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種獨特的感受和真切體驗是讓學生在寫作時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也是衡量學生作文成敗的重要標準。學生唯有對生活有“獨特”體驗,對社會人生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才能培養(yǎng)好的作文文風。這不但對于寫作,而且對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現(xiàn)在,中學生作文文風不正相當普遍,許多學生在寫作中不講自己的話,為情造文,裝腔作勢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下面結合平時的作文教學談談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脫離生活,假大空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然而有些學生只埋頭于書山題海,遠離社會現(xiàn)實,缺乏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當面對作文題時,真正是無話可說,只好裝腔作勢。即使寫出的文章看似意氣風發(fā),但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假話、套話連篇,完全脫離自己的生活實際,這就是假大空。
二、空喊口號,無細節(jié)
寫作貴在以小見大,貴細節(jié)融情。然而很多學生的作文越來越直白,雖不偏題,所寫也較真實,但不注重細節(jié),僅靠華麗辭藻的堆砌,無邊的引用來支撐,甚至強記一些精彩段落,遇到不同的文題,組裝成文,這樣的文章,初看,繡花枕頭一個,實則自己的思想、語言少的可憐,又怎能有真情實感呢?
三、胡編亂造,無真情
文學作品允許虛構,但虛構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基礎之上的,應該遵循藝術的真實性。很多同學平時就沒有養(yǎng)成好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時只會胡編亂造,脫離生活現(xiàn)實,缺少自己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和感悟,這樣的作文又怎能有真情實感?
由此可見,學生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寫作遠離自己真實地生活體驗。況且作文中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真情,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長此以往,必將扼殺人的創(chuàng)造性。其實作文的基礎是真實,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真實地袒露心聲。怎樣才能做到“我手寫我心”呢?
一、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實且動情的瞬間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文的情來源于作文的真,真人真事,第一手經(jīng)歷,從平凡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捕捉生活的不同細節(jié),說真話,抒真情。當你每天上學離家是父母的叮嚀;當你看到父母的白發(fā)有冒出了一小茬,背又佝僂了幾許;當身處逆境的你得到別人鼓勵或幫助時;當你聽到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時……你的心靈難道沒有動情過嗎?你的思緒難道沒有奔涌過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實且動情的瞬間 ,用真情去打動人。
二、用心感悟,運用細膩的描寫傳遞真實且動情的瞬間
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寫作正是對自己生活感悟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個性化認知的過程。正因為感到有澎湃的情感在撞擊自己的心扉,體驗到訴說的迫切感。運用細膩的描寫再現(xiàn)對真實生活的感受,抒寫自己的真情。其實細節(jié)讓事例更加突出,讓情節(jié)更生動,讓情感更加真摯。細節(jié)傳情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對環(huán)境的細節(jié)描寫,對事件的細節(jié)描寫上。
三、學會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真實的情感
教科書選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和高度的藝術性,如《爸爸花兒落了》《故鄉(xiāng)》《我的老師》《阿長與山海經(jīng)》《背影》等寫人敘事的文章,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動人,獨具魅力。教學這些作品時,應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調動學習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體會作品中的真摯情感,同時習得各種寫作手法。從而在今后的作文中進行模仿,把握抒情達意的方向。比如《我的老師》為例,學完新課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老師入手,讓學生觀察自己老師有哪些特別的習慣、愛好,表達對學生的關心時有什么特別之處,寫作時就要注意通過語言、神態(tài)、外貌、動作等描寫,全方位地表現(xiàn)老師的獨特個性。這樣指導,學生寫出的老師形象都“活”了,極具個性,也表達了對老師真摯情感。
四、用自己的語言,寫出真情實感
說自己的話,寫身邊的事,是寫作真實的重要舉措,也是形成個性的重要手段。學生作文的語言,雖談不上風格,但起碼的個性還是有的。如果你喜歡幽默,作品中就可以運用風趣、幽默、詼諧的話語來反映生活;如果你喜歡古詩詞,你就可以引用或化用詩詞,展現(xiàn)你的心思;如果你是時尚一族,你就可以把網(wǎng)絡最新、最麗的辭語用到作文中,用你最熟悉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作文重在真實,教師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留意生活細節(jié),用心感受,選取獨特寫法。在筆下,用真實的生活體驗為燃料,用真摯的情感為火種,就能寫出一篇感人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