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信
【關鍵詞】新課標 變化 特點
2002年出版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已經使用了10年,2012由國家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新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下)兩冊,于2012年9月在全國各省市全面使用。該實驗教科書滲透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教材在設計和編寫上都給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感受,為一線教師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幫助。這里,就本人在該教材使用上的一些點滴經驗和感受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并和同仁商榷。
一、初中物理新課標的一些變化
1、新課標的思想文化內涵方面的變化。新課標修訂的依據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對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是進一步明確“20個”學生必做實驗,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加強實驗探究的體驗!
教材修訂的指導思想與目標:(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符合修訂后義課程標準的要求。(2)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實踐相結合,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3)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新要求、社會新變化和科學技術新進展。(4)內容與結構體系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習心理規(guī)律,注重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好學、樂學、會學。(5)精選教科書內容,對內容過多、要求過高、難度過深的內容進行調整,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6)增加教科書的可讀性。注意適當?shù)匿亯|,適量的案例分析、說明,使學生好學,便于自學。
在新課程基本理念上,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改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把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改為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把構建新的評價體系改為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在關于科學探究的方面的要求更清楚明了,便于老師的教學。
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1)知識與技能當今已不是目標的唯一要素。(2)從“過程”和“情感”目標思考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怎樣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養(yǎng)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怎樣形成并增強實踐意識;怎樣養(yǎng)成嚴謹、求實、認真、平和的科學態(tài)度;怎樣提高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來教學。這是因為,知識的缺漏隨時可以補足;但興趣的缺乏、意識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態(tài)度和習慣的錯誤,不是短時間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響整個高中階段,甚至于一輩子。初中物理課應在學習興趣、思維習慣、實踐意識、科學態(tài)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材的知識內容方面的變化。內容標準繼承內容標準的總體框結構,一、二級主題保留,只對三級主題進行微調。
①次序調整。將原8年級的電學內容放到9年級學習,將“物態(tài)變化”一章提到光學前,以延后難點的學習;將原教科書9年級“機械運動”的內容調整到現(xiàn)在的第一章,先學習“速度”的內容,方便后續(xù)“聲速”、“光速”的學習。另外,有了第一章測量的知識,在學到后面的溫度計、天平、彈簧測力計等儀器時,也有了讀數(shù)的基礎。
②刪減內容。原教科書專門有一節(jié)“看不見的光”一節(jié),為了減輕負擔,新教科書刪去了此節(jié),將部分內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節(jié)中,還把“功的原理”、“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測量電阻”等等,這些沒有明確要求或到了高中還要繼續(xù)學習的內容已經刪除。
③調整改寫。改變了一些探究實驗的做法,例如,針對老師們反映“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的設計過細、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見,改寫了這一實驗,力圖做到既能體現(xiàn)自主探究,又能使學生有所依據、思路順暢;原教科書將安全用電的內容分散在“電路和安全用電”、“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及“電功率和安全用電”幾節(jié)中,根據教學一線老師的意見,新教科書將原教科書幾節(jié)中有關“安全用電”的內容重新整合,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電”;為了減輕負擔,新教科書將原“磁現(xiàn)象”與“磁場”兩節(jié)內容重新精減,整合為一節(jié)“磁現(xiàn)象 磁場”,并把“顏料的混合”一節(jié)改善為“科學世界”,還把目標“知道波長、波速和頻率的關系”改成了“知道波長、波速和頻率”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強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學;突出“能做功的物體具有能量”的思想。
3、教材的編制排版方面的變化。
(1)重新規(guī)劃探究實。例如,在“科學之旅”中,通過“伽利略對擺的研究”讓學生考慮:伽利略怎樣觀察吊燈的擺,并發(fā)現(xiàn)了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伽利略在觀察中提出了什么疑問?對于這些疑問做出了什么猜想?伽利略是怎樣設法證實自己的猜想的?經過設問、提示以及“科學之旅”正文中所講“善于觀察,樂于動手”,讓學生大致領會:科學探究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給出合理的猜想,最后證實猜想得出結論;(2)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探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適當?shù)牡胤郊恿伺耘?。例如,在第三章第二?jié)”實驗--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中的”猜想與假設”旁加了旁批;(3)為了給出范的結論,同時也為了幫助學生梳理、總結一章所學的重要知識。新教科書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學到了什么”。
二、修訂后新課標的主要特點
與舊的課標相比,新課標有其突出特點:(1)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注意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3)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4)體現(xiàn)開放性 培養(yǎng)實踐能力;(5)加強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6)形式生動活潑。
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還解決了一些教學實踐問題。例如,怎么處理好課堂中科學探究教學中的兩個矛盾(課堂時間少和探究過程多的矛盾,學生“自主”和教師“指導”的矛盾),解決辦法:側重部分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 廖伯琴,張大昌主編.物理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3] 王較過主編.物理教育學.陜西旅游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