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繪畫和詩歌發(fā)展臻于極盛的唐代,題畫詩的產(chǎn)生理屬當然。作為集唐朝題畫詩中創(chuàng)作數(shù)量和成就之大成的杜甫,其題畫詩的文獻價值毋庸置疑。該篇擬從唐代題畫詩的源起及界定、杜甫題畫詩的藝術(shù)特色、杜甫題畫詩的文獻價值三方面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杜甫;題畫詩;文獻價值
眾所周知,杜甫因其在中唐詩壇的巨大成就被尊為“詩圣”,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成為后人師古的重要學習人物,特別是在兩宋時期,杜甫被尊為“古今詩人之首”,被蘇軾、王安石,尤其是黃庭堅所推崇。時至今日,關(guān)于杜甫的詩歌研究者甚眾,本文從新的研究角度,將杜詩的重要組成部分——題畫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相關(guān)文獻資料的整理學習,考究杜詩中題畫詩的文獻價值,為進一步研究杜詩提供一定的價值資料。
一、唐代題畫詩的源起及界定
受六朝時期詠畫詩的影響,在詩與畫都高度繁榮的唐代,題畫詩應運而生。題畫詩分為形式上的題畫詩和思想內(nèi)容上的題畫詩兩種形式,即表現(xiàn)為題于畫上的詩和未直接題于畫上的詩兩種形式。唐代題畫詩基本上包括這兩種形式,其中后者為詩人或畫家將畫作為寫作客體而題的詩,并未題于畫上,內(nèi)容多為對畫作的評賞。
“甚矣,詩之盛于唐也!其體,則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靡不備矣……”[1]
胡應麟在《詩藪》中的這段話說明了唐詩體裁的完備。唐代題畫詩的體裁上與唐詩一致,并在題材、內(nèi)容等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面貌。
綜觀中國題畫詩的歷史,杜甫并非創(chuàng)始者,然而從數(shù)量上看,現(xiàn)存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杜詩中[2],題畫詩占近三十首[3](包括涉及到畫的幾首),是杜詩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量也遠超前人及同時期人;從質(zhì)量上講,其《姜楚公畫角鷹歌》、《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等名篇廣為傳誦,足見其質(zhì)量之高,影響之大。可以說,“在唐人的題畫詩中,杜甫創(chuàng)作最多,成就最高?!盵4]
二、杜甫題畫詩的藝術(shù)特色
杜甫的題畫詩是其詩歌藝術(shù)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整個中國文學藝術(shù)中不可或缺的探討課題。以下從“擬真”手法的運用、抒寫畫外之意、烘托與鋪陳相結(jié)合三個方面對杜甫題畫詩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分析。
(一)“以真寫畫”——“擬真”手法的運用
“以真寫畫”之說源自孔壽山《唐代題畫詩注》,唐代題畫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書中被歸為四類,第一類即“以真寫畫”。為贊揚畫作感染力之強,畫家畫技之高,詩人在評賞畫作時常運用“擬真”手法,將畫上之人、物、山水與現(xiàn)實中的相比照,化畫為真、以真襯畫、真幻互照。
“楚公畫鷹鷹帶角,殺氣森森到幽朔。觀者貪愁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倍鸥υ凇督嫿曲椄琛愤@首詩里運用審美錯覺的手法,擬假為真。王嗣奭評此詩曰:“形容佳畫,止于奪真?!盵5]
“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黃?!瓚浳粞残倚仑S宮,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p>
在《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歌》一詩中,運用了真假對照的手法,馬之氣韻生動似呼之欲出,難怪陸時雍評贊此詩曰:“詠畫者多詠真。詠真易而詠畫難,畫中見真,真中見畫,尤難。此詩亦可稱畫筆矣!”[6]畫面之真由此可見。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絳旋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對于《畫鷹》這首詩,《讀杜心解》中有這樣的評價:“?身側(cè)目,以此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7]畫中鷹的形象威猛無比、氣勢不凡。然初讀詩時,讀者似乎以為詩人所寫為真鷹,直至最后才知非真是畫。這便是詩人運用“倒插法”先使畫中物栩栩如生,讓人以畫為真,細看后方覺是畫,將觀畫者的心理歷程描摹得細致入微。
