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要:反腐防腐是黨的十八大后的中心工作,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為此,防止公務員隊伍的腐敗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從宏觀、微觀及經(jīng)濟的角度,分析了公務員腐敗的情況,并提出了相關防腐辦法。
關鍵詞:新形勢? 公務員? 防腐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從而為依法治國,全面反腐防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我國公共行政領域面臨的問題很多,一些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利用公共權力,壟斷資源,權力變現(xiàn)。交通、衛(wèi)生、政法、教育、國土資源等部門腐敗案高發(fā)頻發(fā)。從披露的案情看,貪污金額巨大、違紀干部級別之高、人數(shù)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將失去民眾的信任。
腐敗是政府及政府公職人員利用職務和權力,謀取私人目的而濫用公共權力的行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生活日趨活躍,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也擺在人們面前——腐敗。日益嚴重的腐敗正瘋狂的吞噬改革開放的成果,毒化社會風氣,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和各項改革事業(yè)的順利推進。這些不能不引起黨和政府的重視,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關注。
下面,我們來看看公務員的“腐敗成本”。大家知道,腐敗是公職人員運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那么,現(xiàn)實中,我國公務員的冒險成本有哪些?它們是怎樣自我變遷與演化的呢?
從宏觀經(jīng)濟的角度看,腐敗的影響在改革開放的初期(1978-1991年)和深化改革時期(1992年至今)有所不同。在改革初期,腐敗與通貨膨脹相聯(lián)系,因為雙軌價格體制導致生產者和消費者成本虛報,防止腐敗制度設計失靈。進入第二階段,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腐敗則開始與通貨緊縮和經(jīng)濟增長停滯相聯(lián)系,而此時的腐敗更體現(xiàn)出一種廣泛化、公開化的特點。
從微觀的層面看,我國公務員的冒險成本具體表現(xiàn)為:
法律處置帶來的行政或刑事責任,這是抑制腐敗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是法律制度是需要第三方介入代價最高的一種約束方式,需要收集大量的相關的私人信息,而實踐證明這是比較困難的。由于這方面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了法律約束范圍的局限。同時,法律約束還存在著滯后性,這些都給貪贓者留下了周旋的余地。經(jīng)濟懲罰造成的損失,這意味著當事人財富的減少。但實踐證明,腐敗分子受處罰的幾率還不高。因而,這項約束具有較大的或然性。違法者所承擔的精神或名譽損失,這是一項剛性相對不足的約束。擔心被查處而造成的心理負擔,這是一項隱形成本支出,對公務員的行為造成一定的約束。但它無法對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隱形行為”構成直接的監(jiān)督。可以說這是一種事后相對較小的附加成本。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的腐敗成本。保證權力進行公開透明,大力加強對腐敗問題的揭露和懲治,使公務員不敢、不能、不愿腐敗。眾所周知,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目前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轉變政府職能,合理分權,限制公務員的權利范圍。社會是由個人構成的,在調節(jié)個人利益的時候,過分集權必然壓抑人的積極性。所以,要適當?shù)姆謾?,建立有限責任政府。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將一部分公務員掌管的公共管理權力交給社會中介組織和社區(qū)。也只有這樣,才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務員管理的效用和效益。抑制腐敗應該將公務員調動社會資源的權利嚴格限制在公共領域。如果權力被用于其他方面,就產生腐敗。特別是要約束公務員對國有資產的支配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的問題相當嚴重,成為政府經(jīng)常發(fā)生不規(guī)范行政行為及公務員腐敗的深層根源。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特別是資金管理,減少腐敗的資金來源,這是一項釜底抽薪的反腐敗的治本措施。一是削減公務員的審批范圍和自由裁量權,增加權錢交易的難度。二是完善產權制度。通過授權明確國有資產運營主體的權力和責任,進一步從產權的源頭上杜絕腐敗的發(fā)生。三是嚴格實行接待費預算制度。杜絕不合理的接待項目,對每一項必要的接待都實行嚴格的預算審批,解決眾所周知的公款接待造成的巨額浪費問題,改變某些“人民公仆”心安理得的多吃多占而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的狀況。
第二,加強對公共權力的民主監(jiān)督,降低腐敗的成本。防止權力腐敗,最根本的一條是依靠人民群眾,人民依法監(jiān)督政府和公務員,是一種體現(xiàn)主人翁責任感和義務的監(jiān)督,對國家而言,其成本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記的。因此,要把民主監(jiān)督制度化、程序化、法律化,這是防止公務員腐敗的根本措施。必須對公務員的腐敗行為進行積極有效的懲罰。即使不能把所有的腐敗分子都揭露出來,也要盡最大可能不使腐敗分子漏網(wǎng)。否則,對其中少數(shù)人的懲罰再重,也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保證社會健康運行。此外,我們還要強調兩點:一是加大經(jīng)濟懲罰力度。在懲罰的廣度得到保證的基礎上,依法實行經(jīng)濟上的嚴懲對于提高腐敗成本、遏制腐敗行為就具有巨大效力。這樣,才能使腐敗分子傾家蕩產,追悔莫及。更重要的是,使想搞腐敗的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二是加大懲處、突出查案的威懾力。查辦案件是懲治腐敗的重要手段,只有懲處有力,才能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制度的約束力和監(jiān)督的執(zhí)行力。因此,必須要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以嚴厲的懲腐手段懲治腐敗分子,使親者自覺律己,貪者自覺收斂,以達到有效遏制腐敗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的滋生和蔓延。
參考文獻:
[1]莫吉武.當代中國政治監(jiān)督體制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郎加.當代中國政治監(jiān)督體制研究[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
[3]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