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霞 李華
【摘 要】 目的 分析腦外科引流管護理體會。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腦外科4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腦室引流管、蛛網膜下引流管、創(chuàng)腔引流管、硬膜下及硬膜外引流管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結果 415例患者中,395例患者順利拔管,余者經處理后均拔管痊愈。結論 針對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要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色,合理控制引流管拔除時間,并在整個過程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關鍵詞】 腦外科;引流管;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腦室持續(xù)引流術是經顱骨鉆孔行腦室穿刺后或在開顱手術中,將帶有數(shù)個側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腦室內,末端外接一無菌引流袋,將腦脊液引出體外的一項技術[1],是神經外科常用的技術手段,目的是挽救因腦脊的循環(huán)受阻所致的顱內高壓危重狀態(tài),進行腦室系統(tǒng)的檢查以明確診斷,腦室內手術后安置引流管引出血性腦脊液、減輕腦膜刺激癥狀及蛛網膜粘連,對顱內壓增高起減輕作用及調節(jié)顱內壓在正常范圍,對顱內感染患者經腦室注藥沖洗、消除顱內炎癥[2]。腦室引流的護理可直接關系到手術成敗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患者疾病的控制及愈后起關鍵作用。腦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腦室引流管、蛛網膜下隙持續(xù)引流管、創(chuàng)腔引流、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等等。要做好各種引流管的護理,護理人員必須要嚴密觀察病情,善于將引流情況與患者整體病情聯(lián)系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做到引流管護理安全而有效,現(xiàn)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腦外科收治的4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12例女,303例男,年齡在16-88歲,平均年齡45.5歲;415例患者中,210例顱腦腫瘤,123例顱內損傷,67例高血壓腦出血,15例其它手術;其中53例單純行硬膜外引流,36例行單純腦室外引流,72例行單純創(chuàng)腔內引流,余者254例同時行創(chuàng)腔內與硬膜外引流。
1.2 護理方法
1.2.1 腦室引流管 進行腦室引流管的護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引流袋的高度:患者平臥,引流管開口至少高于腦室側10-15cm,側臥時則要高于矢狀面15-18cm;(2)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外稱、留置時間等均要標示清楚;(3)術后早期嚴格控制引流速度,每天不得大于500ml,否則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低顱壓性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4)如患者出現(xiàn)顱內感染,可遵醫(yī)囑適當增加引流量,并補充電解質;(5)正常腦室引流液應為無色透明且無沉淀,如出現(xiàn)混濁等異常,提示可能發(fā)生顱內感染;(6)術后3-4d后,患者已過水腫期,顱壓降低后要及時拔管,拔管前試夾閉引流管1天,以觀察腦脊液循環(huán)是否存在異常[3]。
1.2.2 蛛網膜下腔引流管 蛛網膜下腔留置引流管的主要目的是治療顱內感染、監(jiān)測并控制顱內壓、治療腦脊液漏等,通常留置于膜3-4或4-5椎體之間的蛛網膜下腔內[4]。蛛網膜下腔引流的護理要點如下:(1)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準確分辨是否出現(xiàn)顱內高壓或顱內低壓性頭痛;(2)置管部位定期消毒,檢查引流液的量及性狀,防止感染;(3)嚴格控制引流速度,每分鐘在2-5滴,每天引流量不超過350ml;(4)引流袋低于腦脊髓平面且低于創(chuàng)口15-20cm;(5)如腦脊液引流量小于50ml,則可拔管。
1.2.3 創(chuàng)腔引流 所謂創(chuàng)腔引流即顱內占位病變被清除后,在顱內留下的腔隙內置入引流物,其通過引流充填腔內的氣體及血性液體促進腔隙閉合,降低局部積液或形成假性囊腫的概率。創(chuàng)腔引流的護理要點如下:(1)術后24h或48h內,將創(chuàng)腔引流瓶置于頭旁枕上或枕邊,以保持創(chuàng)腔內液體壓力,防止腦組織移位;即使48h后也不得隨意放低引流瓶,以免導致引出腔內液體致使腦組織移位;(2)創(chuàng)腔內暫時積聚的液體可起到稀釋滲血的作用,一旦創(chuàng)腔內壓力升高,則血性液體可自行流出;(3)術后48h后可逐漸放低引流瓶,由于此時腦水腫進入高峰期,故要促使創(chuàng)腔內液體較快引出,以免出現(xiàn)腦組織膨起、局部死腔無法消失等;(4)如創(chuàng)腔引流與腦室相通且早期引流量高,可視實際情況抬高引流瓶;(5)血性腦脊液正常時則可拔除引流管,通常術后3-4d即可拔除創(chuàng)腔引流管。
1.2.4 硬膜外及硬膜下引流 硬膜外引流液包括組織液、腦脊液、血性分泌物及血液;患者取平臥位,頭部偏向患側,保證引流的徹底性;引流袋低于頭部20cm;術后2-3d可拔管。硬膜下引流管護理要求引流袋至少低于創(chuàng)腔30cm,以保持引流通暢;患者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部低于足部;通常術后3d經CT檢查后血腫消退即可拔管。
2 結果
415例患者中,395例患者順利拔管;5例術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腔引流液量多且較長時間呈鮮紅色,病情加重,報告醫(yī)生行CT檢查后,進行二次開顱清除血腫并止血;6例患者延長引流時間,是由于復查CT提示存在腦積水,最終拔管痊愈;3例患者出現(xiàn)引流管阻塞更換至對側腦室引流;4例患者行腦室腹腔轉流術;2例出現(xiàn)顱內感染采取引流腦脊液措施。
3 體會
針對腦外科常用引流管的護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密切觀察引流液。在與手術醫(yī)師確認引流類型的基礎上,觀察引流液的量、性狀,通常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中為血性液,混有生理鹽水或腦脊液;而腦腫瘤手術則需切開蛛網膜放出腦脊液,術后引流時間較長;腦室引流管中通常為生理鹽水或腦脊液,也有可能混有其它極少量血性液體等,觀察引流液可及時了解顱內壓及顱內出血的情況。(2)合理控制引流管拔除時間。通常硬膜外及硬膜下引流管拔除時間在48h以內;腦室內引流管則在3-5d;拔管前可夾閉引流管以觀察顱內壓情況;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拔管后要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如發(fā)現(xiàn)腦脊液滲漏則要及時報告醫(yī)生。(3)整個過程嚴格遵循無菌操作。
參考文獻
[1] 裘法祖.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54.
[2] 李連飛.腰大池持續(xù)外引流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12,11(1):19.
[3] 張強.錐孔置管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62例分析[J].浙江醫(yī)藥,2010,14(1):70.
[4] 李國平.289例持續(xù)腦脊液引流在神經外科的臨床總結[J].華西醫(yī)學,2010,15(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