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慶
與往常一樣,我正在引導學生復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在處理下列問題時,學生提出異議。
一服裝柜發(fā)現(xiàn)某童裝平均每天可售20件,每件盈利40元。為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決定采取降價措施,擴大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若每件童裝降價1元,則平均每天就多售2件。要想平均每天銷售這種童裝盈利1200元,那么童裝應降價多少元?
學生思考得:設平均每件童裝應降價x元:(40-x)(20+2x)=1200,解x1=10,x2=20
x1,x2經(jīng)檢驗,均是方程解且達到擴大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目的,故都滿足。
對學生解答我給予充分肯定,便想進入下一問題,然而一個學生卻突然提出:“老師,降價10元和降價20元都盈利1200元,如果采取降價10元,既盈利1200元,又使庫存部分繼續(xù)盈利,這樣不僅僅減少庫存還能更進一步盈利,不更好嗎?”是呀!為什么不少降價,多盈利呢?學生議論紛紛,到底“10元”還是“20元”?
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是置之不理,還是平抑“動亂事態(tài)”繼續(xù)上課?我決定,改變課堂教學行為。師生交流、議論,并查找相關練習,很快找到如下幾題:
(1)“某店銷售一批襯衫,平均每天賣20件,每件可盈利40元,為擴大銷售,盡快減少存庫,決定采取適當降價,若每件襯衫每降價1元,則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那每件襯衫應降多少元?”
(2)“某商場購進大量賀卡,該賀卡平均每天可售500張,每張盈利0.3元,為盡快減少存庫,決定采取適當降價,若該賀卡售價每降低0.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300張,若商場平均每天要盈利160元,那么每種賀卡應降多少元?”
(3)某服裝柜在銷售中發(fā)現(xiàn):“寶樂”童裝平均每天可售20件,每件盈利40元,為迎接“十一”國慶節(jié),決定采取降價,提高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如果每件童裝降價4元,則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每天銷售這種童裝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裝應降價多少元?
學生得出:都設應降價x元:
(1)(40-x)(20+2x)=1200,解x1=10,x2=20,因要減少庫存,故降20元。
(2)(0.3-x)(500+3000x)=1200,解x1=0.1,x2=0.03,為盡快減少存庫,故降0.1元。
(3)(8x/4+20)(40-x)=1200,解x1=10,x2=20,因提高銷售量要增加盈利減少庫存,故都符合。
(1)(2)題為盡快減少庫存,只選取降價多的答案,(3)題是提高銷售量,增加盈利,減少庫存,沒有刻意強調(diào)盡快減少庫存,所給的答案都符合題意。學生總結:若題中強調(diào)盡量減少庫存,應只選取降價多的答案。若題中無特殊要求,則兩個答案都符合。
通過這次課堂教學,我認識到經(jīng)常會有與課前預設相矛盾的情況發(fā)生,教師只有關注課堂現(xiàn)場生成性資源,從中捕捉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才能使課堂煥發(fā)活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