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百勝將軍,相對應的就有草包將軍。胸無點墨的紈绔子弟,靠著皇親國戚、親屬裙帶的關系爬到將軍位置上,其實但凡有點良知,都應該對帶兵出征百般推脫才是對國家、民族最大的貢獻,但是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位實力級草包將軍,真是當仁不讓的無能不堪至極。
漢武帝的寵妃之兄——李廣利
俗話說,一個將軍打敗仗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打敗仗,李廣利身為漢武帝統(tǒng)治后半段的最高軍事統(tǒng)帥,居然能夠完成這個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實在讓人“佩服萬分”。
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雖然同為外戚,可李廣利比起之前的衛(wèi)青、霍去病卻差了十萬八千里。衛(wèi)青和霍去病兩位外戚統(tǒng)帥橫掃漠北,打得匈奴狂逃。而李廣利在衛(wèi)青去世后接替了大將軍職務,他面臨的是比衛(wèi)青好的多的形勢:強大的匈奴早已經(jīng)威風不再,西域的小國更實力有限,以漢朝強大的軍力和國力,放在他手上不是指哪打哪嗎?可問題是:李廣利實在不是這塊料。在這個歷史時刻,李廣利這位庸才粉墨登場,差點把漢匈戰(zhàn)爭的大好格局都賠進去。
二征大宛,李廣利率六萬大軍出塞,屢戰(zhàn)屢敗,雖最后勉強迫使大宛投降,可漢軍的損失居然高達六分之五,這樣的“勝仗”居然還未讓漢武帝清醒。之后三征匈奴之戰(zhàn),漢武帝壯志滿懷,一心要把匈奴趕盡殺絕,可李廣利實在讓他失望了。
一征匈奴,李廣利率三萬大軍在天山大戰(zhàn)右賢王,先勝后敗,被匈奴人重重圍困,險些腦袋搬家。比起霍去病一萬鐵騎橫掃河西的壯舉,李廣利真該慚愧到家。不過這次畢竟面對匈奴優(yōu)勢兵力,還算情有可原。
二征匈奴,漢武帝動了血本,把二十一萬大軍交給李廣利,與匈奴單于10萬大軍在蒙古土拉河血戰(zhàn),久戰(zhàn)不下后匆忙撤軍,靠著漢朝斷后部隊的殊死奮戰(zhàn)總算全身而退,可這次畢竟還算把部隊完整的帶回來,不算太丟人。
三征匈奴卻真讓漢朝血本無歸,李廣利率七萬精銳,在內(nèi)蒙古杭愛山與匈奴決戰(zhàn)??墒沁@時后方事發(fā),有人密告李廣利勾結(jié)丞相劉屈髦向神祝禱,希望李廣利的外甥昌邑哀王劉髆將來作皇帝。漢武帝下令查辦:宰相全家斬首,李廣利的妻兒也遭逮捕囚禁。
指揮大軍對匈奴作戰(zhàn)的李廣利,聽到家中妻兒因巫蠱被捕收監(jiān)的消息,如五雷轟頂,既憂慮又害怕,不知所措。便不根據(jù)實際情況,不了解雙方軍事形勢,不計及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數(shù)萬漢家兒郎的生命為賭注,盲目進軍,以求僥幸。之后又被匈奴來了個反包圍,七萬大軍全軍覆沒,連李廣利本人也投降匈奴。此戰(zhàn)使?jié)h朝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漢武帝不得不下輪臺詔,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戰(zhàn)爭。
作為將軍,李廣利忌賢妒能,排斥異己,征匈奴期間,坐視李陵孤軍被圍而不救,斷送了一個名將的前程,而自己最后也兵敗投降,可悲的是當漢奸也沒當好,投降沒多久就被匈奴重臣陷害身死。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