洪邁在《容齋隨筆》卷十六中說:“江山登臨之美,泉石賞玩之勝,世間佳境也,觀者必曰‘如畫。故有‘江山如畫,‘天開圖畫即江山,‘身在畫圖中之語。……如老杜‘人間又見真乘黃,‘時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斯須九重真龍出,‘憑軒忽若無丹青,‘高堂見生鶻,‘直訝松杉冷,兼疑菱荇香之句是也。以真為假,以假為真?!盵8] 可以說是對杜甫題畫詩中“擬真”手法運用的貼切評價。
(二)“意在畫外”——抒寫畫外之意
詩、畫的互通性使二者具有共同的追求象外之象的審美目標,然“畫畫定型,詩寫變化”,畫是造型藝術(shù),詩是語言藝術(shù),畫面不能傳達的東西還需借助詩這種獨特的載體才能得以呈現(xiàn)。杜甫深諳詩、畫之道,常把畫面內(nèi)在的流動性、作畫人的“畫外之意”及觀畫人觀畫體驗寄諸筆端。
如上文提及的《畫鷹》,詩人透過畫面浮想聯(lián)翩,風霜肅殺的氣氛仿佛撲面而來,感官似乎被打通。詩人通過畫中鷹?身而立的姿態(tài),仿佛洞察了它想攫獲狡兔的心思;從絳旋似乎可被摘除和畫作置于軒楹間的位置,感受到它似乎能隨一聲呼叫應聲而起的迅猛身姿——飛往草原襲擊凡鳥,令凡鳥毛血灑落,遮天蔽野。詩人的描述遠遠拓展了畫面原有的空間,畫家繪鷹之神由此可見。
(三)烘托與鋪陳相結(jié)合
題畫詩的寫作客體為畫作,因之,繪畫中的分賓主、賓主照應的藝術(shù)手法被杜甫巧妙用在題畫詩中,“賓”對“主”主要起烘托作用,即“眾賓拱主”。“主”是要告訴讀者畫中的內(nèi)容、意境及畫家畫技;“賓”則是用于突出“主”的地位而起烘托作用的其它事物或行為。
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岐毢鸀樵谀嘧??青鞋布襪從此始。
杜甫這首題于劉丹山水屏障畫上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中,詩人先用直白明確的語言贊畫之逼真、畫家技藝的高超;隨后為達到渲染畫作之驚風雨、泣鬼神之效,把神話中的“玄圃”、想象中的“鬼神”同現(xiàn)實中的“瀟湘”、近日的“風雨”一起拉入詩境,用虛筆勾勒畫中的實際物象;后一部分,詩人再次對畫家的才華深表贊賞,流露出觀畫后恍如世外、流連山水之感,足證畫作之震撼人心。中間“野亭春還雜花遠……至今斑竹臨扛活”六句則用賦法鋪陳畫中景物的幽美,屬于實寫,是為“主”,其余都是“賓”,足見“賓”之“眾”方顯“主”之“重”,方為鋪陳和烘托的真諦。
三、杜甫題畫詩的文獻價值
(一)考究畫家生平,記錄印證畫史
上文提到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一詩可以說是杜甫為自己十分欣賞的畫家曹霸作的小傳。曹霸雖是畫史上公認的一流畫馬大家,但《唐書》并無其傳,其真跡在今日也未見,而本詩記敘了曹霸的英雄家世及歷史淵源,論及其繪畫特征,對于后人研究曹霸及其繪畫藝術(shù)具有重要文獻價值。
由于杜甫與同時期畫家往來密切,常能一睹畫家作畫之風采,且熟知不同畫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從而豐富了畫史中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的多樣性。比如在一系列畫馬畫中,曹霸是“詔謂將軍拂娟素,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韋僵則是“戲拈禿掃弊騙,炎欠見驥馬舞出東壁”。曹霸為皇室作畫,不得不尤其用心構(gòu)思,因而表現(xiàn)得謹小慎微,只有在完全胸有成竹后才一揮而就;韋僵平時刻苦練習作畫,待到臨別贈畫于友人時往往水到渠成,一副灑脫的姿態(tài)。朱景玄在《畫斷》說:“韋僵常以越筆點簇鞍馬,千變?nèi)f態(tài)。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巧妙精奇”,這與杜詩所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相符的。
(二)了解詩人生平和情懷
