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考研完型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學生心中的“痛”。但是洞悉其選項規(guī)律,掌握其技巧對于考研學子來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考研完型 選項 規(guī)律 效果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英語(一)考試大綱》(非英語專業(yè))指出:完型填空部分主要測試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給一篇240-280詞左右,難度適中的說明文或是議論文中的20個空格選出最佳答案,使補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順、結構完整。
從文章方面看,考研完型首句為中心句,一般不設置題目。例如:2004年完型中首句為“Many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crimes committed by young people) focus either on the individual or on society as the major contributing influence.”本句介紹了主題青少年犯罪主要涉及個人和社會為主要原因,再有2005年的首句為“ The human nose is an underrated tool. ”本句告訴我們人類的鼻子是被低估的工具,其潛在的意思是人類的鼻子是很敏感的。
從選項方面看,在選項設置上,有如下特征:兩個選項互為同義詞,其目的在于要么考查兩個同義詞的區(qū)別,要么把兩個同義詞排除。例如:2001年第1題[A]as to[B]for instance[C]in particular[D]such as ,本題中選項B和選項D構成同義詞,意思是例如,其目的是考查這兩個短語的區(qū)別,因為選項B一般做插入語,需要逗號隔開,such as不做插入語。再有2009年的第4題[A] tendency [B] advantage[C] inclination [D] priority ,本題選項A和C構成同義詞排除,結合文章主題不亮的燈泡用的時間長,因此人不聰明是一種優(yōu)勢,答案為B。三個選項互為同義詞,其規(guī)律為三個同義詞直接排除,答案為另外一個不是同義詞的選項。例如:2001年第12題[A] or [B] but rather [C] but [D] or else,本題中B,C和D構成同義詞,直接排除答案為A,2014年第12題:[A]according to [B]regardless of [C]apart from [D]instead of,本題互為同義詞的為選項B,C和D,它們三個都有排除的意思,然而A是依照,依據(jù),因此選項為A。通過褒貶義詞設置選項,這樣題目在解題時要結合主題和作者態(tài)度進行選擇,例如2007年的第2題:[A] confusedly[B] cheerfully[C] worriedly[D] hopefully ,本題結合主題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獨立了,獨立是好事,作者在此持有贊同支持的態(tài)度,因此排除選項A和C因為它們往往與不好的事情同時使用,確定答案在B和D中進行選擇。選項為正反義詞,其解題規(guī)律是答案就在正反義詞中進行選擇。例如:2004年的第6題[A] considering [B] ignoring [C] highlighting [D] discarding,本題中選項A和B互為反義詞,答案就在其中進行選擇。再有2010年第17題:[A]failed[B]ceased[C]started [D]continued,四個選項中B,C和D構成反義詞,答案在其中進行選擇。此外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動作發(fā)生的時間也可以作為設計題目的原則。例如2010年的第8題:[A] awareness [B] expectation [C] sentiment [D] illusion 和2009年的第1題 [A] Suppose [B] Consider [C] Observe [D] Imagine 。在10年第8題中,awareness應該是意識到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然后其余三個選項都是涉及未發(fā)生的動作,因此可以大膽確定答案為A,在09年的第1題中,選項B涉及已發(fā)生或者要發(fā)生的動作,其余三個選項中選項A和D涉及未發(fā)生的動作,選項C觀察涉及正在發(fā)生的動作,結合文章,文章講的是剛剛進行的果蠅的實驗,因此可以確定選項B正確。事物時偶發(fā)還是規(guī)律性也可以作為設置選項的依據(jù),例如2010年的第16題: [A] duly[B]accidentally [C] unpredictably[D] suddenly ,本題中選項B偶爾地,選項C不可預測地,選項D突然地,都具有偶發(fā)性,選項A按時地表示動作的如期和規(guī)律性,因此為正確答案。再有2009年的第2題: [A] tended [B] feared[C] happened [D] threatened ,通過前面講的規(guī)律排除兩個同義詞B和D,答案就限制在A和C當中,其中A表示經常性“往往”的意思,C是偶然性,恰好的意思,結合文章主題這是一個科學研究結果,一定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而不是偶然性的,因此確定答案為A。除了以上選項設置規(guī)律,有的時候還通過主語是人還是物,與結果是否相反等設置題目。
以上例子表明,在完型教學中通過分析選項設置規(guī)律也能幫助學生在考試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決學生跟著感覺走這種不好的做題習慣,從而攻破完型這道坎。
【參考文獻】
[1]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英語(一)、英語(二)考試分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曾鳴,張劍,劉京霄. 歷年考研英語真題解析及復習思路 [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