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正新?白秀玲
新課改不是一套教科書,而是教育領域一次深層次的革命。我們推行的“四環(huán)六步”(四環(huán):讀書自學,自主探究;分組合作,討論解疑;教師點撥,總結指導;訓練鞏固,當堂檢測。六步:檢查自主學習成果;出示學習目標;獨立自學新課;合作探究問題;展示點撥解惑;訓練達標測評。)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就是以轉變教學理念為先導,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中心,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突破口,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全面改革,旨在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我認為要真正做好課改教學工作,必須有以下五個轉變。
1.觀念變“舊”為“新”
觀念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原動力。對于有多年教學工作經(jīng)歷、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教育理念和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的教師,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了,就應該用新的、發(fā)展的眼光去“撥開云霧見太陽”,認識其實質。我們推行的“四環(huán)六步” 課堂教學改革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堅持“集體研討、還時于生、小組合作、自主整合”的原則,奠定了課改的基調。從學生的自學預習到合作、探究、展示、反饋,整個課堂都以學生為主體,主張人人參與,個個展示、處處張揚個性,將學生變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它真正實踐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新課程理念。
2.教學管理變“破”為“立”
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管理,大部分教師都喜歡“嚴”字當頭,制定一系列的紀律、條款約束學生,重結果、重分數(shù),輕過程、輕能力培養(yǎng),這實際上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新課改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人為本。因此我們的“四環(huán)六步”教學改革在班級教學管理中,要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既要“破”除過去的條條框框,又要“立”字當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主,重在引導,建立自主學習的系列管理機制,克服小組合作學習有“形”無“質”、有“合”無“作”、參與度不高,團結、創(chuàng)新精神不強的現(xiàn)象。在具體教學中要科學建組合理分工;突出主體,均衡發(fā)展;學會關注,共同創(chuàng)新;精選內(nèi)容,重點探究。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獨立思考、集體討論、合作研討、團結互助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身邊的典型感染學生和引導學生。特別是對“第三世界”的學生更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句話,我認為說得很好:“學生是一朵花,你關愛他,他就旺盛;你忽視他,他就枯萎;你踐踏他,他就死亡?!倍昧诉@些,相信在教師的關愛和關注下,學生都會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3.教育變“單”為“全”
以前,單一的教育模式使我們的工作事倍功半,新課改后,若不改變這種模式,它將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因此我們要變單一教育為全方位的教育。如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聯(lián)盟,主科教師與副科教師的協(xié)作,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學校和社會的合作等等,特別是與家長的溝通,已經(jīng)是我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成為我實施教育的一個法寶。因為學生畢竟是家庭中長大的,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較深,若學校要求學生這樣做,而家長卻要求學生那樣做,甚至背道而馳,那么對學生的教育將會事倍功半,甚至微乎其微。從學生來說,有些問題出在學生身上,但病根很可能就在家長身上,家長的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4.距離變“有”為“無”
新課改,教師不再是主宰者,一定要排除那種高高在上,認為自己就比學生高人一等的思想意識,而要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甚至是零距離。我們的課改就應自覺地融入到學生之中,想學生所想,樂學生所樂,以民主的思想,真誠的語言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我們應用人格培養(yǎng)人格,用真誠呼喚真誠。聽聽孩子的童言,貼貼孩子的面頰,摸摸孩子的額頭,握握孩子的小手,“用童心與童心對話,用童真和童真交流”,和孩子一起走進童話世界,這些雖然是輕微的舉動,但卻使孩子享受了教育的幸福。在學校,同學們大掃除,我也有自己的任務;黑板上的名言,也有我負責的幾日;課間跳大繩,我是其中一分子。天長日久,和孩子學習在一起,游戲在一起,那么教師的品格就會變成學生的人格,做到潤物無聲。
5.課堂變“嚴”為“活”
有人說:“寧給好心,不給好臉”,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一些理性,卻少了一些人本,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布置、學生完成,這樣培養(yǎng)出了聽話的孩子,卻使他們失去了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就像是小鳥,你把它關在籠子里,它會很安穩(wěn),而當你打開籠子,卻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失去了飛的本能。我們也常見,學生在作文中歌頌粉筆、小草與蠟燭,語言重復,內(nèi)容相同,日記中談到老師的粗暴批評,還口口聲聲說對老師的教導感激不盡,可言詞中分明讓人感覺出他們的委屈。新課改重在改課堂,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我認為課堂中就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設計科學、合理、高效的導學案,用“活”的思路、“活”的教材、“活”的思維、“活”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彰顯“多條腿走路、多方式并存、多特色顯現(xiàn)”的課改模式。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包羅萬象的氣魄,去理解、寬容、接納每個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宰,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作者單位:閆正新 甘肅省金塔縣第四中學;白秀玲 甘肅省金塔縣北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