題畫詩作為杜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本身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情懷。如《畫鷹》成詩于開元盛世中,抒發(fā)了詩人對建功立業(yè)的極度渴望。杜甫借畫中之鷹昂揚、勇猛的姿態(tài)表明自己同樣希望振翅一飛,一展鴻圖的志向,以致逐漸深化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思想主張。安史之亂(755-763)的發(fā)生使中年杜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寫于寶應元年(762)的《題元武禪師屋壁》遵循常例,先以“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洲.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贊元武禪師屋壁畫之精妙,可以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畫作相提并論,最后以“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游”兩句作結(jié),意在想校仿東晉高僧惠遠修業(yè)云游,于山水隱逸之中超脫塵世,顯露出濃濃的歸隱情懷。
(三)反映時尚風氣及繪畫審美標準
杜甫的詩歌素有“詩史”之稱,同樣,其題畫詩也忠實呈現(xiàn)了他所處時代的繪畫原貌。
“老夫清晨梳白頭,元都道士來相訪。握手呼兒延入戶,手提新畫青松障?!?/p>
在這首《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中,就明確記載了京城玄都觀李道士攜畫拜訪求題詩一事,反映了當時的時尚風氣:書畫家每當創(chuàng)作出自認得意的作品,常登門請名人題詩作獨立歌詠之用。此外,綜觀杜甫數(shù)量較多的題寫畫馬、畫鷹的詩,不難發(fā)現(xiàn)其追求形神兼?zhèn)涞膶徝罍蕜t,從中也能推知當時人們的審美要求和藝術(shù)主張。由此,后世人在研究唐代繪畫史時,都會把杜甫的題畫詩作為重要
資料。
(四)為后世題畫詩造型
在評論杜甫題畫詩的貢獻時,清代沈德潛曾云:“唐以前未見題畫詩,開此體者老杜也?!盵9]據(jù)考證,在杜甫之前已早有題畫詩,此話毋寧理解成贊杜甫題畫詩成就之高。杜甫創(chuàng)作題畫詩時著重考慮和注意的方面、對某位畫家的評價、對畫作流派的評論等為后世題畫詩作者所宗。“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今已矣! 人間弩驥漫爭馳?!碧K軾的《韓干馬》從詩畫關(guān)系的角度對杜甫題畫馬詩及韓干畫馬的高超技藝進行評贊。黃庭堅的《題韋堰馬》也稱贊杜甫:“韋侯常喜作群馬,杜陵詩中如見畫?!幌慈f古凡馬空,句法如此今誰工?”對杜詩寫馬之逼真給予高度贊揚。正是因為杜甫在題畫詩中融入個人情懷,才真正體悟出了畫中之境,無愧“自來題畫詩亦惟此老使筆如畫” [10]之評價。
題畫詩作為杜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杜詩詩歌藝術(shù)成就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我們研究杜詩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通過對題畫詩的了解以及對杜詩中題畫詩的分析研究,我們從新的角度了解杜甫、了解其所處的時代風貌,是我們進一步研究杜詩的前提,同時也為杜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文獻史料借鑒。
參考文獻:
[1][明]胡應麟.詩藪[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清]浦起龍.讀杜心解[M].(莊嚴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7)計有1458首.
[3]孔壽山.唐朝題畫詩注[M].(四川: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1988:109)計有22首.
[4]周勛初.周勛初文集·唐詩文獻綜述[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5][明]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52.
[6]杜甫著,仇兆鰲注.杜少陵集詳注[M].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13-45.
[7]同注[2]
[8]洪邁.容齋隨筆[M].筆記小說大觀(第六冊)江蘇: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194-195.
[9]蘇文擢.說詩晬語詮評[M].志豪印刷公司,1978:479.
[10][清]方薰.山靜居畫論[M].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22.
作者簡介:張雨嫣(1991-),女,河南信陽人,河南大學文學院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