導課堂。他們倡導教師用三步生成法寫教育教學案例:第一步,描述事情發(fā)生的過程;第二步,尋找理論依據(jù);第三步,寫出自己的觀點、感想或下一步的實施方案,引領大家從“教書匠”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邁進。
8、創(chuàng)新家校關系,實現(xiàn)合作共贏
“問題·卓雅QIP學本課堂”也在家長方面大做文章,它讓家長成為學校的新聞代言人,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成為學?;顒拥捏w驗者。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一平臺,對家長進行專項課改培訓,最大可能地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助推學校課改。他們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啟學習愿景,制定學習方案和家庭學習公約,落實結構化預習和結構化備課。周五的家長開放日,學校更是把家長請進課堂,觀察課改給孩子帶來的變化,讓他們和孩子一起體驗課改,認同課改,和學校同行。除此之外,該校還邀請有教育夢想且有著某方面特長的家長做一日教師,體驗教師生活,體現(xiàn)自身價值,體會教師的辛苦和幸福,為學校的發(fā)展獻計獻策,為課堂的改革吶喊助力。
英國教育家懷特海告訴我們,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新城實驗學校在韓立福博士的“學本課堂”理念指導下,通過層層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質疑,學會創(chuàng)造,讓學生成長為“智慧”的人,正如教育部王定華司長對該校的評價:這是一所生動而深刻的學校,這所學校處處能看到師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