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依賴心理源于人類發(fā)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yǎng)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不讓子女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chǎn)生對父母或權(quán)威的依賴心理。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后依然不能自立,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很難承擔(dān)起工作、家庭的責(zé)任,形成依賴性人格。
而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認(rèn)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總是包辦代替,讓孩子失去很多鍛煉機會,現(xiàn)在我開始注意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能做的事情就盡量訓(xùn)練孩子自己做,盡管可能做得慢一些、差一些,但我一直鼓勵他,給他成長的機會。
時間如同金錢,越是懂得利用的人,越感覺它的價值;越是貧窮的人,越感覺它的可貴。問題是當(dāng)我們富有時,往往不知如何利用而任意揮霍,真正需要的時候,卻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
回想自己以前雖然也知道守時的重要性,卻沒有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自己也沒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遲到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現(xiàn)在我開始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不能將他們的視野封閉起來。父
著名教育工作者孫云曉說:“中國的父母正辛辛苦苦地醞釀著孩子的悲劇命運,爭分奪秒地制造著孩子的成長苦難。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戰(zhàn),用自己的奮斗來擊毀自己的目標(biāo)?!?/p>
父母所能做的,是幫助孩子,在他遇到危難的時候扶持他,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鼓勵他,在他不敢走下去的時候依然信任他,并不是自己一手包辦,給孩子規(guī)劃他的未來,看什么樣的書,報什么樣的特長班,考什么樣的學(xué)校,學(xué)什么樣的專業(yè),找什么樣的工作 ……孩子成為父母的木偶,被他們塑造著明天,這樣的生命樂趣在什么地方?孩子如何能夠體會到努力所帶來的成就感,如何體會到一往無前所帶來的勝利喜悅?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最后,我想說,孩子避免用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孩子,應(yīng)該是尊重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過度的保護和期望,都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是上天賜給每位父母最珍貴的禮物,我們父母要做的是用智慧和真愛呵護好這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